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歐洲人怎麼做米飯?


都說人是鐵飯是鋼,我國人民致力於研究稻米的口感可是眾所周知,最有名的當數東北的五常大米。日本人也很瘋魔,分門別類的,把貴价的大米按小包裝賣。

不過在大洋的那一邊,你以為主食大多隻有意麵、乾麵包、披薩、土豆的歐洲大陸,同樣對大米有所研究,特別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但和我們研究的,就不是同一個路子了。他們的米飯,是一道菜。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休假去了西班牙,回來以後跟我吐槽,在西班牙吃到的海鮮飯還沒有在北京吃的好吃:" 米飯夾生沒有熟,嚼著都嫌硌牙 "。我一聽就樂了,國內的餐廳為了適應當地人的口味,對海鮮飯的軟硬程度做了改良。其實," 夾生飯 " 才是正宗西班牙海鮮飯追求的口感。


在說西班牙海鮮飯之前,必須要先來說道說道 " 海鮮飯 " 這個概念。"Paella" 是我學會的第一個西語單詞。還沒去西班牙之前,我就從各種渠道聽說過那裡的 Paella 如何誘人。然而,等真去了西班牙才知道," 海鮮飯 " 只不過是 Paella 一個細小的分支。確切的說,Paella 翻譯成 " 大鍋燴飯 " 更為準確。這個詞誕生於燴飯的故鄉瓦倫西亞,最早指代的並非食物而是器具,也就是做燴飯時用到的那種大號平底鍋。

正宗的瓦倫西亞大鍋燴飯其實是一種混合了兔肉、雞肉、蝸牛和豆角的肉菜飯,直到今天,當地人最常吃的也是這種樸實的 " 農夫版本 "。道理顯而易見,燴飯這玩意最早是由田間地頭的農民創造出來的,用唾手可得的食材,甚至剩菜剩飯一鍋燴;而之所以有摻雜了五花八門海鮮的 " 奢華版本 ",是因為瓦倫西亞有一部分靠海,當地的漁民便用海鮮替代了燴飯裡的肉類。因為賣相不錯,便由此廣為流傳。

這麼喜歡西班牙海鮮飯的你,難道不想試試其他的西式燴飯?正如朋友吐槽的那樣,西班牙海鮮飯非常講究米粒的口感,如果米飯做成中國人適應的軟硬度,可以說是非常失敗的作品了——只有保留著硬芯的米粒,再加上鍋底的一層鍋巴,才是正宗西班牙海鮮飯應有的質感。


一盤海鮮飯,最勾引人的似乎永遠是大蝦、青口和魷魚這些海鮮,然而,很多人可能忽略了 " 飯 " 才是最大的主角——能做出海鮮飯的地方,其基礎並不是海產豐富,而是生產稻米。這個道理,就像披薩之所以成為披薩,並不是上面的配料能玩出多少花樣,而是首先你得有一張麵餅。

歐洲的米分為很多種,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最常用的種類歐洲因大部分地區光照較強,不太適宜稻米的生長,少數幾個水稻產區都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周圍。除了上面說到的瓦倫西亞所在的西班牙東部,還有毗鄰大西洋的葡萄牙和意大利北部的倫巴底大區,這兩個地方恐怕才是流落在歐洲的中國胃的最終歸宿。

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意大利。出發之前,我對意大利美食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披薩和意麵,沒想到還有調味飯 Risotto 這種 " 貼心 " 的存在。意大利北部與瑞士接壤的倫巴底大區盛產稻米,米蘭燴飯因此出名。和西、葡兩國喜歡用肉類燴飯不同,意大利人對自家的米可是非常驕傲,堅信不用藉助肉類的香味也能把燴飯做到極致。


我最喜歡的當然還是海鮮燴飯,意大利人的烹飪手法的確高明,燴飯不以海鮮的數量取勝,但每一粒米都有一種奶油般滑膩的質感,真可以用 " 濃稠 " 二字形容。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選擇吸水性強、質地堅硬的米,還要在烹飪過程中一直不斷地攪拌,讓米粒釋放出自身的澱粉以達到一種 " 自來芡 " 的效果。遵循著這種手法,連蘆筍和豌豆做的素食燴飯,也帶有一種蔬菜的清香。

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意大利。出發之前,我對意大利美食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披薩和意麵,沒想到還有調味飯 Risotto 這種 " 貼心 " 的存在。意大利北部與瑞士接壤的倫巴底大區盛產稻米,米蘭燴飯因此出名。和西、葡兩國喜歡用肉類燴飯不同,意大利人對自家的米可是非常驕傲,堅信不用藉助肉類的香味也能把燴飯做到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