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激活“绿色GDP”打造长三角“后花园”

河流湖泊润泽的大地,透着灵动和秀气;斜射的阳光、水边的小树、白墙黛瓦的村居,交织出流动的画意;群山、树林、人,在水中投下美丽的倒影。金秋十月,大美池州,如诗如歌如画。

地处长江之滨、长三角腹地,池州自古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吸引长三角地区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池州市扬生态之长,跑出“奔池”速度,打造长三角旅游“后花园”和健康养生首选地。

全域旅游让游客感受处处好风光

池州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目前,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40个,其中5A级1个(九华山风景区)、4A级17个;省星级农家乐233个,星级旅游饭店30个,其中四星级9个;旅行社79个,导游20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12万人。近年来,池州市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升级。如今的池州,全域旅游红红火火。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出全域旅游的新亮点。

今年,我市实行月通报、季调度,一区三县创建工作通过市级初审,石台县有望进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贵池区全域旅游导览系统进一步优化,东至县年度行动计划有序实施,青阳县成立东九华旅游联盟“抱团出海”,全市年度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将努力推进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和智慧旅游工作,推动“环九华山最美旅游风景道”建设,推动在重点区域和公路沿线花海栽种工作,推进旅游厕所示范行动,做好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创建工作和全市首届“十佳旅游厕所”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全市“十大特色民宿”评选,推进黎痕红色文化保护、祁红老厂房等文旅融合项目实施。

以生态为本 “绿色GDP”效益凸显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近年来,池州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森林覆盖率59.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1%,主要河流水质均在优、良以上,人均森林面积、水资源、湿地面积分别是全省的5倍、4倍、3倍,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

这背后,是池州市久久为功的生态建设行动,治水、治土、治气、治废,池州市多管齐下,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提升,给市民留下蓝天、碧水、净土。“到生态环境局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生态要给其它产业让步,现在产业发展都要考虑生态环保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戴卫东说。

美丽生态变身“经济要素”,激发生态资源价值,在池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绿色GDP”已经显现。1—9月份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65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1.63亿元。长三角来池游客占省外游客比重达到55.25%。

1—9月份,20个市级调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9亿元。市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完成土地划拨办证工作,正在进行挂牌交易准备工作。加快最美风景道建设,完成101处国省道周边文旅资源普查,G318青阳至五溪生态大道建设扎实推进。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累计争取国家、省文旅资金800万元。3个项目进入全国优选文化旅游投融资项目复核环节。

旅养结合 打造健康养生首选地

九华山下,茶溪健康小镇鸟鸣啁啾、溪水潺潺,青黛色房屋井然有序分列排布,踱步其中,悠然适意。这幅九华山下诗意静谧的美妙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九华健康公社提供的是有温度的健康生活模式,这里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旅居养老的理想地。目前我市正在争创长三角首批一体化异地养老试点城市,我们将为池州承接10万人异地旅居养老做好准备。”安徽九华山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此外,池州作为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富硒土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2%。在茶溪小镇“皖南300村”,吃富硒米,喝富硒茶、富硒水,正成为一种养生时尚。

“我市从‘山、水、土、气’生态本底优势出发,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努力将‘九华圣境、健康之都’品牌叫响全国,成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域,打造‘首选地、五中心’,即:中国健康养生首选地,中国生态养生中心、禅修养生中心、户外运动中心、健康食品中心、医疗康复中心。”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我市参与长三角养老一体化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与上海市静安区民政局及上海市养老协会联合体进行多轮对接和互访,即将签订合作协议。完成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信息系统改造,实现长三角区域异地普通门诊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牵头举办了“美好大皖南 迎客长三角”系列推介会,筹备组建长三角游学养产业联盟,积极推进“池州市民旅游卡”向上海静安区等部分长三角城市扩展试点。

记者 邓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