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成交少、價格還縮水…支付牌照高光不在 面臨“有價無市”

支付牌照價格“高光”不再。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不到三年的時間支付牌照買賣江湖從之前的“待價而沽”已經降至“冰點”,2016年叫價動輒幾十億元的支付牌照價格縮水超80%,有部分中介機構已經到了無牌可賣的地步。在流量紅利已見頂的背景下,又有不少中介機構開始將目光瞄向海外,主推海外支付牌照。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外支付牌照具體可以經營哪些業務,經營區域有哪些,跟本企業有哪些業務契合,需要事前充分調查,如何滲透到當地用戶和場景也是一大難點。

成交少、價格還縮水…支付牌照高光不在 面臨“有價無市”

成單量稀少

“問的人多,買的人卻寥寥無幾。”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牌照中介人士處瞭解到,在監管趨嚴、牌照越來越稀缺的背景下,支付牌照成交量也降至“冰點”,有的中介機構已經到了無牌可賣的地步。“國內支付牌照已經三四個月沒有交易量了,來諮詢的人大多都是三方機構,直接買家很少,成單量也很稀少。”

“現在新增牌照無法辦理,只能收購二手牌照,很多中介都沒有好資源,我們也是通過多方渠道才拿到這塊全牌照。”一位中介人士向記者介紹稱,在數字電視支付、固定電話支付越來越不普及的情況下,目前市場上包含“預付卡受理、預付卡發行、移動電話支付、互聯網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數字電視支付”七項業務的全項牌照幾乎沒有,比較常見的就是單項業務、兩項業務、三項業務和四項業務。

從這位中介人士提供的報價信息來看,目前預付卡受理、預付卡發行兩項業務的牌照價格報價在1億元左右;預付卡受理、預付卡發行、移動電話支付、互聯網支付四項業務的牌照價格在4億元左右,這一數據較2016年買賣火熱時的30億元高位縮水超80%。“現在的牌照都是已經做過業務的,在買賣時會有買方顧慮牌照‘乾不乾淨’,當然存量業務越小,體量越少,後續展業的隱患就越少。”上述中介人士說道。

但牌照中介之間的報價也有所不同,北京商報記者從另一位牌照買賣中介處瞭解到,目前他手裡出售的牌照有預付卡髮卡受理單項業務、互聯網支付,預付卡髮卡受理(全國),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髮卡與受理四項業務。這三項業務的牌照價格分別為5億元、10億元、15億元。據他介紹,隨著支付牌照成交量下滑,中介費用也直線下降,從以往的流程來看,買方和賣方簽署好合同,中介機構會收取牌照成交價格5%的中介費,目前僅收取3%,有的中介也將這一費用壓縮至1%。

海外支付牌照走俏市場

在強監管政策偏緊的情況下,第三方支付機構洗牌加劇,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此背景下不少中介機構都對國內的支付牌照買賣持觀望態度,轉而把目光描向了海外市場。遠在深圳的牌照中介李哲(化名)正在尋找優質的牌照買家,他向記者介紹,“國內的牌照不好做,我們現在的顧客大多都在海外,因為監管問題,海外支付無法直接進入國內做跨境支付業務,現在海外的牌照主要還是做通道業務”。

但同時,海外支付業務市場都比較大,各個國家的政策又不一樣,很少有現牌出售,海外的支付牌照辦理也需要一定時間。如果主要做某個國家的業務會建議拿當地的支付牌照,但有一些國家沒有單獨的牌照,也要根據相關條件做調整。比如,買方如果想做一些小島國的生意,我們會建議用戶拿知名國家的支付牌照,像美國或者新加坡這種國際認可度高的支付牌照,然後去做小島國的生意。

據李哲透露,牌照價格的差異就在於保證金的多少,海外支付牌照的價格比國內低了許多,國內牌照至少需要1億元的保證金,但在海外2000萬元就已經封頂,兩三百萬元也可以拿到。從下牌時間來看,因為國內已經沒有新增牌照,所以國內的過戶流程只要達成意向就可以簽署收購意向書,簽署完成後如果公司做內部業務就可以開始進行。海外支付牌照以新牌照為例,一般6個月左右可以下發,如果監管比較嚴格,時長在一年左右。

從中介機構的口中,海外支付業務將成為下一波爭奪的紅利,但受獲客、地域監管限制,此類牌照含金量究竟如何?網貸之家研究院研究員王海梅分析認為,支付機構境外展業首先需要面臨的是當地的監管環境以及合規性問題,需要申請相應的支付牌照,並且各國的監管環境、金融市場格局等均有所不同;其次是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若當地基礎設施不完善,則支付機構可能會面臨較多技術難題;最後是境外市場拓展成本投入較高,一般企業不具備充足的資本投入,並且由於存在文化差異,如何滲透到當地用戶和場景也是一大難點。

事實上,海外市場也早已成為巨頭爭奪的重點,據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透露,微信支付在馬來西亞的支付牌照申請已經通過,未來還將加緊佈局海外支付業務。連連集團旗下“連連泰國公司”已正式獲得泰國央行(BOT)頒發的“銀行卡支付”和“授權支付”牌照。

在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海外支付牌照具體可以經營哪些業務,經營區域有哪些,跟本企業有哪些業務契合,需要事前充分調查。收購資質,海外支付機構的股東需要滿足哪些條件,例如持股比例、註冊資本、成立時間等,不能盲目購買。監管態度,即便符合收購資質,也需要對當地監管態度進行摸底,是否歡迎外來資本、審批是否繁瑣、是否會產生其他大額成本等均需評估。

支付牌照或面臨“有價無市”

當前,移動支付已經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已經見頂,根據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共238家,累計註銷支付牌照名單已達33家。在產業蛋糕“做大”的同時,問題也逐漸凸顯。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央行系統已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103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超過1.32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行業集中度走高以後,中小支付機構生存艱難,缺乏清晰的盈利路徑,支付牌照供給大於需求,觀望者眾,預計價格下降的同時,更可能有價無市。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和監管的趨嚴,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價格不斷走低。一方面,在C端市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巨頭佔據了90%以上的份額,在B端市場,支付機構拼的更多是生態和服務,門檻較高。另一方面,因為監管政策的變化,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此前最重要的利潤備付金利息收入消失,同時監管趨嚴對違規的處罰力度加大,部分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牌照價值下降。

“當前第三方支付監管趨嚴如‘斷直連’、備付金集中存管、規範代收業務等,並且目前巨頭們多已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而非巨頭企業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需求較弱,潛在的牌照需求者有所減少,但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請尚未重新開閘,仍屬於稀缺牌照,故預計短期內第三方支付牌照價格並不會出現太大變化。”王海梅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宋亦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