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鄉村振興有哪些“打開方式”?一場跨省跨地區的“頭腦風暴”擦出各種火花

如何挖掘鄉村自有價值推動鄉村振興?如何利用區域合作使得長三角地區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背景下該怎樣培養“新農人”……7月10日至12日,一場關於推動長三角地區鄉村振興的“頭腦風暴”——“築夢長三角鄉村振興”專題系列活動在上海舉行。

交流會現場,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的1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鄉鎮幹部圍繞“長三角鄉村振興”展開了多層次對話。而以杭州為代表的浙江特色小鎮建設也成為此次活動中被頻繁討論的“明星案例”。

幹農活也能叫“外賣”?

像城市一樣為鄉村提供無差別服務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今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那麼長三角地區的各個城市該如何奮力推進落實中央精神、探索鄉村振興特色發展道路呢?

“要在農村教育、醫療救助、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供給方面實現無差別對待,確保城鄉工農均衡發展。”在活動主旨演講環節,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這樣說。他認為,城鄉之間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實現無差別對待,對鄉村振興有著深遠意義,它將徹底解決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體制機制矛盾,推動融合發展、共同富裕。我國的鄉村振興道路不同於其他任何國家,中國在這條道路上的探索經驗,應該為東南亞甚至全世界作出鄉村發展模式借鑑。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重視為農民服務、以農民為主體。”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則表示,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怎樣將農民組織起來是一個關鍵點。他以韓國農協制度為例:在韓國,絕大部分的農民都加入了農協。在播種、施肥、收割等關鍵節點時期,農民們可通過電話預約讓農協派人幫助完成農活。這種模式也大大改善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生活水平。“就像大家生活在城市裡都會用到的‘外賣’服務一樣,將服務延伸到鄉村去,農民就會在農業生產上更加上心、更加投入。”鄭風田說。

鄰居城市跨界合作超大型田園綜合體?

長三角鄉村發展聯動合作邁開大步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按照要求內容,長三角各地集思廣益,頻出妙招,為重塑“鄉村”概念探索新時代的路徑。

在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成功實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啟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發源地安吉,早已成為了“兩山”理論的模範樣板;在上海,崇明的仙橋村是上海鄉村建設“有風貌更有韻味,要顏值更要氣質”的典範之一。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正在重新認識和發現鄉村的價值;而在“互聯網+三農”發展典範的江蘇沭陽,最火最流行的直播小視頻,已成為農民電商們駕輕就熟的銷售工具;安徽則是在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除此之外,在滬浙蘇皖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長三角鄉村發展的聯動合作已經啟動。不久前,浙江嘉興與上海青浦、江蘇蘇州與上海嘉定分別簽訂了戰略框架協議;在上海金山與浙江的交界地區、江蘇崑山與上海的交界地區,一系列如超大型長三角“田園綜合體”的跨界探索及實踐也已悄然展開。

怎樣的鄉村能承載人們“嚮往的生活”?

杭州的特色小鎮建設成“樣本”

合作與共贏、借鑑與學習。什麼樣的鄉村會讓人充滿嚮往?交流會現場,以杭州為代表的浙江特色小鎮建設被許多專家提及並點贊。

復旦大學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周偉林認為,長三角地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特色小鎮建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以最早實施建設特色小鎮的浙江為例,特色小鎮的類型豐富多彩,有歷史文化、旅遊型特色小城鎮,比如烏鎮、龍泉青瓷小鎮、千島湖鎮等;有以貿工農一體化為特色的資源稟賦型小城鎮,如慶元香菇小鎮、象山石浦鎮;有以特色塊狀經濟為支撐的特色產業和工貿小城鎮,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西湖雲棲小鎮;有與大城市毗鄰、以最佳人居為特色的衛星鎮,如杭州的留下、良渚等。這些特色小鎮無一不是特色鮮明、佈局講究、規劃科學,有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周偉林說。

那麼如何繼續利用地域優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更深入地實施呢?周偉林建議,要努力尋找村鎮發展的節點,比如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拓展農業產業鏈等,通過市場化、信息化、資本化手段組織整合分散的農民經營活動,像一張網一樣將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起來,才能更多地現代農業帶來的好處,獲得更好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