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長沙縣:開啟發展“雙引擎時代”

長沙縣:開啟發展“雙引擎時代”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治 通訊員 鞠文霞

8月底,記者來到長沙縣,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上汽大眾、三一重機等工廠內機聲轟鳴,工人們在生產線旁忙著進行裝配,幹得熱火朝天。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長沙縣全力貫徹落實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今年上半年,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1.8億元,同比增長7.7%,總量和增速均居長望瀏寧第一。

創新體制:區縣一體穩增長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開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等國家和省重大戰略中,長沙縣全域謀劃找座標,一張圖規劃,一盤棋發展,打破了經開區、臨空經濟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多個平臺之間的體制障礙,實現平臺互補、資源共享。

近年來,長沙縣把創新驅動放在首要位置,並堅持區縣一體融合發展。去年11月16日,長沙經開區、長沙縣舉行“奮戰100天,騰地8000畝”動員大會,標誌著“區縣一體”由宏觀統籌層面,發展到了微觀操作層面。

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曾超群介紹,區縣各級各部門走上了一條更加集約、更加高效、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的一體化發展道路,“一體指揮、一體調度、一體服務、一體保障、一體督查”。

區縣聯手,在項目建設中緊密配合,做到“高質量引”與“引高質量”相統一,重效益、優結構、轉動力,以實現真抓實幹穩增長。

深入推進“騰籠換鳥”,推動星沙製造向星沙創造、星沙速度向星沙質量、製造大縣向智造強縣轉變,長沙縣域經濟全面優化升級,為穩增長奠定了基礎。

去年,長沙縣高新技術企業數佔全省十分之一,完成高新技術產值2225億元、研發投入80.5億元。

夯實基礎:產業抓住牛鼻子

在長沙縣和長沙經開區,穩增長的核心任務是抓住發展產業的“牛鼻子”——推進全產業鏈智能製造化。

7月5日,三一集團和億美博科技就共同開發工程機械數字液壓項目簽約,雙方組建新公司,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可望過100億元。這一強強聯手,是長沙經開區“產業強鏈”眾多案例之一。通過前期對工程機械產業和企業現狀的調研和梳理,長沙縣和長沙經開區摸清了工程機械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的優勢與不足,積極與產業鏈龍頭企業對接,以實現取長補短。

基礎構件是園區工程機械發展的軟肋。長沙經開區推動上市公司軸研科技關鍵軸承項目落戶園區,為三一、鐵建和山河智能等企業提供本地配套。

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尋找產業鏈條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環節,長沙經開區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3大支柱產業均獲得穩健發展。

去年來,長沙經開區工程機械企業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訂單穩增。三一重機產品遠銷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今年上半年海外挖機銷量達到近3000臺,同比增長66%。長沙經開區工程機械產業預計今年全年增速可達9.87%,產值可突破1000億元。

在長沙經開區,另一年產值破千億元的主導產業是汽車及零部件。高度智能化生產的上汽大眾建成投產後,和廣汽三菱、廣汽菲克等一道產生虹吸效應,帶動長沙經開區汽車整車年產能超過100萬輛。去年,該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首破1000億元;今年頭7個月,該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同比增長5.8%。

今年1至7月,長沙經開區“兩主一特”產業(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電子信息)完成工業總產值1135.4億元,同比增長6.2%,佔園區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83.8%。

著眼未來:開啟“雙引擎時代”

長沙經開區代表今天的實力,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則是面向未來穩增長的一個重大布局。

9月3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經過一年多緊張建設,投資超過13億元的北京師範大學長沙附屬學校空港城校區建成開學,初中部迎來第一批學生。

不久前,長沙-芝加哥-哈利法克斯百噸級航線開通,湖南有了首條定期洲際全貨機航線。

依託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長沙縣在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核心區積極推動“二次創業”。長沙縣黃花綜合保稅區去年進出口總額達4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6%,佔全省八分之一。

黃花綜保區一直瞄準加工貿易、跨境電商和口岸貿易招商,目前已有註冊企業252家。今年1至7月,共有101家企業實現進出口破零,79家企業產生進出口實績,實現報關總額17.25億美元,完成進出口額12.84億美元,居全省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第二。

黃花綜保區跨境電商場站運行4個月,通關17000多票,貨值900多萬美元。

“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將和長沙經開區一道,開啟長沙縣發展雙‘引擎時代’,是實現穩步發展、高位進位的關鍵所在。”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管委會籌建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