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非洲農村中國雜交水稻豐收,畝產過千斤,印度人眼紅不已


這幾天,印度在非洲國際示範中心裡的一塊水稻田上面,正在進行水稻收穫,由於水稻大量倒伏,趴在地裡,採用的是傳統的水稻收穫方式。這塊地是印度國際水稻研究所在中心裡搞裡水稻試驗田。

他們請了一些婦女,按當地傳統辦法進行水稻收穫。先用鐮刀將水稻割下,田裡稻樁離地面2寸多高。割下的水稻穗杆一把一把的放在田裡。

同時,將一塊尼龍編織布鋪在地裡,舉起割下的水稻穗杆打在編織布上面進行脫粒,類似於以前我國農民將水稻穗杆打在半桶裡脫粒一樣。這裡打穀子,沒有加席子圍起,也沒半桶打鬥,在空地上打,故掉在地上的穀粒很多,拋撒浪費大。

打到一定程度,編織布上面有足夠量的稻粒後,就用簸箕將稻穀盛起。然後對著風向,將簸箕裡的稻穀慢慢倒在編織布上,讓田裡的自然風將稻穀裡的渣子吹走。

中國中心也迎來大面積水稻收穫,都是收割機進行的。見沉甸甸的穀穗,已將稻梗壓變彎彎的,黃澄澄的一片,波瀾壯闊,猶如金色的海洋。當地村民們情不自禁地彎腰撫摸起了黃燦燦的稻穗。不言而寓,中國雜交水稻對非洲當地農民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今年收穫前,坦桑尼亞農業部的水稻專家也來了。他們來到了示範田,駐足於中國雜交水稻品種前,眼前甸甸的穀穗,不得不讓他們信服中國雜交水稻與種植技術的神力。看到看到豐收在望的中國雜交水稻,這位坦桑尼亞的首席水稻專家,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中國人也也在努力做機械化的的普及,我們越來越多地用上了收割機器。在非洲搞示範農場,當然要用收割機了,否則大片大片的農田,當地黑娃們又懶,誰來收呀。中國人教會他們機械收割可把他們樂壞了。

我們示範中在坦桑田地上取得的高產,可是貨正價實的。面積為4.8畝,收穫後,一袋一袋的現場過磅。經過實稱測單產,畝產量達660公斤,或每公頃10噸。

我們在非洲大地上的守望,也引起了國際關注,每年都有多批國際機構的專家教授到我們農業示範中心來參觀交流。印度以及其他國際組織他們更多的是希望可以獲得中國雜交水稻的種子和種植管理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