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中國經濟能否經受住“疫情”衝擊?

當地時間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過,譚德塞同時積極評價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並強調世衛組織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中國經濟能否經受住“疫情”衝擊?


對中國經濟長期影響有限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續。疫情是否會對下行的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眾多專家和國際機構人士認為,儘管衝擊不可避免,但長期影響有限。

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在一季度,在疫情事件衝擊下,經濟活動短期內會驟然降溫,服務業、工業投資等經濟活動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最近一個月非耐用消費品的消費會明顯受影響,比如電影票房、旅遊等。但也要看到,很多耐用品的消費待疫情結束後還會出現補償性的消費。“疫情這一短期突發事件暫時增加了經濟運行的波動,但拉長時間看,疫情不會對中國經濟有太大影響。”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天磊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疫情暴發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暫時性衝擊,但不應誇大其對今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其影響將主要出現在今年第一季度,而對全年增長的影響可能相當有限。”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指出,基於過去的類似疫情案例,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危機將被證明是暫時的,經濟影響將得到相對遏制。“我們可以對此抱有希望。”


中國經濟能否經受住“疫情”衝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言人格里·賴斯也針對中國經濟受疫情影響情況作出說明,他表示,中國春節假期本是消費旺季,疫情的出現給出行、消費等領域造成一定影響,給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但他也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一些不利影響只是暫時的,待疫情緩解後,相關經濟活動恢復正常運行,“經濟是可以恢復的”,“中國經濟體量大,有資源有決心來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中國該怎麼辦?

針對疫情防控,中國政府已採取了強有力應對措施,至於隨之而來的經濟衝擊,中國政府又該如何出手?

“在經濟政策方面最好不要反應過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建議,政府首先要努力控制病毒傳播,同時照顧被感染和脆弱的人群。此外,社會保障制度應發揮作用,在經濟和財政上為他們伸出援手。這不僅有利於民眾,也有利於整個經濟。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指出,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是短期衝擊,當前政策應立足於紓困,避免經濟過度下沉,保障社會穩定。“疫情之後,經濟必然復甦”,因此當前沒必要過度恐慌,而經濟復甦時更應避免過度刺激。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今後中國應出臺更多有力措施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繼續提高疫情防控工作透明度和有效性,儘早解決口罩、消毒、通風、預防等疫情防治的薄弱環節,儘快恢復全國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的聯通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對穩定人們的預期,包括全球投資者對中國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預期非常重要。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認為,在疫情中面臨困難的企業,政府一定要幫助他們軟性著陸。還要建立一個因疫情發生對實體經濟造成倒逼和失業現象的政策再保險制度,給予確有困難的企業救助,為失業員工提供再就業培訓,幫助他們在疫情期間找到線上經濟的方向。


中國經濟能否經受住“疫情”衝擊?


為對沖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中國銀保監會日前已經明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2月1日,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共30條措施,目的是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疫情防控工作和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隨著後續越來越多政策的出臺,中國經濟也同樣會渡過難關。正如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李遠所說,疫情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穩態,我們完全可以對中國經濟的韌性保持信心。“中國各級政府通過應對這次疫情也將大幅增加醫療衛生方面的公共產品投入,這也會對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有益。”李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