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發展的定力——核桃林下的農田


沁縣北,漳源鎮,固亦村。兀立的土塬之上,一片蔥籠。

待走至山頂,原來是沁縣的核桃樹示範區。該片核桃樹林區,始植於上世紀,至2018年,已整整六十年一個輪迴。

雖然核桃樹長勢葳蕤,但今年因倒春寒導致核桃花全部凍落,百餘畝核桃林地的樹木上基本未掛果。核桃樹的枝叉吸收了全部的水肥,瘋狂地生長。有不少老百姓心疼土地,想砍去核桃樹種玉米。村子裡規定,不允許隨便開荒,也不允許毀林。核桃林為經濟林地,近年來周邊縣鄉的品種更優,產量更豐,核桃林一開始是農民增收的寶貝,現在卻成為“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


是在前幾年,村子裡的人們已經開始了一種探索。他們將承包的核桃林地有意識地開墾,將核桃樹墾至了地堰邊,樹內平整出多年未耕的土地,開始了農林混作。地堰邊上再種植上矮化核桃。在地堰邊的核桃樹不佔地,卻能吸收上耕作時留下的肥料和水份。在核桃不收時,還能收一季農作物。

耕作過的核桃樹長勢明顯旺盛,而且林下的荒地也變成了農作物,一田兩收,農林都沒有耽誤。

相反,對比有耕作處的核桃。任其生長,未開荒種地的核桃樹長勢很差,有的幾近於枯死。

為了保證林地的屬性不變,承包地的百姓在地堰邊種植了兩季槐。現槐樹已成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於新長的槐樹何時能為百姓帶來增收還需要時間來等待。這種等待以及保存核桃樹大概能稱之為“發展的定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