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至高無上的守望者,至高無上的羅夏

1背景

《守望者》是阿蘭·摩爾編劇的漫畫,雨果獎作品,出版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那時候可以說是冷戰高峰期,尤其是蘇軍入侵阿富汗之後處於戰略攻勢,逼得連星球大戰這樣的科幻計劃都提出來了,意在攔截蘇聯的核彈頭。可想而知當時人們對於核威懾的恐懼,這些估計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瞭解這一點也有助於增強代入感,理解為什麼漫畫中籠罩著那麼濃重的末日氛圍——九十年代之後蘇聯解體,這種對峙氛圍就冷淡了很多,尤其是信息技術爆炸式發展先後帶動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興起,經濟走勢一篇繁榮,在這樣的背景下樂觀主義盛行,可能很難理解漫畫中那種陰暗、悲觀甚至多少有些晦澀的氛圍,因此在閱讀作品的時候容易出現隔閡。

無論是電影還是漫畫,敘事都比較凌亂,頭一次看的時候很容易一頭霧水覺得不知所云,建議閱讀順序:電影—解讀(B站)—漫畫,這樣能夠梳理出來線性的劇情,一方面理解故事,另一方面也理解人物。注意漫畫中會有不同的底色:白色的是正常對話,黃色的是羅夏日記,藍色的是曼哈頓博士的獨白,棕色的是可以看做番外的《黑貨船傳奇》。《黑貨船傳奇》不影響理解,可以單獨集中去看,也可以看單獨的視頻。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2故事

第一章重點是羅夏,以羅夏日記開頭,介紹笑匠被殺,羅夏一個個通知守望者隊伍,以此為線索交待了下一代民兵、二代守望者的成員。

第二章重點是笑匠,在笑匠的葬禮上守望者成員分別回憶笑匠的行徑,包括(絲魂一代)猥褻絲魂一代、(法老王)擾亂守望者二代成立會議、(曼哈頓博士)槍殺越南孕婦、(夜梟二代)鎮壓遊行。羅夏逼問笑匠死對頭死神得到一些笑匠被殺的線索。

第三章重點是曼哈頓博士,先是跟女友絲魂二代鬧彆扭,絲魂二代去找夜梟二代,同時曼哈頓博士在參加節目的過程當中被質疑讓周圍的人患上癌症,被眾人逼問之下曼哈頓博士失控,選擇離開地球來到火星,蘇聯趁機進軍阿富汗。這一掌開始漫畫黑貨船開始連載。

第四章重點是曼哈頓博士

,整章都是曼哈頓博士的獨白,不過不是按照箭頭狀的時間順序,而是將不同時間點的事件羅列出來,主要包括曼哈頓博士的誕生、跟兩任女友的關係、守望者的聚會(特意點出來法老王)以及曼哈頓博士更勝核武器的威懾力,第一次看很容易看得雲裡霧裡的不知所云。

第五章的重點是羅夏,羅夏兩次調查死神,第二次則是被人陷害而落入警察手中,中間穿插著法老王遇刺以及曼哈頓博士離開之後人們擔憂戰爭作出的一些極端反應(殺死孩子後自殺),三個關鍵人物的微妙聯繫開始埋下伏筆。

第六章的重點是羅夏,通過心理醫生同羅夏的對話,交代了羅夏誕生的過程,悲慘的出身(母親是妓女,沒見過親生父親),小時候受凌辱而反抗,因為對陌生女人的不幸憤慨而選擇戴上頭套打擊罪犯,到後來因為小女孩被綁匪餵狗而活活燒死綁匪,寇瓦克茨閉上眼,睜開眼時已是羅夏。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第七章重點是夜梟二代跟絲魂二代,曼哈頓博士離開後,女友絲魂被趕出軍事基地來到夜梟二代的住所,兩人追憶蒙面英雄的時代,並決定穿上制服重溫,出門後救下樓頂失火被困的眾人,並決定去救羅夏。

第八章重點是營救羅夏,夜梟一代跟絲魂一代通話互相問候,夜梟二代說服絲魂二代去救羅夏,在監獄暴動過程中趁亂救走羅夏。同時《新先驅者報》)(羅夏經常閱讀那款)反擊《新星快訊》(法老王暗中資助造勢逼走曼哈頓博士),夜宵一代被遭到蠱惑的髮髻仔(盲流之輩)活活打死。

第九章重點是曼哈頓博士跟絲魂二代,曼哈頓博士將絲魂二代帶到火星,試圖讓她說服自己去拯救地球,在回憶過程當中絲魂二代無意發現自己是笑匠的女兒而崩潰,曼哈頓博士卻因此被說服,因為覺得生命是有著太多隨機性的奇蹟。

第十章的重點是夜梟二代跟羅夏追查陰謀,追查到金字塔物流公司,前去提醒法老王的時候無意中破解其電腦密碼發現法老王是幕後主使,兩人趕到法老王的南極基地前去質問,羅夏為確保真相不被掩埋將日記寄給《新先驅者報》。另一邊法老王在南極基地觀察世界,並且滅口神秘小島上的來客。

第十一章的重點是法老王,法老王向幕僚簡述了下自己的成長史,矢志追尋亞歷山大的足跡統一世界,之後將幕僚殺死。面對趕來的夜梟二代跟羅夏坦承了自己的陰謀,從笑匠發現神秘小島到殺死笑匠再到陷害羅夏,並且告訴他們陰謀已經發動。

第十二章的重點是法老王。法老王的陰謀是傳送一個人造的異形怪物,在落地的時候會產生心靈衝擊波,導致紐約三百萬人死亡。蘇聯可能也擔心面對這個來歷不明的恐怖怪物的襲擊,因此放棄同美國的爭端並簽訂和平協議。羅夏執意要公佈真相,被曼哈頓博士殺死,之後博士也離開地球。《新先驅者報》編輯發現羅夏寄過去的日記,翻開後發現內容……呼應開頭。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3賞析

3.1電影跟漫畫的不同

電影很多鏡頭幾乎是照搬漫畫,不過有幾個地方處理不太一樣,個人感覺三個地方改編要勝過漫畫。第一個地方是羅夏手刃綁匪那裡,漫畫是將綁匪綁住,給留下一柄鋸子然後點火,告訴綁匪鋸斷鎖鏈的時間是不夠了,結果綁匪最終也沒勇氣鋸斷自己的手(不像分屍小女孩時那樣豪氣干雲)。電影裡是羅夏直接用刀劈爛綁匪的臉。個人認為電影的更符合羅夏的氣質,崇尚極端正義,而且之前對罪犯太溫柔,那個節點事件之後才開始殺人。面對綁匪這種人間渣滓,一刀刀劈下去才足以讓羅夏洩憤。

第二點是笑匠發現法老王的陰謀。漫畫裡是無意中發現一個小島,以為是國外的軍事基地而潛入,結果發現法老王的陰謀。不得不說發現小島已經足夠巧合了,而且還發現法老王的秘密計劃、關鍵人物名單……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男人也太過大意,怪物相關的資料放在那裡也就罷了,對付曼哈頓博士的資料也放在哪裡等著被發現?電影裡是笑匠作為尼克松的密探調查守望者的其他成員,因此發現法老王的秘密,這是一種更合理的設定,並且將事件從巧合變為必然。

第三點是法老王的陰謀。漫畫是設定了一個利用基因技術改造的怪物,傳送時候產生衝擊波。電影則是法老王複製了曼哈頓博士的能量特徵在全球最大的五個城市制造大爆炸。顯然電影的設定更好,一方面是全球最大的五個城市爆炸,讓人類意識到災難會真真切切降到自己頭上,幾大勢力不得不聯合應對。另一方面是雖然嫁禍曼哈頓博士,但是曼哈頓博士為了人類整體和平考慮不得不接受這一嫁禍,為此被逼離開地球。漫畫裡蘇聯的選擇(簽訂和平協議)以及曼哈頓博士的選擇(離開地球)其實是多項選擇中的一個選項,蘇聯可以趁美國胡亂之際加大攻勢,曼哈頓也無需非得離開地球。但是電影進一步演繹之後,蘇聯的選擇跟曼哈頓博士的選擇則成為必然。

3.2功利還是正義

功利主義可以一言以蔽之: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善。法老王犧牲1500萬人來消除美蘇爭端換來全人類和平的做法,其行徑像是密爾功利主義的信徒(後來密爾在《自由主義中》對功利作出限定,底線就是個人自由,這是題外話)。似乎很容易理解法老王的行徑,犧牲百萬人,拯救億萬人。這其實是火車問題的一個翻本:一輛失控火車的軌道上有十個人,另一條岔路上只有一個人,要不要切換軌道?法老王經過計算之後認為應當選擇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善,可以這麼做。法老王選擇的結果不做評判,不過個人而言有幾個難以理解的地方。

誰給他這樣選擇的權利?他選擇權利的邊界在什麼地方?犧牲1500萬人?一億五千萬人?十五億人?畢竟十五億人相對地球人口總數也是少數。活著的人固然慶幸,誰替那些死去的人說話?最重要的是誰能保證自己不是那1500萬分之一?

羅夏堅持純粹的甚至有點原教旨主義的正義觀: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更像是康德筆下的道德律令,人們應當絕對服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善就是善,罪就是罪,不能因為拯救了更多的人,犧牲他人就是正義的。羅夏認為正義應該如同鐘錶般精準,這種犧牲他人的行徑顯然是非正義的,不管帶來多少利好。哪怕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善,也並不意味著是正義的。他不能容忍這種行為,不能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上,很有可能他不敢想象這樣的世界演變下去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如果正義如同守望者裡的末日時鐘可以人為撥動,那麼正義的標尺是什麼,正義的底線又在哪裡?這就牽扯出了一個問題,哪個標尺應當作為人們行為的最高準則?功利還是正義?作為旁觀者也許能夠輕易作出判斷,法老王是對的,

如果要犧牲你去成全這種功利,請捫心自問,這種時候你還會這麼輕易地作出判斷嗎?這就是正義為何重要,它捍衛每個人的權利,而不僅僅是一句浮誇的口號。因此可以理解為何密爾在自由論中長篇大論論述個人自由,就是為了個功利主義劃定一個底線:不能一味追求功利而侵犯個人自由(權利)。當然了,也可以像漫畫《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裡那樣甩鍋,裡面詹姆斯·戈登提到羅斯福明知日軍要偷襲還是放任其發生好鼓動美國參戰,他曾經思考這是對是錯,後面意識到這個問題太大了,不是他能考慮的。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拋開這個二擇其一的問題不談,模糊的正義尺度也許正是混亂的根源。每個人都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地調整正義,這樣自然而然就導致判斷行為對錯的標尺不一致,衝突雙方缺乏一個更高級別的判斷尺度,彼此各執一端互相攻訐,最後是什麼也可想而知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因為說出真話就會導致世界毀滅,如果需要作惡才能延續這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的容錯率是不是太低,毀滅是不是也是應該的?法老王拼命去拯救的,是不是一個畸形的世界?如果人性不變,同樣的問題還會出現,就像黑格爾所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3.3真正的超級英雄

羅夏的人生是成功的,出生是個悲劇,成長是個悲劇,見識過社會的陰暗面不像小丑那樣投入陰暗面以惡報惡,而是走向另一個極端,用極端正義觀去對抗這些陰暗面,結果……沒有獎賞,沒有名聲,公眾不喜歡,警察不喜歡,政府不喜歡,甚至隊友也不喜歡,自己的生活淪落得流浪漢一般。還有比這個更成功的嗎?簡直就像是幾十個選擇題成功避開了所有正確選項。蝙蝠俠也付出很多,哪怕犧牲名譽,好歹他還可以做布魯斯·韋恩,高興的時候可以泡泡芭蕾舞演員、買買酒店、買買銀行,而可以說羅夏為了獻身正義真的是傾盡所有了,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沒有愛情、沒有生活、沒有名譽……知道最後連生命也沒有了。

就是這樣一個牛虻般的人,用他惱人的嗡嗡聲,刺激人們、刺激政府,提醒社會這個龐然大物正義的底線;像刀子一樣劃定正義的底線,越過這個底線的人就要被利刃割傷,以提醒人們正義的底線在什麼地方。每個時代每個社會都需要這樣的人,在蠅營狗苟的眾生中偏執狂般去捍衛正義,哪怕犧牲生活、犧牲名譽甚至犧牲性命,

傾其所有都是為了那些不理解甚至厭惡他、憎恨他的人們。理論上而言,羅夏沒有任何超能力,他的行為沒有任何超出人們能力極限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試問又有幾個人能做到?也許這才是真正的超能力,這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至於那些時不時玩玩變裝、變身打打小怪獸的超級英雄,只存在於熒幕裡,也只有熒幕裡才需要吧。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4多餘的話

4.1首屈一指的漫畫作品?

很久以前聽到紅樓夢天下第一小說的論斷頗不以為然,覺得文無第一,本科畢業拜讀之後扼腕嘆息:這豈止是天下第一,其他的古典小說連跟它相提並論的資格都沒有。《守望者》亦然,風聞其為影視最佳漫改電影,當時看電影看得雲裡霧裡的,對這樣的名頭將信將疑。這次重讀多多少少能夠體會到其中好處的時候,才覺得《守望者》盛名不虛。跟那些味同嚼蠟的單體漫畫不同的是,《守望者》漫畫裡面有大量的伏筆、隱喻甚至春秋筆法。上一次遇到能夠這樣詮釋下去的作品還是紅樓夢。除此之外《守望者》漫畫還巧妙地將勝利之吻、越戰、肯尼迪遇刺、水門事件、蘇聯入侵阿富汗這樣的現實事件糅合進去,而且沒有一絲一毫的突兀,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那麼順理成章,好像真實歷史就是那樣發展的。拋開這些內容層面的技巧,人物塑造以及主題的選擇也要遠遠高於那種吃飯睡覺打怪獸的超級英雄。守望者中的每個人幾乎都代表的一種典型的人物,一種典型的道德觀。羅夏恪守正義;法老王功利至上(並不夾帶私貨);曼哈頓博士幾乎超然物外看待人世如同自然演變一樣;夜宵二代更像是有著樸素道德觀但是缺乏足夠的意志堅持到底的老好人;笑匠則是虛無主義者,認為所謂道德、意義不過是人們自己杜撰出來的,好讓人們覺得生活是有意義的,好跟動物區別開來。

這樣的作品如同神來之筆,像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李太白拾去”一般。當然了,這離不開作者深厚的素材的積累(物理、歷史、天文甚至鳥類)、繁瑣的蒐集(對法老王蒐集各種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描述可能就是作者自身的描述,因為註釋中陳述了外星怪物恐嚇地球的伎倆出自科幻美劇)、對國際政治以及人性的洞察。作者邀天之幸有了這樣一個靈感,然後大量的爬梳素材,再運用超卓的天賦將這些素材調用起來,將靈感呈現出來。工作量之浩大、繁瑣甚至艱難,恐怕箇中人才能體會。能夠擁有這樣的作品是時代的幸運,能夠理解這樣的作品則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十年前我肯定難以理解,五年前我未必能夠理解,現在能夠理解到這種地步,有種歎為觀止的感覺,恨不得擊節讚歎。據說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上映的時候,有位觀眾情不自禁跑到熒幕前跪下,張開雙臂感嘆:這就是上帝。此番重讀《守望者》,真的有這樣的驚歎。這種審美體驗可能不像銀行卡餘額數字那樣直觀,不過同樣真實。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4.2有理解門檻的漫畫作品?

美漫或者說《守望者》這樣的漫畫跟日漫有個明顯的區別,日漫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向壁虛構,敘事技巧、人物形象塑造不落下風甚至猶在美漫之上,但是僅限於虛構故事層面,不會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守望者》、《天國降臨》《紅色之子》這種漫畫則發人深省。單說《守望者》其敘事方式其實有些晦澀,並不是清晰的線性敘事,能夠沿著主線劇情往前看。可以將其比喻成打碎的花瓶,花瓶很好,是個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不過需要將其拼起來才能夠從不同角度欣賞其過人之處。很早就聽過《守望者》的大名,也很早就看過,當時雲裡霧裡的,如同隔岸看花看不真切。現在多多少少有點理解了,要不然也不敢在這裡大放厥詞了。十年前我肯定無法理解,五年前我未必能夠理解,到現在多多少少能夠理解到守望者的價值,體會到羅夏這個人物的過人之處,讓我體會到所做的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毫無收穫的。能夠擁有這樣的作品是我們的幸運,能夠理解這樣的作品則是個人努力的結果,知識積累、社會閱歷、判斷力乃至於一點點學術方面的素養,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很難理解的是為什麼那麼多的戲份渲染絲魂一代跟笑匠的孽緣,這個跟主線劇情沒有任何關係,也看不出來跟其他劇情的互動以及對人物形象塑造的價值。絲魂一代似乎對笑匠的感情最深,難道女人都容易被笑匠這樣的壞男人吸引,而不是大都市隊長這樣的好男人?很那理解,也不必理解。用理性去理解非理性的行為,本來就是悖論。

多說一句題外話,前不久看的《千年戰爭》,這個名頭更大,雨果獎&星雲獎雙料冠軍,但是看完之後除了硬科幻的描述,並沒有留下太多印象,不管是故事層面還是人物層面,不像拜讀完《守望者》這樣感慨萬千。所以就大體想了想為什麼,覺得一個原因就是《千年戰爭》誠然呈現出了人類社會無數種可能的發展路徑中的一種,但是沒有探討其背後的根源,因此未能發人深省更談不上振聾發聵。


分享敘事藝術,共同欣賞作品,歡迎評論收藏。


「五分鐘名作」第17期 守望者:哪怕世界毀滅,我也永不妥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