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造芯挫敗史:6個月造芯計劃成笑柄,芯片造假騙上億科研基金


芯片一直是國人的痛點,這種痛感今年尤甚。前有中國的通訊公司因遭美國禁購,而面臨癱瘓的風險,後有華為被美國司法部調查,背後都直指中國企業的軟肋——芯片技術。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芯片90%靠進口,總額超過萬億。面對這塊沃土,或痴心一片、或各懷鬼胎,前仆後繼者大有人在,但是這座高峰還無人登頂。

說到做芯片的中國企業家,傳奇商人牟其中可謂有遠見。1997年互聯網尚未爆發,電腦還屬奢侈品,牟其中就喊出了要做電腦芯片的想法。他清晰地認識到當時只有美國能生產電腦芯片,就連日本也不行,這個理想主義者放出話來:“我們的計劃是,在6-8個月內,生產出運算速度在10億-100億次之間的芯片。”事後證明,這僅僅是一次理想主義者的狂歡。

另一位理想主義者,是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先入職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此後,張汝京掌握了DRAM的關鍵技術,並與同事在多個國家開廠生產DRAM芯片,由於美國廠商的擠壓,最終德州儀器於1997年暫停了該項目。張汝京由此出走,同年成立了世大半導體。這是臺灣的第三家晶圓代工廠商。好景不長,正當張汝京準備大幹一場時,大股東將世大半導體作價50億美元賣給臺積電。張汝京再一次出走。


張汝京從臺灣來到大陸。2000年,張汝京誓言要把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搞上去!推上去!做起來!”同年,中芯國際在上海成立。2016年,中芯國際在全球的前十大純晶圓廠排名中位居第四。但路途並不順,其多次遭到臺灣當局的刁難,還有老對手臺積電的競爭。2009年,張汝京被迫讓出中芯國際執行長之位。離開後,他於2014年成立了上海新昇半導體,2016年離職。越挫越勇的張汝京,現仍奔波在造芯之路上。

方舟科技董事長李德磊的造芯之路則令人捉摸不透。2004年在方舟科技瀕臨破產之時,他甚至說出“方舟3號”是“狗屎”的言論,引起眾多內部人員不滿。方舟科技緣起1997年成立的百拓立克公司,後改名為“中芯微”,於2002年正式啟用方舟科技。2001年,中國第一片自主設計的嵌入式芯片“方舟1號”橫空出世,這也是第一款商品化的32位芯片,一面世便迅速被捧上技術神壇。“中芯微”也在這時成了政府和資本的寵兒。

藉著這股如日中天的氣勢,李德磊擠走了計算機體系結構方面專家胡銘曾,成為改名後方舟科技的法人。李德磊做主後,只接受政府採購,而對市場以拒絕的態度,甚至擱置了承接的科技部“863”項目,與此同時,方舟大廈卻拔地而起,還放言“在中國,有了地就有了錢。中國真正賺錢的不是高科技,而是房地產。”如今的方舟科技,只剩下眾人的一片唏噓。


企圖靠芯片發財的有很多人,“漢芯事件”主角陳進最為知名。這簡直是中國芯片史上的特大災難。2003年,“漢芯1號”發佈當天,鑑定專家組一直評定:上海“漢芯1號”及其相關設計和應用開發平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是中國芯片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被視為“漢芯1號”發明人的陳進進入人生的高光時刻,他又藉此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的科研基金。

造假醜聞遭曝光是在3年後的2006年。在清華大學水木清華BBS上,有人公開指責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發明的“漢芯1號”造假。隨著媒體和相關部門的跟進,證據逐漸浮出水面。後該事件調查組得出結論,造假基本屬實。而其作假手段並不高明,“漢芯1號”是陳進團隊從美國買回,僱人將標籤換成“漢芯”,一場騙局由此展開。但令眾多學者不滿的是,事件相關責任人並沒有受到法律上的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