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成都“東安”:新城崛起的三重力量

70年光陰,書寫了太多被稱為“奇蹟”的故事。不僅城市數量從最初的132個增加到2018年的672個,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開始參與全球分工合作,在世界舞臺上展現魅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大城崛起的夢想,都需要更為微觀的單元作支撐。有實力的企業是,有活力的城區更是。

就像成都,立下衝刺世界城市的宏偉目標後,地方決策層曾一個區縣一個區縣地走,“現場辦公”,直面痛點、解決問題,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做強區縣實力,提升整個城市的競爭力。

在日前公佈的“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中,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名列第27位,比去年前進一位的同時,繼續領跑中西部。這個以汽車產業聞名的製造強區,眼下正加快破解“產強城弱”的問題,以期更上層樓。

建設中的“東安新城”被視為破題關鍵。

成都“东安”:新城崛起的三重力量

一方面,它位於成都第二條“天府大道”東西城市軸線東段,是連接成都東部新城“四城一園”與中心城區的關鍵節點。

同時,作為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閉幕式和主要賽事的舉辦地,它將是成都與世界面對面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

重任之下,這座新城將如何崛起?

從進展看,推動力量在加速匯聚。繼7月底南下深圳敲定18個合作項目後,昨日(17日),“東安”來到上海,邀約在滬企業和人才,共享機遇、共贏未來。

負責“操盤”的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東安湖為核心構建新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實現“近謀賽事舉辦,遠謀城市發展”。

成都“东安”:新城崛起的三重力量

千秋雪山映龍泉 圖片來源:金士廉 攝

財富聚集潛力:沿東西軸線而生

《蒂凡尼早餐》中,奧黛麗·赫本在紐約第五大道Tiffany櫥窗前幻想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條美國的中央大道,是全球租金最昂貴的商業街之一。

在迪拜,雙向12車道的謝赫扎耶德路貫穿全境,貿易中心、奢華酒店、經濟開發區沿路鋪設,波斯灣的海水資源也由此通道引入沙漠。

縱觀全球,巴黎、華盛頓等世界城市,在規劃建設初期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城市軸線的設計打造上著墨。有學者曾直言,城市軸線所在,即是城市未來所在,“城市軸線代表了城市拓展的方向”。

於成都而言,沿城市軸線而生的特質亦非常突出。

自1958年興建以來,南北走向的天府大道不斷延伸,參與並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

這條有著“天府第一路”之稱的城市中軸線,既是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也是彙集地標性建築的景觀線,更是聚集世界500強企業的“財富大道”。

據統計,有70%的在蓉世界500強企業把“家”安在了道路兩側的大樓中。

正因如此,“按照天府大道的規格進行新建”的東西城市軸線,自然備受矚目。

成都“东安”:新城崛起的三重力量

2017年,成都迎來城市格局的重大轉變,明確提出“東進”,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在隨後的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中,成都在南北軸線基礎上,首次提出“東西城市軸線”,通過這條新軸線,連接中心城區、東部新城。

彼時,即有外界評價認為,此舉背後是從產業、土地規劃、城市外觀、政府支持等方面汲取經驗後的深刻複製,是另一場依託軸線而興起的城市拓展、區域繁榮計劃。畢竟今日所見的成都“國際城南”,也是從農田空地上“長”出來的。

今年7月,成都東西城市軸線(東段)工程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舉行了開工儀式。現場信息顯示,東段工程分為三段,包括東安新城段、東部新城段和龍泉山隧道段,西接成渝高速路,東連簡陽並延伸至資陽,全線59.1公里。

其中,作為2021年大運會的重大保障性工程,東西城市軸線-東安新城段將與大運會主場館同步建設和投用。

這也意味著,沿中軸線而生的東安新城,將率先分享這條“新財富大道”帶來的機會,潛力之大,令人期待。

成都“东安”:新城崛起的三重力量

新城建設活力:環東安湖而聚

當成都“東進”與2021年大運會“疊加”在一起,東安新城似乎沒有理由不崛起——關鍵在於怎麼建。

“穿新鞋走老路”肯定不行,沒有地方特色也不行。而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相關負責人的話說,就是要用片區綜合開發的理念來推動新城建設,達到“辦賽事就是辦城市”的效果。

那麼,什麼是片區綜合開發?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理解。

近兩年,城市學界對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進行了許多總結性思考,除了說成績,汲取教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早前就曾表示,過去那些“不成功”的案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過度碎片化”的發展。

大量的開發區、園區,要麼功能單一,只有就業,只有生產,沒有居住,沒有公共服務,最後吸引不了人;

要麼是孤島式的居住區,有大量的人口聚集,但沒有就業,沒有公共服務,也留不住人。

因此,新一輪城市建設,必須堅持多功能的混合開發,在一個適宜的空間尺度內(一般是1~3平方公里),提供居住、就業、公共空間等,滿足一個家庭多樣化的工作、生活和服務需求。

事實上,在目前公佈的東安新城規劃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建設理念之變。東安閣、CAZ片區、木棉花酒店、媒體中心和圖書館等重要項目臨湖而建、環湖而聚,稍遠處,才是其他用途的土地規劃。

上述負責人表示,東安新城正是以東安湖為核心,近期規劃7.9萬平方公里,環湖而聚,佈局“一湖三岸”城市功能——

成都“东安”:新城崛起的三重力量

依託東安湖的生態本底,打造一個5000餘畝的東安湖公園,包含生態運動休閒區、生態湖濱活力區以及生態溼地遊賞區。

同時,以湖為心、綠道串聯,構建“一湖映一閣,四園十二景”的景觀,把東安湖公園打造成為“可感知、可欣賞、可參與、可消費”的生態公園。

在東安湖北岸,集聚國際文體中心、國際社區等功能,聚焦文商娛體融合發展,打造“大運活力灣”;西岸集聚產業研發、科技轉化、文化藝術等產業功能,打造“創智藝文港”;南岸佈局國際商務中心,集聚商務商業、總部經濟等功能,打造“城市會客廳”。

其中,按規劃,CAZ片區將以國際商務中心為核心,發展商務金融、商業商貿等現代服務業。

有評價認為,這樣集聚式的發展,在建設初期將更有利於提高集聚效率,提高新城活力。

轉型升級魄力:生活因品質而更美好

儘管建新城的想法要遠早於大運會落子,但接過這一重任後,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變得更有底氣和魄力,推動城市形態整體轉型、促進城市能級提升。

根據此前經驗,2001年的北京大運會,催生了如今的國貿商圈,2011年的深圳大運會,又促成了後海總部基地的成長,所以,2021年的成都大運會,會給這片區域帶來什麼?

可以預見的是,“讓生活更美好”。

成都“东安”:新城崛起的三重力量

事實上,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早已深入人心,至今廣為流傳,甚至成為普通人心中對“城市”二字的最佳詮釋。

正如深圳通過借力大運會,開展了加密地鐵線網、改善環境、提升景觀等多個改造項目,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也讓普通市民分享了“大運紅利”。

類似街道的綠蔭、社區的遊園、轉角的書店,一個個看似普通的場景,組成了一座城市的生活圖景。這是東安新城需要實現的,更是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迫切希望的。

1960年2月,龍泉驛區成立,是成都最早的五城區之一;

1990年7月,成都經開區成立,2000年2月獲批成為國家級經開區;

2019年3月,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政區合一。

地區生產總值從最初不足1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302.8億元,被評價為成都的“經濟能手”,與此同時,“產”“城”矛盾也逐步凸顯,亟需解決。

從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地區,轉身成為以汽車產業聞名的強區,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的經濟能力有目共睹。

但同時,城市建設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滯後於產業發展的步伐,如何促進“產城融合”,成為這個製造強區的必答題。

一位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職能部門負責人甚至開玩笑說:“前幾年,我們看電影還得‘進城’,現在這些配套差不多都有了。我們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民生短板一定要儘快補上。”

因賽而興的東安新城,無疑是重要突破口。在今年8月舉行的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暨‘三大賽事’動員會”上,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作為唯一的區縣代表做發言。概括來說,就是要通過賽事籌辦,提升城市品質,促進融合發展,擴大城市影響。

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需要強調的是,在通過“先進汽車智造區、美好生活品質城”的道路上,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需要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走好每一步。

這也是為什麼其要馬不停蹄地奔赴深圳、上海,也就不難想象會有更多的力量匯入東安新城。

成都“东安”:新城崛起的三重力量

本組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東安新城效果圖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