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在臺軍一貫的年曆裡,5月進入下旬,就意味著年度最重要的“漢光”軍演中最重要的兵棋推演即將開始;而伴隨著臺軍每年這一時期必然要傳出的各種演訓事故(畢竟臨陣磨槍,總得掉點兒鐵屑),地位上堪比日本陸上自衛隊“富士綜合火力演示”的“漢光”軍演實兵演示部分顯然也就要開始了。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所謂“平時不流汗,演習就流血”,對於“喝水喝水300cc”的臺軍弟兄,漢光演習就是個交學費的地方

在“漢光”軍演及其前後的相關演習過程中,有幾個科目是雷打不動的:以主戰坦克排成密集橫隊衝上灘頭射擊為重要看點的實兵火力展示,以二戰古舊火炮對海射擊為看點的聯信操演,以及以軍團炮指部為核心的反舟波射擊演練。當然說到底,這幾樣演習的目的都一樣,都是在抗登陸作戰的火力殺傷環節。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作為全世界僅有的大規模二戰火炮射擊表演,外島的聯信操演可謂是古色古香

其實今天施佬想胡謅的東西並不是臺軍,之所以要介紹“漢光”軍演的這些部分,是因為今天想要介紹的是和他針鋒相對的一樣“老玩意兒”——施佬當然不會讓遠程火箭炮紮根福建灘頭射擊臺灣灘頭,施佬要聊聊的,是一件大家現在可能已經當做笑話的事情——陸炮上艦。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要笑話也得拉上美國人!

姑且掉個書袋,陸炮上艦這個說法雖然貼切,但是比較規範的說法,應該叫船(艦)載炮兵。當然概念上都是把地面炮兵部署到船上,並以此作為射擊平臺,在海上遂行各類火力支援任務。作為登陸部隊少有能夠獲得的全天候、全時段且幾乎不限量(很難想象船載炮兵在登陸成功之前就把彈藥基數打光的情況)的火力支援手段,它理論上承擔了從破壞灘頭抗登陸工事到壓制敵方縱深目標,甚至必要時與敵艦艇作戰的多重任務。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當年的情況,就是關鍵時刻就是碰到陽字號也得靠陸炮給打回去

當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船載炮兵的缺點是很明顯的,顛來晃去的船隻本身就不是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加上地面炮兵的武器也不像艦用火炮一樣能對抗船隻在海上橫搖和縱搖,因此船載炮兵都的射擊精度顯然不如專用的艦炮。不過在解放軍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十分有限的上世紀90年代,船載炮兵是那個時候的解放軍能夠提供給一線登陸部隊唯一可靠(當時的解放軍強擊航空兵顯然還難以堪稱“可靠”)的火力支援系統了。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沒有武裝直升機,沒有遠程火箭炮,沒有飛豹,也沒有激光制導炸彈,只有最早的強-5

目前可以看到的船載炮兵照片並不多,其中最常見的兩張裡,一張是在民船上固定了包括坦克在內的多件武器進行射擊,另一張則是一系列自行火炮和自行火箭炮被固定在民船上進行射擊。但是毫無疑問,這兩張船載炮兵射擊的照片都只是進行測試的照片,畢竟坦克來自裝甲兵,壓根不負責火力壓制,而將不同種類的火炮放在一條船上,顯然也不是運用火炮的好方法。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坦克就應該用來突擊,安穩地待在船上那麼軟弱怎麼能行?

按照當時解放軍的設定,首先自行火炮是輪不到船載炮兵的行列裡的,都能自己走了,把你五花大綁拿鋼纜捆船上豈不是太浪費了?所有的自行火炮和大多數反坦克炮兵部隊按照規劃都會編入登陸船團的第二梯隊,緊隨第一梯隊登陸的步兵和裝甲兵上陸鞏固登陸場,抗擊臺軍機械化部隊的反衝擊並向內陸發展勝利,這一部分大約佔據集團軍師以上炮兵數量的1/3,而船載炮兵則佔據剩下的2/3,主要組成包括各類軍、師屬的122毫米加榴炮、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榴炮,並且集中加強給主攻的第一梯隊師。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自行火炮那都是要上灘頭的,也輪不到上船

按照用途分,這些火炮可以分為遠程火力支援群、近程火力支援群和直接火力支援群,其意義和用途自然是顧名思義,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直接火力支援群,雖然像坦克之類的裝備都是要在第一梯隊登陸的,不可能用來在船上搞直接支援,但是當時很多野戰防空部隊的57毫米和37毫米高炮則當仁不讓用於直接火力支援。這種編組既是解放軍對於上世紀90年代裝備的威力最大化應用,也是自一江山島一來解放軍兩棲登陸作戰和演習經驗的總結。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一江山島作為解放軍第一次三軍聯合作戰,經驗是十分寶貴的

為了便於指揮,像122毫米加榴炮、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榴炮這樣的大口徑火炮一般以連為單位部署在2000噸以上的民船上,以保持射擊時的相對穩定。船載火炮在射擊時以遠程火炮為起始,在航空火力準備的同時開始進行直接火力準備,並掩護近程火力支援群和直接火力支援群展開射擊,其支援時間至少1小時以上。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像這樣使用統一的122毫米炮的船載炮,就比較符合實戰的要求了

當然,對於處於移動狀態的船載火炮而言,除了精度問題之外,還有不少麻煩事兒,比如在船上,大多數傳統地面炮兵的保障措施都不再適用,而且由於在登陸之前無法在陸上開闢視野良好的觀察所,炮兵偵察雷達也會因為沿海複雜的地形導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船載炮兵的射擊觀測效果也要遜色於正常的地面炮兵。在當時的條件下,解放軍可以說是儘可能地試圖為船載炮兵配備更好的觀測設備。在世紀之交,隨著觀測無人機在炮兵部隊的運用,使用炮兵校射無人機提供更好的觀測以提高打擊效率成了當時炙手可熱的新課題,而此後隨著直-9WZ型偵察直升機的服役,信息化的炮兵終於能夠實現從觀測到打擊的信息暢通。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無人機在當時被認為是解決炮兵觀測問題的關鍵,現在看來,這個判斷相當準確

當然,當直-9WZ這樣的裝備面試的時候,船載炮兵這樣的“應急”戰法早已經發展到了盡頭,隨著解放軍各種對地攻擊手段的不斷增多和精確打擊手段的不斷推廣,即使是傳統的“千軍萬馬過海峽”式的搶灘登陸作戰中,留給這樣一種戰法的空間也越來越小。自然而然的,今天的我們只能從一些老照片裡回顧解放軍曾經的“土法上馬”了。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臺海危機時,解放軍“陸炮上艦”的巔峰水平是什麼樣的?

▲ “蜀黍有練過哦?對地支援什麼的,不難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