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它們是古城的“血脈”,流淌著動人的故事(一)

它們是古城的“血脈”,流淌著動人的故事(一)

古城坐北朝南,登高俯瞰,青磚灰瓦的古韻盡收眼底。按照“神東西”、“人神共治”的原則,以南北大街為軸,東為神地,西為民居,規劃了古城的總體佈局。然後又借孔子有七十二賢弟子的典故,頗具匠心地規劃了城內巷道,體現尊賢尚禮的價值取向。

這些縱橫交錯、星羅棋佈的巷道,寬窄不等,長短不同,曲折有度,猶如城市的文化神經,緊緊地聯繫著千家萬戶,與一座座民居共同講述著古城的故事。

它們是古城的“血脈”,流淌著動人的故事(一)

今天先給大家說說那些以姓氏命名的巷道,如解家巷、賈家巷、高巷、小高巷、陳家巷、小陳巷、楊洞巷、張家巷、吳家巷、衛家巷、薛小巷、王巷和程家巷等,講述的是所居望族大姓的歷史。

解 家 巷

它們是古城的“血脈”,流淌著動人的故事(一)

解家的先祖解進,明朝初年由山西的稷山縣遷居韓城解家村。明萬曆至崇禎年間,解家傳出“一母三進士,一舉一貢生”的科舉佳話,其中解經傅、解經邦兄弟分別官居巡撫和兵部侍郎,在城內置宅建府,該巷就以解氏命名。

賈 家 巷

它們是古城的“血脈”,流淌著動人的故事(一)

賈家巷的得名源於一段感人的故事。那是明朝天順年間的一個冬天,巷內的賈淵老頭,大清早剛一出門,就碰見一個正在尋找失物的婦人。這婦人把他攔住,哭著索要剛剛丟失的金指環。婦人說在巷的北頭還戴在手上,現在還沒走多遠就回身來找,怎麼也找不著,除了老頭再沒其他人,肯定是老頭撿到了。還說指環是自己的命根子。

看到婦人急得甚是悟惶,向來厚道的賈老頭二話沒說,回去把老伴的指環拿給了她。婦人回家後卻發現自己的金指環掉在了身上的棉袍裡,覺得冤枉了老頭,更為老頭高厚的德行所感動,拉著丈夫就登門致謝。事情傳開後,人們廣為稱頌,縣令抓住這一典型及時向上推薦,給予賈淵“鄉飲賓”的待遇,以示昭彰。這個故事,今人或許覺得不可思議,但在古人看來卻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古人認為今生積福行善,往往能來世蔭及子孫。

這不,到了清代,從此巷遷居到東原相里堡村的賈族裡,就出了個陝西道監察御史賈弘祚,這倒應驗了善行得善報的因果邏輯。該巷的賈姓已在此居住800餘年之久。

它們是古城的“血脈”,流淌著動人的故事(一)

高巷、小高巷為高姓聚居之地,有600餘年的歷史。其名人有崇禎進士高辛傳,官至工部右侍郎;舉人高來風,官至知府。現在高來風故居的大門上還保留著反映官職的“大郡伯”門楣。

陳家巷、小陳巷

它們是古城的“血脈”,流淌著動人的故事(一)

陳家巷、小陳巷為陳姓聚居之地。始祖陳慶,元代至正年間從山西洪洞縣萬安村遷入韓城北隅裡六甲籍。其城內後裔名人有清康熙進士陳朝君,官至河南提學僉事;“鄉飲正賓”陳學周,他家的門楣為“國賓”。另有一家門楣題為“九重錫命”,說明皇帝曾經賜予過榮華富貴,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獲得的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