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南亞大國:印度

印度

南亞大國:印度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中國接壤,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全國一級行政區域包括有27個邦(省)、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

南亞大國:印度

印度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海岸線長5560公里,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比相當高,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南亞大國:印度

印度全境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寒流或冷高壓無法南下影響印度。

南亞大國:印度

南亞地區,北方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南方是印度洋,東邊與緬甸由阿拉乾山脈(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隔開,只有在西北側興都庫什山脈與蘇里曼山脈之間有缺口,印度歷史上頻繁的被中亞民族從西北入侵,曾經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文明(哈拉帕文化)莫名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文明,這一文化(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

南亞大國:印度

之後,阿拉伯人在8世紀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伊斯蘭對印度的真正征服開始於11世紀,當時中亞的突厥人從西北逐步征服印度北部並在1206年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到了1526年,突厥人帖木兒的直系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佔領了德里後並被尊為“印度斯坦的皇帝”建立了莫臥兒帝國,1607年時,印度莫臥兒帝國在奧朗則布(1618~1707)的統治下達到極盛時,幾乎統治整個南亞地區;

南亞大國:印度

此時,正值西方殖民擴張時期,葡萄牙率先在南亞建立殖民據點,莫臥兒帝國無視西方的動作,之後是荷蘭,佔居上風,而到了世紀英、法爭奪印度,最後英國勝出,此時莫臥兒帝國逐漸衰敗,無力抗衡,只能任由英國擴張,到了19世紀中期,英國佔領了整個印度,印度成為了英女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南亞大國:印度

二十世紀民族運動風起雲湧,尤其是二戰後,英國國力衰微,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南亞大國:印度

獨立後印度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服務業增長迅速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金磚國家之一、英聯邦重要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