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脫歐,已然成為英國政治家的大型翻車現場

當地時間10月22日,英國下院經歷了對脫歐前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超級星期二”。

《脫歐協議法案》正式獲得通過,這標誌著脫歐正式進入立法程序,但隨著“《脫歐協議法案》時間表”遭到否決,鮑里斯·約翰遜的脫歐計劃幾近破產。“有協議脫歐”甚至整個英國脫歐局面都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命運。

脫歐,已然成為英國政治家的大型翻車現場

▲英國下院否決了脫歐立法時間表

如期脫歐:已經近乎破產

10月17日,英國首相鮑里斯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了一項新的脫歐協議。相比於特蕾莎·梅內閣時期的脫歐協議,新協議在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的“硬邊界”問題上達成了進一步妥協。若英國脫歐順利完成,北愛爾蘭將在關稅領土上屬於英國,但實際上依然保留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的貿易地位。

這一妥協符合歐盟的底線,也緩和了英國國內在脫歐問題上的矛盾。難怪當時鮑里斯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對新脫歐協議在下院獲得通過非常有信心。

但事與願違。表面上看,新協議或許對《脫歐協議法案》的通過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在一錘定音的“《脫歐協議法案》時間表”被否決後,不僅如期脫歐宣佈幾乎宣佈破產,甚至令人忍不住懷疑,新協議在這場脫歐困局中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

脫歐,已然成為英國政治家的大型翻車現場

▲22日晚間,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下院

脫歐協議法案》到底說了什麼?它的通過真的表明英國兩黨在脫歐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嗎?

不妨換個角度來思考:在程序上,《脫歐協議法案》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脫歐要照常進行。換言之,《脫歐協議法案》的前提和目的是“脫歐”,如果脫歐實際上無法順利推進,那麼該法案與一張廢紙並沒有區別。而下院對“《脫歐協議法案》時間表”的否決,正是對脫歐這一前提的徹底否定。

兩任首相在脫歐協議上的努力,無法改變工黨把持的下院根本上的反脫歐立場。要知道,“《脫歐協議法案》時間表”的核心內容就是英國要在10月31日完成脫歐,對這一時間節點的徹底否定,表明脫歐的“硬標準”已經無法實施,因為一份沒有實施時間的新法律等同於沒有法律。《脫歐協議法案》的批准只能預示著,英國下院將再一次陷入無休止且無法達成共識的辯論之中。

毫無疑問,曾豪言“不脫歐毋寧死”的鮑里斯在脫歐議題上已經沒有太多回旋餘地。自2016年脫歐公投後,英國保守黨和工黨兩大黨的矛盾在立法程序上表現為內閣和議會的矛盾,但根本矛盾依然還是脫歐與留歐的矛盾,且一直沒有得到緩和。

儘管反對黨議員們給出的理由是僅有的三天時間無法對新的脫歐協議做出細緻全面的審核與討論,他們不清楚自己到底在為什麼投票。但其實兩黨都明白,一旦英國在10月31日無法完成脫歐,那麼脫歐的基本盤將會面臨徹底洗牌。

10月31日,對英國脫歐而言是一個關鍵日期。

提前大選:一條撲朔迷離的退路

在“《脫歐協議法案》時間表”被否決後,唐寧街10號已經坦白了接下來的政治選擇:首相將通過對自己發動不信任投票,從而提前進行大選。

同時,歐盟內部大多數人士都願意遵守所謂的《本恩法案》。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稱,他將會建議歐洲的領導人們將英國脫歐的死線再度延長至2020年1月31日。

正如唐寧街內部信源所透露的那樣,首相已經無法忍耐如此漫長的延期:“如果布魯塞爾同意延遲脫歐期限,那麼這個國家唯一能選擇的道路就是重新選舉。”

脫歐,已然成為英國政治家的大型翻車現場

無協議脫歐一定不會發生。哪怕是曾經轟轟烈烈地為這個議題造勢,但真的到了實踐這一步,鮑里斯也不得不慎之又慎。英國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和個人有足夠的決心和政治資本,敢於讓這個國家一夜之間脫離如此龐大的經濟共同體,否則也沒有必要同歐盟達成新的協議。

根據英國選舉的相關法律,如果提前大選的決議在本週獲得通過,那麼最早在11月28日,人們就可以見證英國民眾走上街頭,做出他們的新選擇。

而到時候,坐在英國首相位置上的會是一位工黨人士嗎?倒也未必。

自就任英國首相後,鮑里斯在脫歐議題上一直在豪賭。先是大張旗鼓主張無協議脫歐,後來還主導了下關閉議會的鬧劇。然而自一項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獲得通過,保守黨又因此失去了下院的多數席位後,首相已經沒有豪賭的資本,內閣逐漸為議會所鉗制。

因此,所謂“對自己發動不信任投票”,未嘗不是鮑里斯的最後一句狂言。鮑里斯當然可以繼續坐在首相位置上,只不過往後所經受的壓力與扯皮,不會比特蕾莎·梅更少。

未來變數:超出英國政客們的政治智慧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自工黨內部。誠然,工黨已經接近十年沒有執掌這個國家的最高權柄,然而忌憚於脫歐這枚燙手山芋,再強烈的野心也會望而卻步。現實的政客們不願意賭上自己的政治前景,當前局勢下,在野黨的身份遠能避免太多程序上的麻煩。

脫歐,已然成為英國政治家的大型翻車現場

▲傑里米·科爾賓

同時,傑里米·科爾賓——這位工黨黨魁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堅定的留歐支持者。一直以來,科爾賓甚至毫不掩飾自己對歐盟的厭惡。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因不滿科爾賓對於歐盟的立場,不少影子內閣的留歐派成員決定辭職。

在外界看來,科爾賓在脫歐問題上處處與保守黨作對,更像是一種對工黨內部主流意見的順從和黨派矛盾的天然表現。

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英國提前進行大選,工黨又決定執政,那麼工黨內部將會有議員跳出來,強烈質疑科爾賓對工黨的忠誠和脫歐問題上的立場,就像21名保守黨議員質疑鮑里斯的無協議脫歐那樣。

到時,議會多數席位會重回保守黨一方嗎?那麼又何以保證工黨的脫歐計劃能順利進行呢?英國的脫歐有沒有可能進行二次公投?

三年過去了,無限的問題依舊擺在脫歐這條看似永遠走不完的道路上。無論是鮑里斯屈從於現實,選擇做下一個特蕾莎·梅;還是通過保守黨讓出執政權的方式以換取局勢的緩和,都無法真正解決脫歐難題。

局勢的焦灼,已經超出了英國政客們的政治智慧。

其實在工黨內部,除了科爾賓,也有一些議員支持脫歐。比如斯蒂芬·金諾克就表示,自己支持脫歐,但反對“《脫歐協議法案》時間表”,因為“如果沒有修正案以保障工人權利、環保標準和消費者權益”,那麼脫歐法案就無法獲得通過。

說到底,英國內閣和議會的前進方向,便是在這場不可兼得的脫歐中同時保障脫歐派與留歐派的利益。然而,這種形式的利益妥協真的可以達成嗎?如果達成了,脫歐與否,又有什麼區別呢?

(葉君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