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圖說蘇德戰爭2:1941年德軍波羅的海地區的閃擊戰


在波羅的海之戰的前幾周內,蘇軍的作戰能力沒有受到嚴重考驗。突如其來的入侵使蘇軍部分癱瘓,在一陣震驚過後,蘇軍掉隊的士兵衝出森林,襲擊德軍補給部隊、救護車輛和後方軍事設施。這些襲擊有的是有組織的部隊進行的,甚至偶爾還使用了坦克。在其他地區,掉隊的士兵與被擊潰的蘇軍部隊都撤到後方,集中起來,重新編組,然後又投入戰鬥。

戰前,蘇聯加強政治教育。其結果從部隊在戰場上的奇特表現中顯示出來。蘇軍戰士大都是首次參加戰鬥,他們心裡往往是恐懼的。政治教育,再加上內在的責任感,能使他們當第一個德國兵一出現就把他擊斃。在這以後,他們便失去了勇氣。只有當他們復又懊悔自己沒盡到責任,或擔心家庭受牽連,才又重新拿起武器,從背後擊斃法西斯分子。有時他們藏在樹叢裡,打死一個向他們接近的德國兵,然後後退一百碼,再打死一個德國兵。

總的來說,蘇軍他們表現得並不出色。他們缺乏主動性與戰鬥技能,不過,這又被他們英勇頑強、吃苦耐勞的精神所彌補。蘇軍在不受坦克和強擊炮威脅的地域作戰時,表現得最為出色。這往往是在森林和沼澤地帶。全體蘇軍戰士都深刻地認識到,任何人一旦被德軍俘去,便很可能要受到嚴刑拷打,而且無疑會被德國人殺害。因此他們決定,不僅他們自己,而且他們的同志,都決不投降。


戰爭開始時,形勢對德軍十分有利。他們在拉塞尼埃的坦克戰中獲得成功,第4裝甲集群奪取了德維納河上的主要渡口。但德軍步兵已經被遠遠拋在後面。在那坎坷不平、林木茂密的地帶,蘇軍有森林和夜幕做掩護,德軍裝甲部隊無法阻止他們撤到德維納河以北。德軍裝甲部隊攻佔了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韋利卡雅河一線以及蘇聯的舊邊界線上的築壘地域,但未能切斷波羅的海。只有步兵才可能卡住敵人,但德軍現有步兵師的數目遠遠不夠。

蘇聯6月29日發佈的一項指令宣稱,將對謠言製造者、恐慌散佈者和貪生怕死者採取最嚴厲的制裁。政治紀律得到加強,丟失武器成為最嚴重的犯罪行為。在整個後方地區,各撤退沿線都建立了由軍官、內務人民委員部官員和政治委員組成的特別軍事法庭,以迅速處置犯罪分子。對未經許可而成群退卻的人,雖然無法採取集體的紀律制裁,但可從中挑出軍官、政委和沒有攜帶武器的士兵,加以懲罰。

7月4日,德軍攻佔奧斯特羅夫。蘇聯西北方面軍新任司令索賓尼科夫根據他6月29日接到的命令,企圖利用第1摩托化軍和最高統帥部調來的兩個後備步兵軍,在貝帕斯湖以南的韋利卡雅河一線築起一道新防線。但這並沒有阻止德軍第41裝甲軍的進軍,儘管蘇軍裝甲部隊進行頑抗,德軍仍然於7月8日佔領了貝帕斯湖畔的普斯科夫。蘇軍的坦克又遭到十分慘重的損失,其中,在普斯科夫的鐵路側線上有一整列車剛出廠的新坦克落入德軍手中。


在這同時,右翼的曼施泰因的第56裝甲軍從其道加夫皮耳斯橋頭堡出動,把蘇軍第27集團軍和第21摩托化軍驅趕到東面。曼施泰因沿著沼澤和森林地帶中的狹窄通道,朝東北方向的奧波奇卡和諾沃爾熱夫前進,由於道路被蘇軍丟下的坦克、大炮、車輛阻塞得水洩不通,德軍的前進最終停頓。企圖敷設急造軍路通過沼澤地的想法也放棄了,不得不把第56裝甲軍從進攻軸線上撤出,並將該軍調到奧斯特羅夫,沿著第41裝甲軍走過的路線前進。

7月10日,斯大林接替了鐵木辛哥的總指揮職務。最高統帥部被改組,建立了三個戰區。第一個是西北戰區,伏羅希洛夫為司令、日丹諾夫為軍事委員會政委。戰區包括波波夫的北方方面軍和索賓尼科夫的西北方面軍,以及波羅的海艦隊和北方艦隊。第二個是西部戰區,鐵木辛哥為司令、布爾加寧為政委。戰區只包括西方方面軍和平斯克區艦隊。第三個是西南戰區,布瓊尼為司令、赫魯曉夫為政委。戰區包括西南方面軍、南方方面軍和黑海艦隊。

到7月的最後一週,蘇聯在波羅的海的處境顯得極為嚴重,這主要是由於芬蘭人開始在拉多加湖東、西兩面向北方方面軍施加壓力。該方面軍由普申尼科夫指揮的據守列寧格勒北部卡累利阿地峽的第23集團軍和戈列連柯指揮的據守拉多加湖與奧涅加湖中間地帶的第7集團軍組成。在戰爭開始後的頭六個星期,這兩個集團軍都被迫後退了八十英里。


7月10日,德軍開始向前推進。由於遇到蘇軍後衛部隊的抵抗,德軍每天的行進速度不到七英里。敵人的每一個火力點、公路轉彎處的每一輛掩護坦克,都要逐個摧毀。德軍缺乏步兵,狹窄的地形使他們佔優勢的裝甲機動部隊和炮火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他們還經常發現有新番號的蘇軍部隊。

兩天後,中斷第41裝甲軍在盧加這條進攻軸線上的突擊,改令該軍沿貝帕斯湖東岸向北朝納爾瓦推進,然後從西部越過波羅的海沿岸較為開闊的地域向列寧格勒進軍。當第41裝甲軍調頭北進時,兩個裝甲軍的進攻軸線被一條一百多英里寬的森林、沼澤地帶割裂開來。這裡除有一兩條通路外,裝甲車輛很難開進去,軍與軍之間已不可能相互支援。德軍步兵師仍然落在後面許多。曼施泰因的裝甲軍正向德諾和伊耳緬湖緩慢運動,處於暴露的危險地位。

德軍第18、16集團軍的強行軍帶來了許多困難。蘇聯的歐洲部分呈漏斗形,越往東越寬,因此,前進中的步兵師的進攻軸線象扇子骨一樣地向外散開,以至部隊與部隊間出現間隙。另外,當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朝東北部的列寧格勒方向運動時,與其毗鄰的中央集團軍群卻朝正東的斯摩稜斯克方向前進,因而德軍兩個集團軍群的翼側不可能再保持接觸。


處於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左翼的第18集團軍(計有八個步兵師),需要佔領眾多的海港、海島,還要肅清波羅的海國家的敵人,同時要為第4裝甲集群的左翼提供步兵支援。在德軍第18集團軍的正面,伊萬諾夫指揮的第8集團軍仍沿海岸線向北撤退,在北愛沙尼亞的皮亞爾努-塔爾土建立一道防線。 蘇軍最高統帥部不顧列寧格勒所受到的威脅和愛沙尼亞的部隊有被切斷的危險,給蘇軍第8集團軍增調了第三個步兵軍。

蘇聯贏得時間,作保衛列寧格勒的準備。蘇軍莫羅佐夫的第11集團軍和別爾扎林的第27集團軍,由於被貝帕斯湖切斷了他們與第8集團軍的聯繫,只好向東北方向撤退。 在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右翼,戰線拉得過長和兵力不足的問題顯得更加嚴重,伊薩柯夫的蘇軍第22集團軍出現在涅韋耳西部。第4裝甲集群的兩翼孤立無援,遭到莫羅佐夫的第11集團軍、別爾扎林的第27集團軍以及後來的卡昌諾夫的第34集團軍的反突擊。

當第41裝甲軍調頭北進時,兩個裝甲軍的進攻軸線被一條一百多英里寬的森林、沼澤地帶割裂開來。這裡除有一兩條通路外,裝甲車輛很難開進去,軍與軍之間已不可能相互支援。德軍步兵師仍然落在後面許多英里。 7月10日,蘇軍西北方面軍在建制上完整無損,仍然有三十個師,其中有五個師還是齊裝滿員的。蘇聯的西北方面軍到了一個交通線短而又保險的軍事和工業基地。 德軍波羅的海地區的閃擊戰沒有達到目的。


波羅的海國家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列寧格勒的所有接近地,是不適合使用坦克部隊的,然而這只是在第4裝甲集群陷於伊耳緬湖附近的森林、沼澤地帶無法繼續前進時,才被認識到。7月26日,保盧斯訪問了曼施泰因。後者告訴他,最好的辦法是把所有的坦克撤出北方集團軍群的所屬地域,因為在這裡不可能快速推進。賴因哈持和赫普納持有同樣看法,認為整個貝帕斯湖、伊耳緬湖地區不適於裝甲作戰。希特勒決定,不再使用坦克部隊進攻列寧格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