02.14 材料不飽滿、太平淡、不吸引人?“三招”祕訣讓材料煥然一新!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竭盡全力寫好的材料,領導卻認為太平淡、不夠飽滿、缺乏吸引力,私下還認為你寫材料底子太薄,底蘊不夠,欠些火候,怎麼辦?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的競爭對手當然是喜於樂見的。但我們自己通常也會大受打擊,出現氣餒、缺乏自信、自怨自艾的現象,甚至會懷疑自己文筆不好,智商不高,書讀得太少……希望調離崗位,逃避現實……

辦公室小L長期工作在一線,曾經的他認為寫材料沒什麼大不了,這些人既沒有基層經驗,又不懂銷售交際,天天坐辦公室,不用風吹日曬,只會耍筆桿子,搞形式主義,最讓瞧不上,最沒能耐!

去年機構改革,小L陰差陽錯地調到了機關辦公室工作。開始從事他認為最輕鬆最舒服的文字工作。小L每天處理一些簡單的文件發送工作,加上有正副主任把關,工作起來非常輕鬆,這更加印證了他最初的想法。

三個月後,領導認為該給小L壓壓擔子了,於是安排他負責某活動的彙報材料試試手。小L連續奮戰7天,前後修改了11稿,領導總是對小L講,材料邏輯不嚴、思想不飽滿、行文太平淡,把小L挫敗得垂頭喪氣,自信心崩塌。

也許,我們很多同志就像小L一樣,總認為寫材料就是簡單的文字堆砌,沒什麼玩不轉的。往往結果卻是頻頻打臉,差強人意,材料總顯得平淡、呆板、單調、枯燥、無味,既過不了領導“審核關”,自己還無計可施!

小L無奈之中,只能向辦公室老主任“問診”,要求給自己“把把脈”。老主任是個熱心情,手把手傳授小L寫作技巧,併為他診斷病因癥結,總結起來三點:

1、寫作手法太平淡。材料從頭至尾,構思平淡,平鋪直述,無起伏,無承接,無轉折,無修飾,就像結婚10年老夫妻,沒有幸福浪漫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溫馨擁抱,如膠似漆的山盟海誓,只有平淡如水的柴米油鹽。

2、內容素材太單調。材料的主題、觀點、論據缺乏故事性、趣味性,用道理論證道理,用工作輔證工作,既沒有縱向的延伸,也沒有橫向的拓展。就好比不會戀愛的直男,不懂得借花柔情,不會巧設浪漫,不擅長甜言蜜語,總是直來直去,呆板無趣,這樣的狀態怎能贏得了巧舌如簧的“渣男”呢?

3、材料觀點不深刻。就事論事,見招拆招,泛泛而談,不提煉觀點,不升華思想,談論面上的多,針對某個敏感點深入挖掘的少,更加缺乏舉一反三的靈性,入木三分的鑽勁。

化繁為簡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如果我們把材料比作廚師手中的一道菜,那麼,就能更好地理解,如何才能把材料寫得如做菜一樣,既有賣相,還美味可口了!

雖然我不是廚師,但我理解,做好一道菜應把握好四點:1、注重食材的搭配;2、熟悉配料的屬性;3、嫻熟的炒菜手法;4、掌握精準的火候。只要做到四者協調統一,就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

白居易曾說:“如果街市上的人聽不明白詩的意思,那麼寫了也沒有意思。”

如果廚師做的菜賣相雖好,顧客卻不喜歡吃,那麼也是白費力氣。寫公文也如此,“街市上的人”不願聽、聽不懂,這樣的公文也是失敗的!

那麼,“街市上的人”究竟喜歡聽什麼樣的詩文呢?當然不是深度自嗨、晦澀難懂、呆板枯燥的詩文了,而是那些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生動形象、接氣沾塵氣的詩文最愛百姓喜愛!

我們都知道,公文的重要職能是以文輔政,面向的主要對象是廣大群眾。所以,

公文不僅要務實管用,而且還要讓“街市上的人能聽明白”,那麼,材料寫了才有意義!

如何才能寫出領導評價高、街市上的人能聽明白、豐滿生動而有趣的公文材料呢?

材料不飽滿、太平淡、不吸引人?“三招”秘訣讓材料煥然一新!

一、學會“秀文筆”

雖然公文要以務實管用為根本原則,但也沒有因此而剝奪其對審美的追求。材料中適當秀秀文筆,讓原本枯燥平淡的詞句生動起來,恰到好處地增強材料的趣味性、吸引力,也是符合中央文件精神的。

***強調:“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用真理說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實打動人。”這既是對思想教育的政治要求,也是公文材料必須遵循的原則。

因此,豐富寫作手法,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增強公文材料美感的有效途徑。

在表達方式上,把敘述與議論、抒情結合起來,在領導講話材料中,甚至可以增強對某人某事某境的細緻描寫和說明,讓材料更具立體感、真實性。

在寫作方法上,靈活運用託物言志、欲揚先抑、襯托、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手法,豐富語言“佐料”,讓群眾嚐到不一樣的公文“味道”。

在修辭手法上,恰當運用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覆等寫作手段,打破材料老舊形象,讓材料更加生動、更加形象,更具時代感 、吸引力、感召力。

公文寫作中,“筆桿子”們已經歸納總結出了很多經典詞句,推薦一批大家參考借用。比如:

“割韭菜”“照鏡子”“走馬燈”“釘釘子”“休止符”“持久戰”“小切口”“牛鼻子”“回頭浪”“夾生飯”“火車頭”“走麥城”“局外人”“親友團”“撓頭事”“棘手事”“婁山關”“臘子口”“頂樑柱”“領頭羊”“尖刀班”“智囊團”“揪辮子”“扣帽子”“照妖鏡”“兩面人”“牆頭草”,等等。

這些詞語都幾乎都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功能十分強大,只要我們靈活引用,就能增強材料“美感”。

材料不飽滿、太平淡、不吸引人?“三招”秘訣讓材料煥然一新!

二、學會“講故事”

嚴肅嚴謹的公文能講故事嗎?很多人對公文寫作存在認知誤區。

公文不僅能講故事,而且還要講得非常真實生動,講得群眾喜歡聽,講得有啟發性、教育意義,這樣的公文才能算得上好材料。

講故事,當然離不開以素材這個前提。公文雖然總體較為嚴肅,但如果能在材料中適當加些典型事例,相對教條式公文而言,必然會生動、靈活、有趣得多。

網紅局長鄭宇民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故事高手,他的講話材料幾都採用了故事說理的手法,篇篇成為公文寫作的教範案例。

比如,在浙江省舉辦首屆蘭商大會時,已離任3年有餘的鄭局長在大會上即興講話,為準確表達自己對蘭溪的深厚情感,他講述了幾件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令在場聽眾無不感動抹淚、泣不成聲。

故事1:

我對蘭溪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離開蘭溪在北京工作的時候,有一次我看見了一個社區有一個攤子,上面掛著一個橫幅“蘭溪毛巾”,當時我就走出去,看見這個攤位上許許多多蘭溪的紡織品,毛巾大概就2元多一條,我當時叫我女兒用200元錢買了一大籮蘭溪毛巾,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用蘭溪毛巾擦臉,蘭溪的毛巾溫柔無比,冷暖自知,鄉情撲面而來。

故事2:

我在北京主要是搞了一個浙江大廈,我經常把浙江大廈當成是一個蘭江大廈。建成以後,領導來檢查,我進入電梯,開電梯的一個女工朝著我笑,領導說認識你的嗎?我說不認識,這個女工說認識,他是我們蘭溪的老書記,原來這個開電梯的女工就是蘭溪人。她後來跟我講,在北京工作這麼多年,你還是回到蘭溪去吧!所以蘭溪人對我念念不忘,我對蘭溪情有獨鍾

道理說服不了人,工作打動不了人,就用故事來調動情緒、觸動人。這是“筆桿子”們常用的寫作技巧。

材料不飽滿、太平淡、不吸引人?“三招”秘訣讓材料煥然一新!

三、學會“剝洋蔥”

“剝洋蔥”是提煉材料觀點的一種常見手法。就是從大觀點中,一層一層挑選,直至剝離出絕對觀點(或叫核心觀點)為止。

這種提煉觀點的方法,也是避免進入尋常思路的辦法。剝洋蔥就是要尋找與他人不一樣的視角,從不易察覺的角度,找出別人意想不到的新穎觀點。

我們以某公職人員上班期間玩手機被群眾舉報為案例。消息報道後,大家紛紛從單位領導、管理制度、工作秩序、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分析挖掘,雖然外界雷聲很大,但往往效果不好,因為這些常規套路下的分析,根本觸動不了大家疲憊的神經!

套路容易矇蔽我們的雙眼,另闢蹊徑才能有出路。當眾人都在責怪當事人,忽略當事人內心世界的時候,我們不妨轉換一個角度,從當事人本身著手調查分析,也許結果會令人眼前一亮。

經過詳盡細緻地瞭解,當事人之所以上班期間玩手機,真實原因是遠在異鄉的母親突然生病住院,身孕9個月的妻子正與當事人商議如何回家照料母親......

這一角度輕易擺離了常規套路的寫作模式,走上了“人性化”的情感路線。那麼,這樣的材料自然而然角度新穎,亮點紛呈,不會再被領導批評平淡、枯燥、乾癟、無味了。

以上三種招法,三個思路。只要我們敢於打開腦洞,打破常規,善於創新,不斷挖掘,就能脫離公文寫作套路束縛,打開一扇通往“筆桿子”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