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這是小薩老師 2018 年的第 12 篇原創,也是系列文章“美本 15 講”:給焦慮父母看的留學申請簡明指南“的第 4 篇。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 Dambisa Moyo(作家、經濟學家)

2014 年初春,廈門的氣候逐漸回暖,篔簹湖畔散步的,湖邊咖啡館露天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了。住在篔簹湖畔小區的 Wenyu 同學,也感受到春天的到來。每週末,她都會約上她廈門一中的好夥伴,一起在湖畔咖啡館寫作業,喝咖啡,吃甜點。當年夏天,她即將參加中考,勤奮的她自然把目標定在廈門一中高中部。


不過,中考並非她當年的唯一大考,她還需要準備 14 年 8 月初的託福一戰。考完託福後,她將馬不停蹄地前往北京,參加一個數學夏令營。作為她的顧問,我很為她奔波的生活心疼,但她樂在其中。她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在 2017 年的秋天,能入讀一所美國 Top 5 的計算機科學本科生院。

Wenyu 並不孤獨。

從 2012 年開始,就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初中開始,在家長和顧問的協助下,踏上了“早規劃早執行“的美國名校申請之路。與他們”到了高三才手忙腳亂開始準備申請“的同齡人不同,他們從初中開始,就一步一個腳印,高質量地完成了許多留學申請背景提升的任務,拿下了許多先發優勢。

其實,在名校申請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雖然本科網申系統 (Common Application) 在高三那年才打開,但真正的申請比拼,在那時,早已塵埃落定。

那麼,如果孩子進入高中才開始準備留學申請,就一定來不及了嗎?

未必。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只不過,如果說名校申請是家庭與家庭間的賽跑,那初中就開始準備的家庭可以慢跑,高中才開始準備的家庭,則得衝刺。

但該朝哪個方向衝刺,又該如何衝刺呢?

我們將在本文中與家長們探討。在本文中,為了聚焦,我們以美國 Top 35 學校的錄取標準進行規劃。畢竟,比起中國大部分的家長,各位家長讀者都如此早開始規劃,因此也該為孩子定個高目標。

除了有少數特殊招生偏好外,Top 35 學校在大多數招生標準上都較為一致——他們都希望招到各方面都不錯的孩子。注意,這裡說的是不錯,並不是卓越。什麼是卓越呢?比如在數學中,高中生能拿到奧賽金牌就算卓越,而在學校數學成績大概位前 10% ,並且熱愛數學,就是不錯。

也就是說,Top 35 學校在招生中,並不期待招到全方位卓越的人才,因為這樣的人基本不存在。所以,孩子若想進 Top 35 學校,我們在培養目標上,不需要全方面拔尖,只需要全方面不錯。我姐也是教育工作者,我每次去福州見我姐時,我們都會探討什麼是“全方面不錯”。我覺得她的定義特別準確——全方面不錯的孩子就是沒有明顯短板的孩子。

不過,要想培養在各個方面都沒有明顯短板的孩子,並不容易,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規劃要趁早,執行要落實。

當然,如果我們希望進一步提升孩子錄取 Top 35 學校的概率,甚至是衝擊少數的幾所大藤校(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我們還需要鼓勵孩子在眾多不錯的方面中,選一個發展為特長,也就是能在某方面超越 95% 的孩子。

剛剛講了孩子要“全方面不錯”,家長們可能會好奇,學校到底會考量孩子的哪些方面呢?也就是說,孩子們有哪些努力方向呢?下面,我來逐一講解。

一、學術能力


許多家長聽到學術能力,都以為我要說的是 SAT, TOEFL 成績。非也。這些考試成績只屬於標配,只要分數達到 Top 35 學校的基本要求即可,多出來的分數,邊際效用極其有限。尤其是在中國學生的標準化考試分數的公信力因為東亞考生猖獗的作弊現象,而越來越低的時代。另外,我們經常聽說藤校每年要拒絕上百個 SAT 滿分考生,也正是因為這些孩子只是分數相對高了一些,但其他方面表現不佳,由此可見超高分的邊際效用很低。

注意,我這裡講的是高分的邊際效用低,我並沒說,考高分沒有用,只不過,孩子從託福 110 分出發,衝擊 113 分、115 分,所需要的精力成本,遠大於這額外 3~5 分給孩子們在申請中的回報。

那麼,我們說的學術能力到底是什麼呢?它指的是,在初中高中階段,孩子對於科學的好奇心和研究精神。好奇心和研究精神並非實物,誰都可以說自己有,所以學校需要申請者提供一些強力證明,以解決申請者和校方的信息不對稱。

比如,這些強力證明可以是孩子在有競爭力(錄取難度高)的夏令營中的優秀表現。

那麼,美國優質夏令營有哪些呢?

1. Clark Scholars Program

位於德州的科研夏令營,每年錄取 12 人,錄取者的 PSAT(美國高考的官方模擬考)平均分為 223(滿分為 240)。

2. Telluride Association Summer Program (TASP)

在美國有多個營地的學術夏校,由知名學者帶著學生開研討會,並在會後與學生到校外進行田野調查和社會實踐,讓學生獲得知行合一的成長。

本項目去年有 1200 人申請,其中有 64 人最終被錄取。

3. Girls Who Code

為有志鑽研編程的女生開設的夏令營,錄取率約為 6% 。編程是未來的必備技能,如果孩子們在高中時就有所掌握,對申請極有幫助。

4. The Management & Technology Summer Institute (M&TSI)

賓夕法尼亞大學開設的培養有科技和管理志向的高中生的夏令營,每年錄取人數為 50 左右,屬於很高門檻的 (selective) 項目。畢業學員去向:

40% 最後進入 UPenn 讀書

50% 最終獲得 Ivy League 錄取

以上四個夏令營的名額競爭都很慘烈,和申請美本一樣,我們不應該在申請夏令營時只盯著這些第一梯隊的選擇,還應該搭配第二和第三梯隊的選擇。篇幅所限,我無法列出所有夏令營的選擇。不過,我在年底夏令營申請季之前,會針對不同梯隊的夏校做幾輪專門的介紹,家長們到時關注我的介紹文章即可。

那現在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呢?在夏令營的申請準備中,家長一定得配合孩子儘快拿到理想的 SAT 分數 (1400+) ,因為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夏令營通常都對申請人的 SAT 分數有很嚴格的要求,託福就更不必說了,拿到 100 分是最起碼的。

有家長會問,那孩子什麼時候需要拿到這些理想的分數呢?美國優質的夏令營一般申請截止日期集中在每年的 12 月底到次年的 3 月初,因此,推薦孩子們儘量在 11 月前能參加一次 SAT 考試,在 6 月前能拿下託福。


二、讀寫能力

為什麼我把讀寫能力從學術能力中單獨拿出來說呢?因為讀寫能力是 Top 35 學校對的招生官這幾年來越來越看重的能力。美國教育圈普遍對當今青少年的讀寫能力憂心忡忡——以圖和視頻為主的新媒體,如 instagram 和 snapchat ,大行其道,讓越來越多的初高中生從內容的創作者,變成內容的消費者,而且,消費的內容不再是以文字為主,而以圖片和短視頻為主。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國名校越來越看重讀寫能力。

相似地,孩子們也需要一些讀寫能力上的有效背書。有些家長可能會問,有學校的寫作課分數和 SAT 的作文分數,不就好了嗎?不盡然。這些分數雖然重要,但畢竟只能體現在學校純學術要求下的寫作能力,與社會複雜大環境下要求的寫作能力,依舊有不小的差距。

還有些家長會問,說了這麼久寫作,那閱讀呢?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具有高相關性:一個孩子寫作能力強,其閱讀能力也不會弱,因為寫作能力是輸出,離不開閱讀的輸入。

說了這麼多,具體怎麼做呢?家長們可以做的,是替孩子們安排媒體相關的實習體驗(遠程為主),從一開始的編輯助理,到後期獨立寫一個專欄(以微信公眾號為主要媒介),主要方向是,以 00 後的視角,去看待某一個領域的商業、科技、文化、或社會問題。


三、社群責任感


通過長期地,積極地參與社群活動,孩子們可以培養社群責任感,也可以更真實地認識身邊的世界,併為各個階層的人,做更多的貢獻。這種社群責任感也是美國英國知名高校特別看重的,因為他們不希望招收成績優秀,但卻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式”的申請者。

前年初,哈佛大學發佈了一份高等教育報告,得到一百多所大學的聯名支持,並指明未來 10 年美國本科招生的一個新趨勢。該報告的名字是《改變潮水的方向——激發新時代學子們的同理心和社會公德心》。在報告中,哈佛大學反思,在過去的 20 年,他們和其他名校招了一大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接下來,他們不能也不想這麼做了,他們要調整招生時的考察重點,多招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孩子。

當然,這份報告不是聖旨,也不是憲法,所以美國高校在招生時也不需要遵守它,但它很可能會影響美國高校的招生官員,讓他們更關注申請者的社區責任感,因為這些招生官們每年都會好幾次聚在全國大會中交流心得,互相影響。

前年,我妹妹就憑藉社群責任感的印象加分,如願進入名校。我妹妹申請大學前,在我的指導下,到布拉格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當任過兩年的志願者。根據她在讀大學教授的確認,這段經歷,最終也成為她在申請時的重要砝碼和文書素材,讓她成功申請到包括倫敦政經(全獎)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HU) 在內的眾多名校。

同樣的機會在中國各級城市也有很多:紅十字會、醫院、養老院都是好選擇。大家可能會反駁我,認為這些地方機構名氣不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大,所以申請加分會大打折扣。

並不是這樣的。

美國學校關注的,不是孩子在多有名的機構做志願者,而是,做的社群志願活動,是否持續,是否有意義,是否基於孩子的興趣。

先說持續。孩子們做社群志願活動,得做滿至少一年,做幾天幾周的那種,價值不大。

再說意義。孩子們做的社群志願活動,必須跟他們的家庭、小區、學校、或城市面臨的困難有直接關係,必須能幫助這些大大小小的社群解決真實的問題,才是有意義的社群志願活動。

最後說興趣。社群活動必須基於孩子們的真實興趣,如果是孩子不感興趣的活動,那就顯得很不真誠,顯得是因為要申請名校,所以才做的。有些家長可能會問,學校如何能看出活動是否基於孩子的興趣呢?很簡單,校方會看這個活動,是否跟孩子其他背景有明確的邏輯關聯,如果沒有,校方就會對該活動產生質疑。

比如說,北京四中的小張同學,立志申請計算機專業,他參加了計算機競賽,修了計算機科學 AP 課程,在學校創建和運營了編程社,但他卻做了一個長期去養老院給老爺爺老奶奶講故事的志願者活動,這個活動,顯然,就和之前的計算機背景無關了。但如果小張做的是長期去養老院教爺爺奶奶使用微信、微博、甚至智能手機本身,然後記錄爺爺奶奶的使用習慣,並基於這些記錄,設計出一款適合老年人使用,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 App 原型(不需要是完整版,原型概念即可),那喜愛計算機科學的小張,做的就是基於自己興趣的志願活動了。

四、社會責任感


除了要有社群責任感,申請者還需具備社會責任感。二者的差別在於關注範圍,社群的範圍較小,而社會的範圍更大。

雖然孩子們年紀尚小,無法像在做社群志願時那樣,通過做很多具體的事務,展現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但他們依舊可以通過參與“符合他們年齡段”的各項社會創新比賽,來履行他們作為世界公民的責任,體現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在此項上,比賽的選擇有很多。以下我列出兩個,供各位家長參考:

1. 中國大智匯創新研究挑戰賽 (China Thinks Big)

來自哈佛的 China Thinks Big 中國大智匯,簡稱 CTB ,是最大的華人青少年創新比賽,誕生了最多世界名校錄取者,和自主招生錄取者。每年會在北京斯坦福中心、上海哈佛中心舉辦全國決賽,優勝者可參與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硅谷等地舉辦的北美路演賽。參賽隊伍成果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見諸央視等官方媒體報道。

2. 美國外交協會徵文大賽 (National High School Essay Contest)

美國外交協會主辦的一項徵文大賽,旨在讓孩子們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對世界各個重大社會問題的看法和解決方案。


五、領導力

領導力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應該重點培養的能力,這項能力,也是很多名校(尤其是哈佛)特別看重的能力。對於高中在校生而言,領導力主要通過發動和團結周圍的人做成一件大事來體現。

在體現領導力上,孩子們也有很多選擇,以下是一些例子。

1. TEDxYouth

主辦一次 TEDxYouth 並沒有許多家長想象中那麼難。主辦工作主要包括 TEDxYouth 牌照申請和包括講者招募。我曾經輔導多個學生主辦過 TEDxYouth 活動,並曾作為講者登上過 TEDxAdventures Chongqing 的講臺,以我的個人經歷來看,許多家長可能低估了自己孩子的組織能力。

大可不必,真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在廈門,就有高中生們主辦過 TEDxYouth ,還不止一次。

2. 領導社團

創建、領導、壯大一個高中社團,也能很好地讓孩子們體現出領導力。比如我姐的小孩,就在福州三中主辦了無人機社團,並參加各種比賽,這就是他領導力的體現。

3. 每學期發起一場有意義的公益募資徵物活動

需要有獨特的活動策劃,明確募資或募捐的愛心物品,到底用於幫助哪個社會弱勢群體,並且,孩子們還需要想明白,為什麼要幫助這個群體。

比如我在 2013 年,幫助廈門一中的三個學生,策劃了一次有誠意有創意的圖書募捐活動。捐獻對象為他們父母老家貴州山區的孩子們。以傳統圖書募捐,捐書者亂捐一氣不同,我們在募捐中,要求捐書者只捐獻一本書,一本對他們的成長有過深遠影響的書,然後還需要捐書者寫一張明信片,給捐助對象講一個故事,告訴對方這本書對捐書者的影響,具體是什麼。最終,這個定位為 "Book + Story" 的“圖書漂流”活動取得成功,為貴州山區的孩子們募集到了 100 多本圖書和 100 多個故事。


六、動手能力

由於多是獨生子女,這一代中國高中生普遍動手能力較弱。別說做一些手工藝品了,就說能在家自己做飯的孩子,也並不多。但這幾年美國高校招生,受席捲美國的 Maker Movement(製造者運動,也有翻譯成創客運動的)的影響,開始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動手能力。

那怎樣才算 Maker ?知名 Maker 社群 Maker Faire 的發起人 Dale Dougherty 提出了五大特質:

1. 不像一般工程師只專注於單一的技術領域,對於跨領域的開發計劃很有興趣;

2. 很想了解真實的世界,並做出一些東西來;

3. 愛「玩」的特質;

4. 願意與開源社群分享;

5. 覺得這世界可以被改善、問題可以被解決、事情可以被改變。

我之所以關注 Maker Movement,是因為我的一段學業和一段工作經歷。讀研期間,許多教授都向我們普及了 Maker Movement ,並帶領我們投身其中。深受感召,我也在研究生的假期,我前往深圳南山區科興科學園,走訪了眾多機器人公司,如優必選、Makeblock、樂博樂博等,認識了

許多思維敏捷、執行力強、條理清晰的工程師,也因此深感孩子們從小培養動手能力,有多重要。

而對於動手的熱情和強大的動手能力,也正是 Top 35 大學所看重的。

至此,孩子軟實力提升的六個方向,就介紹完畢了。感謝大家閱讀到這篇長文的最後,這說明您特別有耐心,也特別重視孩子的長期教育。再次表示敬佩和感謝。

雖然我們足足討論了六個培養孩子的方向,但我想再次強調,您的孩子不需要在這六個方向上都“有所作為”才算美本申請中全面不錯的孩子,只要孩子能在三個左右的方向上有所突破,在申請時就能佔據很大優勢。

為了讓各位家長能從本次閱讀中收穫更多,我為大家留下三道思考題,作為作業。請大家在閱讀後的 12 小時內,趁著新信息在腦海中的熱度,抓緊思考,並在微信中(微信聯繫方式見最後)將您的答案發給我,我會為您提供一對一的點評,並提供下一步的執行建議。為了鼓勵孩子多思考,家長也應以身作則,勤于思考。

在看題前,我們先來回顧下今天正文的主要內容。我們主要探討了,想把孩子送進名校,家長們應該在接下來的幾年,朝哪些方向培養孩子。我們主要討論了以下六個方向:

1. 學術能力

2. 讀寫能力

3. 社群責任感

4. 社會責任感

5. 領導力

6. 動手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

問題一、請用 150 字左右,描述您的孩子在這六項中,有哪個(些)是弱項,具體欠缺在哪?

問題二、請用 150 字左右,描述您的孩子在這六項中,有哪些(個)是強項,具體強在哪?

問題三、請用 100 字左右,與我們共同探討,您的孩子還有哪些(個)強項弱項,本文中沒有提到?

總結一下,一共是 3 個問題,建議思考和回答的時間是接下來的 12 個小時。我們特別期待與您展開下一輪的交流。

本文中說了這麼多我們,那我們到底是誰呢?除了我,還有我的小夥伴們。在此,我也向各位家長介紹我們的課外活動規劃和夏令營申請文書的核心團隊: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本科畢業於韓國 Top 2 的 延世大學 (Yonsei University) ,研究生畢業於哈佛大學,多年投行工作經驗。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研究生畢業於清華大學經管學院,18 年教育行業經驗。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本科畢業於 985 名校廈門大學,11 年留學行業從業經歷。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研究生畢業於哈佛大學,曾任杜克大學招生辦官員,也曾就職於著名戰略諮詢公司羅蘭貝格。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項目特別助理,本科以全獎和斯沃斯基學者的身份就讀於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也就是國人熟知的倫敦政經(前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和的母校)。

這是一個優秀案例眾多的團隊,曾申到的美國本科包括:耶魯,哥倫比亞、康奈爾(半獎)、韋爾斯利、波莫納、約翰霍普金斯、南加州、塔夫茨、卡耐基梅隆、密歇根安娜堡、埃默裡、加大伯克利、加大洛杉磯。曾申到的美國高中包括:Loomis Chaffee 和 Cate ,以及眾多錄取率低於 5% 的免費夏令營案例。

從本月中旬開始,上面 幾位老師都會在我們的申請規劃相關的家長群裡,每週六舉辦講座,每天定時答疑,如您需要入群,請私信我。

對了,Wenyu 同學最終圓夢美國。2017 年 9 月,她拿著高額獎學金,正式進入康奈爾大學,成為計算機專業 2017 級的本科新生。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規劃探討和進諮詢群私信我:美本申請


下一次我們將談談:

讀夏校對於美本申請的 5 個巨大意義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週再見。期待您的私信。



你以為美本申請,考託福、SAT 就夠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