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十大關隘——戰爭雖遠,雄關猶在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修建於明洪武年間,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明長城東端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是鞏固京師是大門。山海關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包括海上長城。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以及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甕城等多種防禦建築。

潼關,位於陝西省潼關縣,設關於東漢末年,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是鞏固長安的門戶。故城在修建三門峽大壩被毀。

居庸關,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設關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陘”之八。現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這個防禦體系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設關於戰國時期。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北宋將領楊繼業及其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裡大顯身手,為國立功。


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門關是入蜀咽喉、軍事重鎮,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三國時期諸葛亮五出祁山,姜維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經過此地。故城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被拆毀。

友誼關,位於廣西自治區憑祥市,始建於漢代。最初叫雍雞關,後改名界首關、大南關,明朝設鎮南關,建國後改稱友誼關。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猶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清末抗法將領馮子材在此大破法軍,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人民解放軍於此出征越南。

紫荊關,位於中國河北省易,始建於戰國時期。紫荊關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天下九塞之第四塞。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娘子關,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始建於戰國時期,現存關城築建於明代時期,是萬里長城的第九關,故而有“三晉門戶”和“天下第九關”之稱。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武勝關,位於河南信陽與湖北交界處,北屏中原,南鎖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是古義陽三關之一。武勝關關口,有“青分豫楚、氣壓嵩衡,襟扼三江”之稱,地質學上為秦嶺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的東西交界處,中國南北地理的中點。1938年,武勝關被日本侵略軍焚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