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郵輪母港:12年接待量增長60倍 喜中仍有隱憂?

【品橙旅遊】2018年7月13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新客運大樓兩座新航站樓投入使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新客運大樓投入試運營,也標誌著中國郵輪母港正式開啟“四船同靠”新紀元。據此,也有業者表示,中國郵輪母港進入了2.0時代。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焦慮,2.0時代又有哪些焦慮?

快速增長的母港郵輪市場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屬於“超級郵輪母港”,除了上海本地客人外,也包攬了江浙地區的客人。吳淞口港於2011年10月正式開港,一期新建兩個大型郵輪碼頭泊位,可同時停靠兩艘10萬噸級以上的國際郵輪,二期又增加了兩個10萬噸級以上的泊位。2016年接靠郵輪471艘次,接待出入境遊客284.7萬人次,分別約佔全國的47%和63%,成為全球第四大郵輪母港、亞洲第一大郵輪母港。截至2018年上半年,累計接靠郵輪1600餘艘次、出入境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

作為郵輪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的郵輪港口,在區域郵輪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國目前在使用的郵輪港口共15家,其中郵輪專用碼頭8家。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數據顯示,從2006年中國母港郵輪市場開始,截至2017年,中國郵輪港口接待郵輪總量達到5807艘次,接待出入境遊客量達到1813.54萬人次。中國母港接待量保持增長趨勢,從2006年的18艘次增長到2017年的1098艘次,增長了60倍。

對於中國郵輪母港的發展,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葉欣梁表示:“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中,中國郵輪港的數量和接待能力還將持續上升,郵輪母港數量還會持續上升,並依託郵輪港打造國際郵輪城,推動‘港城聯動’發展。但目前國內郵輪港口的收入主要是在靠泊費和人頭服務費,以及一定的船供服務收入,郵輪港商業配套功能較低,較低的郵輪靠泊量、其他商業收入較低,使得不少郵輪港的發展面臨困境,郵輪港的發展路徑還需要更深層次地挖掘,提升郵輪港口經濟效應。”

郵輪母港:12年接待量增長60倍 喜中仍有隱憂?

郵輪港口不容忽視的問題

客觀來講,中國大陸郵輪港口的建設和發展雖然快速,但是相比國外郵輪港口建設,仍然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難免存在一些發展問題。

就郵輪港口在郵輪產業鏈中的定位而言,葉欣梁博士認為中國大陸郵輪港口在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郵輪港口的定位不清晰、佈局待優化。郵輪港口是郵輪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郵輪港口的建設應當適應郵輪經濟的發展,既不能供給不足,也不能供給過剩,還需要結構合理。各郵輪港口之間應根據實際情況,明確各自定位,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郵輪港口的佈局需要從宏觀層面統籌佈局,引導郵輪港口有序建設,避免各自為營、惡性競爭。

二是郵輪母港的功能仍需不斷完善。從嚴格意義來說,郵輪母港應當是郵輪的綜合保障基地,除了應具備郵輪靠泊功能外,還應當具備郵輪維修保養、郵輪物資補給、郵輪公司運營管理、郵輪旅客休閒購物、郵輪產業高度集聚等功能,從而更好地滿足郵輪靠泊、滿足旅客通關的全方位需要。就此而言,中國郵輪母港的功能完善任重而道遠。

三是郵輪港服務缺乏統一指導標準。對於一國而言,郵輪經濟發展重點是郵輪港的建設,無論是硬件配置還是軟件服務提供,都應該符合郵輪港口作為國際港的標準。當前,我國沿海城市在郵輪港的服務提供方面缺乏統一的標準指導,每個港口服務流程及提供標準都不一樣,因此導致港口服務效率不盡一致,滿意度也差異較大,這不利於樹立我國郵輪(旅遊)母港的整體國際形象、有效形成參與國際競爭的整體實力。

葉欣梁博士認為:“相較於成熟的歐美郵輪市場而言,中國郵輪港口的遊客接待量提升需要持續加大對客源市場的培育與開發。當前階段,中國發展郵輪經濟最大的優勢在於龐大的潛在客源市場,這也是郵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最根本的原因。”

郵輪文化的培育和郵輪市場的開發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為此,一方面,要加大郵輪文化的宣傳,讓更多國內旅客瞭解郵輪旅遊,接受郵輪旅遊,適應郵輪旅遊;另一方面,要健全郵輪票務渠道,穩定郵輪市場價格,引導市場價格貼近產品價值,實現郵輪經濟良性發展。

郵輪旅遊日漸成為各個沿海城市地區的重點發展對象,也不斷成為區域經濟轉型、城市形象提升的新型推動力。打造優質的郵輪母港必將對推動郵輪旅遊文化、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國,也將會日益成為郵輪經濟新的引擎,但要做好母港市場,還可謂任重而道遠。

急需拉近的郵輪二線市場

上海吳淞口港目前屬於國內郵輪碼頭的“金字塔尖”,緊隨其後的“第二梯隊”的則是天津、廣州、深圳、香港,除已建成的舟山等八大郵輪母港外,未來規劃建設有大連國際郵輪母港、廣州南沙郵輪母港、北海國際郵輪港、海口南海明珠國際郵輪港、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等多家新型專業郵輪港口,寧波、秦皇島計劃興建國際郵輪港,並且大多以母港為發展定位。

全國各地的沿海城市掀起了一輪郵輪港口的基建狂潮,然而,就在各路人馬做好準備享受這場盛宴的時候,卻發現桌子上的蛋糕開始縮水了——中國郵輪業的高速增長突然消失。

在連續維持了十年的高增長後,全國郵輪出入境人次在2017年驟降到8%。這樣的趨勢在2018年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繼續惡化。這對於郵輪母港建設無疑是個壞消息。

而另外一個數據也並不樂觀。據《郵輪志》發佈的2018年中國郵輪市場概覽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港口旅客吞吐量包括上海吳淞口、天津、廣州、深圳和廈門郵輪港口,佔比96.6%,而去年同期的數據是92.8%。這是一個集中度非常高的市場,意味著中國二線郵輪港口僅有不到5%的市場佔比,生存艱難。

郵輪母港:12年接待量增長60倍 喜中仍有隱憂?

但郵輪市場對於二線城市寄予了更多的期許。中國大部分母港地處一線城市,這種優勢充分實現了郵輪市場與城市發展的良好互動。但是一線城市母港覆蓋的客戶群體主要是以港口周邊城市人口為主,輻射範圍小。據權威機構測算,中國郵輪旅遊的市場滲透率僅有0.05%左右,而全球的平均水平約為1.4%、美國約為3.5%、澳洲約為7%。

為擴充中國的郵輪事業,增加郵輪滲透率,絕不能輕視二線港口的發展。 歌詩達郵輪北中國區銷售總監孫文先生表示 “如果僅靠一線大城市港口吸引郵輪客,遠遠不能滿足郵輪供給量在市場的增長。所以還是需要通過郵輪行駛到二線港口,從而滿足更多二線城市郵輪客的需求,推動中國郵輪事業發展。”

看來,如何協調發展,是郵輪母港所在政府部門急需關注的問題,只有配合全國整體性規劃,中國郵輪母港才能有序發展。(品橙旅遊 Yangq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