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冰河時代的“洞系”動物

上週剛上映的電影《阿爾法:狼伴歸途》,講的是第一條“狗”的起源。故事發生在2萬年前的歐洲大陸,正處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男主柯達跟隨部落精英外出狩獵,途中不幸受傷落單,當他在茫茫荒野中孤獨求生時,與一頭脫離族群的野狼,意外成為了夥伴,從敵視、防備、馴化,到相依相守,最終一人一狼結成同盟,尋找返家的路......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歐洲的非洲風貌

故事的發生地,是在2萬年前的歐洲大陸。和今天森林豐富的歐洲不同,電影裡的場景,大都是一馬平川的乾草原和凍土苔原——冰河時期的歐洲大陸,只在阿爾卑斯山以南和地中海沿岸有森林分佈。西歐和東歐平原,那時是一望無際的乾草原和凍土苔原,一直通道中亞、東北亞,甚至到阿拉斯加。要是再往北,到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波羅的海、北冰洋沿岸和不列顛島大部,冰期的高峰時,都被數百、數千米厚的冰川覆蓋,成為生命禁區。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電影裡的歐洲風光,主要是一馬平川的乾草原

那時的食草動物,就全靠苔原養活:夏季,苔原上長出草,成為食草動物的草場;入冬後,就是連續九個月的大雪封土,成千上萬的猛獁象、披毛犀、野馬和野牛,就得向南遷徙到不封凍的地方過冬。在電影裡,人類部落也因此形成了傳統:在入冬前,來一場大型野牛圍獵活動,一來為漫長的冬季儲存食物,二來作為年輕成員的成人儀式,鍛鍊隊伍。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電影里人類圍獵野牛的場景

要想在寒冷的冰河時代活命,就得做好防凍準備。有的動物靠著一身厚皮毛硬抗風雪,也有的躲進遮風擋雪的洞穴,在電影中,這些“洞系”動物也都一一亮了相!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大眼看上去,冰河時代的歐洲竟一番熱帶非洲的景象

洞獅:獅子住在山洞裡

電影裡有段情節:隊伍行進途中,晚上正圍著火堆休息。突然一個黑影閃現,將一人拖入黑暗裡,隨後就只聽見人的慘叫聲,而其他人則顯得無可奈何,毫無反抗之力。這黑暗裡偷襲的猛獸,其實就是洞獅。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古時的洞獅,樣子和個頭都與今天的非洲獅差不多,但體重卻大一半兒,所以要強壯很多。因此古人若是碰到洞獅,就只有聽天由命了。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洞獅復原畫像

人們最初發現洞獅時,只把它當成是獅子的一個亞種,但後來的研究表明,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在距今7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東部的獅子老祖,開始向外擴散,其中一支遷移到了歐洲,演化成了洞獅;另一支留守在非洲,演化成今天的非洲獅和亞洲獅。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在原始人的洞穴壁畫裡,就出現過洞獅的形象

人們最早發現洞獅化石,是在洞熊棲息的洞穴裡,由此聯想到洞獅獵殺洞熊的場景——不過這隻會發生在冬季洞熊冬眠時,一旦洞熊從冬眠中醒來,洞獅就完全不是對手。大約在1萬年前,洞獅在人類崛起和環境變化的雙重打擊下,從世界上最終消失。

洞熊:電影裡的隱藏配角

在電影中,還隱藏著一位配角——柯達在山洞裡找到祖先遺蹟,上面掛著一個巨大的頭骨。這頭骨就是洞熊的頭骨。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洞熊發現的時間很早,但當時沒人知道這是什麼動物,有的猜是猿類,也有的說是貓科動物或是犬科動物的,甚至還被說成是龍、獨角獸這類神話生物,最終靠譜點的猜測,認為是北極熊的骨架。直到1794年,洞熊才被正式定為新物種。

洞熊和今天熊屬的棕熊、北極熊是近親,大概是在120萬年前分的家。洞熊的個頭、體重和樣子,都和今天的棕熊差不多。雖然有熊海的外表,人們最早根據牙齒認為,洞熊主吃素食,吃肉只是打打牙祭。直到後來的研究,才為證明洞熊還是肉食主義者。在冰河時代,洞熊的足跡遍佈整個歐洲,是當時的頂級捕食者。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洞熊頭骨化石

不過當人類崛起後,為了獲得更好的居住環境,便與洞熊爆發了激烈的洞穴爭奪戰。有的洞穴,曾被洞熊和人類交替佔領:冬季,人類趁洞熊冬眠,殺死洞熊搶奪洞穴;而到了春季,洞熊從冬眠中甦醒,又奪回洞穴。到了距今2萬年前,在人類和環境的夾擊下,洞熊最終徹底滅絕了。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後人畫的,原始人與洞熊爭搶洞穴的場景

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在現生棕熊的DNA裡,有小部分屬於洞熊的基因。也就是說,在洞熊滅絕前,曾和棕熊發生過雜交。這發生在熊家族裡,其實也並不奇怪——人們就曾在野外,發現過棕熊和北極熊的雜交個體。

洞斑鬣狗:乾草原上的匪幫

在柯達與阿爾法的返家途中,還曾遭到一群鬣狗的追擊。如今一提鬣狗,腦海中想到的,都是非洲的草原景象。其實在冰河時代,鬣狗家族的地盤,橫跨整個歐洲大陸,從中國北部一直延伸到西班牙和英國,是歐亞大陸北方最常見的物種。我國就曾在2006年時,在河北省秦皇島的靈仙洞,發現大量洞斑鬣狗的化石。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電影裡出鏡的,是歐洲的洞斑鬣狗,是今天非洲斑鬣狗的一個亞種。比起今天的斑鬣狗,洞斑鬣狗的體型更大,體長能到1.8米,肩高1米,體重能達100公斤(斑鬣狗只有70公斤重)。從遠古人的壁畫中,能看出洞斑鬣狗一身蓬鬆的黃棕色毛髮,上面點綴著褐色斑點。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斑鬣狗

冰河時代食物相對稀少,大型食肉動物大都是單兵作戰,只有洞斑鬣狗選擇群體作戰——5~30只組成一個小團體,由一位“女王”統領。

在氣候變化之前,洞斑鬣狗就已受到狼和人的夾擊。早在尼安德特人時期,人類就和洞斑鬣狗,為爭搶洞穴大打出手。到了距今2萬年前,洞斑鬣狗的數量開始下降,並且隨著冰河時代的結束而全部滅絕。

冰河时代的“洞系”动物

夕陽下的人狼組合

好在有今天的電腦技術,能夠將這些史前猛獸在大屏幕上覆活。要想親身體驗一把史前人的原始生活,感受一下被猛獸支配的恐懼,就到電影院去觀看這部《阿爾法:狼伴歸途》吧~

參考書目:

《冰河世紀:Ice Age史前動物全揭秘》,董子凡 江泓

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

《猛獁 劍齒虎 人類:揭秘歐洲哺乳動物6500萬年的演化》

霍爾迪·阿古斯蒂 摩西奧·安東,陳瑜譯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