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周延禮:中國是全球互聯網金融發展最快的國家

周延禮:中國是全球互聯網金融發展最快的國家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道

6月29日,由《華夏時報》與洞見傳媒聯合舉辦的“新金融新趨勢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會”在京召開。國務院參事、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以市場拓展場景應用為動力、以投資機構及資金認可為缺一不可促進力的金融科技發展新階段時代已來臨。

過去是模式創新驅動,而未來將是金融科技驅動業務發展。周延禮提到,中國是全球互聯網金融發展最快的國家。截止2016年12月,中國移動支付飛速普及。網上支付用戶4.75億。網民使用網上支付比例64.9%。其中,手機支付用戶4.69億,年增長率31.2%,網民手機支付比例67.5%。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交易規模58.8萬億元,

截止2017年支付寶、騰訊兩大巨頭佔據超93%市場份額。移動支付將成為網民購物常態支付手段。

周延禮介紹,金融科技使金融普惠、共享程度提高,金融科技實現新經濟新業態結構性重組。同時,金融科技思維直接融入到實體企業運行、金融底層功能從企業行為轉成政府行為,形成更加健康的金融科技生態經濟管理模式。

對於金融科技管理與風險監管方面,周延禮提出,國家支付體系需要一步完善、互聯網徵信應用一體化、金融科技風險特徵仍非常明顯、金融科技法律體系初步完善。此外,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技術作用加強、大量數字金融設備將全領域替代金融專家職能。

然而,隨著金融科技跨市場跨行業的發展迅猛,金融服務供給側日益多元化,傳統監管理唸的柵欄方式是否仍然適用?簡單隔離方式防範風險,跨行業監管如何升級?

尤其金融科技虛擬化、無國界化、技術水平高、法律缺位等問題,使風險管理非常複雜,加大了監管的難度。在業務操作方面、技術方面以及相關法律方面都存在風險,對金融安全防範體系甚至經濟安全有可能造成性的威脅。

總體而言,各國目前重點強化對網絡融資和電子貨幣的監管。其中電子貨幣監管,各國差異顯著。全球國家和地區對比特幣大致持正面、反對和保留三種態度。在正面態度之下,亦有將其視作商品與貨幣之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將比特幣歸類為大宗商品。歐盟最高法院判定比特幣為一種貨幣,而非商品,即電子加密貨幣為歐盟範圍內合法的支付方式。

而對於具體金融科技類別的監管,各國存在較大差異;對支付的監管規則各國目前相對成熟。

周延禮認為,金融科技還處在發展階段,面臨著很多不知曉的業務與監管的挑戰,如各國對全球跨區域性的支付、P2P網貸、眾籌、保險、科技、智能投顧、機器人理財,以及區塊鏈,比特幣等合作監管方面,應該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

就P2P和眾籌而言,美國按照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性質決定適用的法律及監管機構,P2P和眾籌一道納入證券市場的行為監管框架;歐盟和英國對眾籌和P2P等業務主要根據審慎監管原則進行監管,比如,英國對P2P網貸和眾籌等都明確了最低資本水平等審慎監管指標要求,並要求投資類眾籌要加入英國金融服務補償計劃,類似商業銀行的金融安全網設計;法國將P2P借貸業務視同銀行業務,適用銀行監管。而區塊鏈等技術本身及其影響還處於探索階段。

就中國而言,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監管,積累了不少國際最佳實踐。既能追求科技創新發展空間,創新服務模式,讓金融構建更加完整、更加包容、更加可觸及、更加高質量的服務,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普惠金融在中國發展,又能嚴守底線,得到國際普遍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