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地產十強門檻定格:房企發展由“增量”轉向“提質”

縱然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以悲觀論調為主,但在經歷一輪此起彼伏過後,它還是以“大年”收尾,行業銷售規模並無下滑。

1月14日,隨著華潤置地全年業績公告的發佈,地產行業十強的門檻最終定格為2425.0億元,龍湖集團與華潤置地並列第十。

不過,不斷拔高的數字並不能概括房地產的全貌,在數字表象之外,房企的戰略邏輯已經在悄然調整。這場下半場的戰役已經不再是百米衝刺,它儼然成為了一場考驗耐力和體力的馬拉松。

2019年,七千億規模以上的房企依然只有一家,行業前七的位次並無洗牌,百強房企整體增速放緩,增幅僅為個位數,不及過去兩年。

行業風向已經在調整,並且放緩的勢頭還將延續。某TOP20房企高管指出,2020年,無論大小房企,都不要太多地追求規模成長,而是保持適度增長即可。“譬如5%-10%,同時要苦練內功,推行精細化管理,向大運營管理要效益。”

不可否認,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具有戰略預判的房企已經將步調由“快”調整到“穩”,發展重點由“增量”轉向“提質”,激進的策略正在成為過去式。

百米衝刺到馬拉松

在天花板到來之前,主流房企正在切換賽道,如果說過去是講究爆發力的百米衝刺,那麼眼下則是更考驗戰略定力和耐力的馬拉松。

2020年一度被不少房企視為上規模的最後節點,在它們看來,往後想要在規模上取得突破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因此,很多房企將自己的戰略路線錨定在2020年,千億或兩千億成為它們眼中不約而同的安全邊際線。

因為相同的戰略預判,過去三年,房地產市場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規模競賽,激烈程度空前。億翰智庫數據顯示,2016年千億房企的數量還僅為12家,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35家,百強房企的集中度也增加至73%,這一階段房企的發展很好地詮釋了戰略爆發力。

但行業大步頻的高歌猛進顯然不具有持續性,“橫盤”跡象越來越明顯。雖然2019年,千億房企數量達到了35家,但新晉者只有6家,而2018年同期多達13家。

同時,龍頭房企的增速也進入到瓶頸期。億翰智庫公佈的數據顯示,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2019年的全口徑銷售分別為7715億元、6312億元、6205.4億元和5556億元。四家企業中,同比增幅最大的融創也僅有20.6%,碧桂園和萬科甚至出現個位數的增長,這在過去並不常見。

另一方面,房企的業績完成率也不如從前。2019年絕大部分在年內設定了業績目標的房企,均已達成年度目標。其中,世茂、龍湖、陽光城、金科、寶龍等9家房企業績表現較佳,早在11月就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而截至12月末,有8家房企的目標完成率在115%之上,但相比2016年、2017年近8成房企目標完成率超110%,2019年似乎有些乏善可陳。

房企增速的集體放緩也意味著行業的發展將進入到新階段,眼下房地產市場正在進行一輪洗牌,部分實力較弱以及資金鍊出現問題的房企開始被淘汰出場。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2019年至少有525家房地產企業申請破產。

對於多數房企而言,當模式由“百米衝刺”切換到“馬拉松”時,策略上的調整迫在眉睫。但部分具有戰略預判的房企已經先行一步,它們奉行的長線主義能夠讓它們穿越週期,平滑過渡。

萬科、龍湖、中海都是奉行長線主義的典型。十年前,龍湖上市時,有投資者問吳亞軍,龍湖未來是先做大,還是做強。吳亞軍的回答是:先做長,再做強,而做大隻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可以說,穩健是龍湖上市十年來的寫照,也是下一個十年的註腳。2019年其全口徑銷售2425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0.8%,在規模上再上一個臺階。保持均衡的增長,不掉隊、不冒進是龍湖一直以來恪守的經營觀。

而資本市場從來都是聰明的,去年全年龍湖的股價漲幅達到了71.9%,截至年底,總市值超過2000億港元。因為長期的財務自律和穩健的發展,龍湖也成為少數能在融資成本上與央企中海、華潤媲美的民營企業。

業務重塑造護城河

在穩字當頭的新形勢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從過往規模、速度等單一維度,轉化為涵蓋產品、服務、運營、資本等全方位的競爭,更多複雜情況正在接踵而來,這考驗著房企的戰略應變能力。

鞏固和提升基本盤是龍頭房企萬科“活下去”的應對策略,其明確,未來10年,開發業務都將是萬科的基本盤。不過,收斂聚焦,鞏固和提升基本盤並不意味萬科其他多元業務將被剝離。萬科要求的是所有事業集團、所有事業單元都要明確自己的基本盤,要聚焦收斂每塊業務的經營管理動作,通過鞏固提升各自的基本盤,讓核心業務更紮實,在應對危機時抗風險能力更強。

可以說,業務的重塑是房企面對未來的重要競爭力,龍湖在戰略上是高度自律和具有預判能力的房企,它很早就意識到了開發業務總有一天會遇到天花板,企業的長遠發展需要更多的贏利點和護城河。

但龍湖的探索克制而理性,2017年,其將地產開發、商業運營、長租公寓及智慧服務確定為四大主航道業務,在四大航道之外,同步嘗試產城、酒店、養老等創新業務。龍湖的邏輯並不難理解,守住既有的優勢,再造多級競爭力。

在龍湖的主航道中隱藏著“開發”和“服務”兩條線,這也是龍湖面向未來打造的兩大核心競爭力。開發業務是龍湖的優勢,也是其立足行業的根本,龍湖的目標並不激進,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長是它給自己定下的節奏。

事實上,自2018年提出“空間即服務”戰略以來,龍湖“開發+服務”雙引擎驅動的版圖日漸清晰,各個業務板塊協同發展。在過去一年,龍湖雙引擎驅動的戰略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在開發業務上,龍湖在有節奏有質量的推進,全年銷售規模再創新高,達到了2425億元。

同時,其服務引擎在2019年集中發力,商業開業明顯提速,全年10個商場的開業已經幾乎相當去過去三年的總和,長租公寓冠寓的運營規模位居集中式長租公寓的頭部陣營,智慧服務外拓管理規模翻番,收入有了突破性增長,新進45個城市,基本完成一、二線核心城市及三、四線潛力城市的佈局。據龍湖集團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邵明曉透露,2019年服務性收入過百億沒有懸念。

在開發主業之外,擁有百億級別的服務性收入,這放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龍湖用自己的實踐勾勒著第二增長曲線,牢牢地築起了企業長遠發展的護城河。在不遠的將來,龍湖有一個夢想,服務性收入破千億。

事實上,在多元業務上尋找新的增長點已經成為房企應對下半場的共識。據統計,排名前30的房企70%發佈了多元化戰略,排名前100的房企97%佈局了多元化業務,它們的多元化模式主要聚焦在養老、文旅、教育等方面。雖然每一家房企的做法不盡相同,但它們共同的出發點都是穿越週期,保持競爭力。

本文源自中國網地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