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班隊活動丨遇挫≠失敗:高中生挫折教育主題班會實錄

班隊活動丨遇挫≠失敗:高中生挫折教育主題班會實錄

班會背景

班情分析

一週前,“班服競標會”主題系列班會結束後,我班學生因競標失利情緒低落,部分學生始終在抱怨評委。由此我聯想起,合唱失利後學生情緒低落,部分學生抱怨評委;學習吃力時,有人抱怨老師…… 我做了一個學生遇挫心理調查,發現學生遇挫後習慣於情緒低落、抱怨,很難調控負面情緒。

班队活动丨遇挫≠失败:高中生挫折教育主题班会实录

在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訪談之後,我發現學生遇挫後失落、抱怨的主要原因在於認知有誤,他們將遇挫等同於失敗。因此,本次班會重在調整學生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念——遇挫不等於失敗。

班會主題認識分析

1.受挫與否是由當事人自己對動機、目標與結果之間關係的認識、評價和感受的判斷。對於挫折和失敗的錯誤認知,導致學生在受挫時產生負面情緒。

2.《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信念的解釋是:“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會接受信念的指導。因此,本次班會旨在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信念,從而指導學生更積極地對待挫折。

班會目標

1.關注情感:引導學生在遇挫時走出消極、抱怨的情緒,以積極心態面對挫折。

2.調整認知:引導學生明確樹立“遇挫不等於失敗”的正確信念。

3.指導行為:指導學生在遇挫時改變心態和視角,學會從挫折中看清自己的收穫。

前期準備

教師準備

通過問卷、訪談了解學生消極抱怨的心理及原因。

學生準備

1.讓學生在班會之前思考:自己為何會產生消極、抱怨的情緒。

2.學生小何準備:講述自己在遭到同學否定時的感受和做法。

班會過程

導入:遭遇“失敗”

教師引出話題:四個團隊競標落選,大家沮喪抱怨了一週,認為自己的努力沒有被認可,心裡感覺很受挫、很失敗。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遇挫”的話題。

設計意圖

用學生的實際情況進入情境,讓學生明確本節班會要探討的主題。

展開:他們失敗了嗎?

1

精神領袖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他,當你遇到這些挫折時會有怎樣的感受?

1952年,被禁止參加公眾集會;1962年,被捕入獄,被判5年監禁,每天關押23小時,一無所有,甚至想和蟑螂聊一聊;1964年,被改為無期徒刑,於酷暑、嚴寒中採石勞作。

學生談感受:

學生1:產生消極、絕望的情緒。

學生2:對未來感到深切的不安,懷疑存在的意義。

學生3:無比煎熬,處在崩潰邊緣……

設計意圖

帶學生進入話題情境,引發學生產生遇挫時的消極情緒。

投影展示:他就是曼德拉!27年的牢獄生活是他人生經歷的巨大挫折,我們看看他是怎麼面對的。

利用深夜時間,藉著走廊上長明燈的昏暗光線,自學了南非荷蘭語和經濟學;偷偷完成了幾十萬字的回憶錄;每天堅持在牢房中跑45分鐘,然後做100個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50個下蹲運動和其他各種體能訓練;反覆閱讀《戰爭與和平》;種了900棵植物……

設計意圖

曼德拉在獄中的表現與學生的回答形成強烈反差,從而以曼德拉麵對挫折時的樂觀精神震撼學生的心靈,並讓學生感受遇挫不等於失敗。

探討:你認為他失敗嗎?為什麼?

學生:他沒有失敗,因為他很樂觀。他用執著的追求和樂觀的精神支撐著自己渡過難關;他把27年當作人生中的一次坎坷,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追求,反而讓更多人愛戴他。

2

身邊榜樣

教師過渡:曼德拉是民族領袖,太過偉大,我們似乎遙不可及。其實看看我們身邊,也有感人的例子。

設計意圖

由名人榜樣轉到身邊榜樣,讓學生看到自己身邊就有遇挫不抱怨的榜樣。

投影展示:小何在為大家做班服時遇到的挫折。

小何想給大家做件厚一些的長袖班服。她用了35天,一個人完成設計、繪圖,製作出15個樣稿,聯繫了廠家,交了700元定金……爸爸媽媽認為她耽誤時間,和她大吵一架。同學們抱怨設計圖案不好看、定價貴,結果15個樣稿全部被否決。

設計意圖

讓學生看到小何的努力,也看到她遇到的挫折,喚起類似的受挫體驗。

學生講述:小何談自己遇挫時的心情,以及她是怎麼面對的。

小何:一次次努力不被認可,我感覺自己被整個世界拋棄了,非常委屈,感覺自己很失敗。但是既然承擔了任務就要完成,大家不認可那就繼續改。在這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更多電腦製作與繪圖的技能,更感受到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超越自我。

設計意圖

讓學生感受小何雖多次經歷挫折,但並不失敗;相反,她的堅持讓大家敬佩。

探討:你認為小何失敗嗎?為什麼?

學生1:她沒有失敗,凡事都要注重過程,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卻是一次真正的成長。

學生2:不,她勇於承擔責任很不容易。客觀說,雖然她與同學溝通可能有問題,但是這些挫折在其他地方都是無法學到的,是很寶貴的財富。

設計意圖

讓學生用自己對他人的正向評價來反思自己對待挫折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深入:挫折=失敗?

1

反觀自己

投影展示:學生的“抱怨”

競標會後:“評委沒審美”“規則不公平”“我們組最好,可是別人理解不了”;

合唱失利後:“評委真老套,不懂舞臺藝術”“九班比咱們班差遠了,他們都跑題了,評委卻看不出來”;

學習退步後:“咱們班老師沒有文科實驗班的好”……

設計意圖

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差距,激發學生自省。

引導提問:遇挫時抱怨、沮喪很正常,但與曼德拉和小何相比,同樣是遇挫,我們卻是滿腹抱怨。這是什麼原因呢?

學生1:我們有點消極,缺少樂觀積極的心態。

學生2:只看見別人的問題了,沒有從自身找問題。

學生3:因為結果失敗了,我們認為努力白費了。

設計意圖

讓學生思考產生抱怨情緒的原因——只關注結果,並從評價別人遷移到評價自己。

深入追問:我們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就是失敗嗎?

學生:不是。因為我們在比賽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提升了自己。

設計意圖

深入追問學生評判失敗的標準。

2

挫折的意義

教師追問:具體說說都“提升了”什麼?

學生1:提升了我們的綜合能力,比如繪畫、設計、與人溝通等各方面的能力。

學生2:挫折使我們的團隊更凝聚,激發出更多的集體榮譽感,提升了我們對於集體的認同感。

學生3:凡比賽,結果必然有勝負。失敗是指意志消沉、自暴自棄。我們只能算失利,算遇到挫折。但是我們沒有消沉,如果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我們會更有鬥志地去完成。所以說是提升了我們的抗挫能力。

學生4:正是因為這次落選,才使得團隊合作中的問題凸顯出來,我們才能看清自己在溝通、計劃、實施方面的不足。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變換心態和視角,關注比賽過程給自己帶來的成長。

教師繼續追問: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抱怨了?

學生1:因為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收穫。

學生2:因為我們不再只看結果,而看到了過程中的精彩。

學生3:因為我們的心態更加積極了,能夠更冷靜地看待挫折了。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懂得變換視角和心態對待挫折,就會發現它對我們的積極意義。

總結:遇挫≠失敗

1

學生總結:遇挫等於失敗嗎?

不等於。挫折讓我們懂得如何溝通,看到隱藏的問題,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它更加促進我們的成長。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讓學生將探討內容歸納、強化。

2

教師分享感受:挫折是成長的催化劑

15份無效的樣稿使小何學會責任與堅持;27年的牢獄生活讓曼德拉學會了控制情緒,讓他可以樂觀地在獄中思考與學習,完成蛻變。面對挫折,如果我們只把它當作“句號”,就會認為自己很失敗,停留在沮喪與抱怨之中;如果我們轉變心態和視角,就會發現挫折也可以是“破折號”,那麼遇挫就不等於失敗,因為它會為我們的成功開啟新的篇章。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變化心態和視角看待挫折,懂得挫折是成長的催化劑。

後續教育計劃

1.召開“成功”系列主題班會:“不做失敗者”“積極的心態促成功”“強大的毅力促成功”。

2.跟進班級制度建設的舉措:建立班午檢演講制度,話題為“遇挫名人如何成功”,每天5分鐘。

班队活动丨遇挫≠失败:高中生挫折教育主题班会实录
班队活动丨遇挫≠失败:高中生挫折教育主题班会实录

欄目:班隊活動

作者:奚畔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