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戰時德軍都已經打倒莫斯科了,為什麼日本都沒有出手幫一下德國?

琅琊利劍


1941年10月,閃擊蘇聯的德軍,兵臨到了蘇聯首都莫斯科最後的防線,並集中所有火力,發動了攻擊。按照德軍高層的理想狀態,他們應該在進寒冬前,拿下莫斯科,進而達到“滅亡”蘇聯的目的。

但是從結果來說,德國人是輸的“慘不忍睹”,別說在寒冬前拿下莫斯科,蘇聯人用他們捍衛祖國最後防線的意志力,活活的拖了德國一個冬天。

在那個寒冬之中,由於未能及時料到,戰爭將形成漫長冬季對峙,德國在服裝、武器等裝備的準備上,顯得很不足,不但人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保暖,就連槍支的保暖都滯後,很多士兵的槍支,被凍的根本無法射擊。

相對蘇聯這邊,由於是在自己國土,本身每年都是在寒風中度過,士兵們的相關裝備準備,相對德國要充足很多。在德國人被凍得瑟瑟發抖的日子裡,他們一個個生龍活虎。

生龍活虎對瑟瑟發抖,結果顯而易見了,不完全統計的數據顯示,德軍在莫斯科會戰中損失兵力30多萬,投降1萬,丟失坦克300輛,火炮200門。大批德國高級將領被問責,陸軍總司令布勞稀奇元帥被停職、博克元帥被取消中央集團軍總司令的頭銜,日後被稱為德國三大名將之一的古德里安,在莫斯科也被停職。

蘇聯的國土是橫跨歐亞洲,西邊是跟納粹帝國接壤,東邊則是跟德國盟友日本的地盤接壤,從地圖上看,德國對蘇聯作戰,是處於一個極好的地緣環境,他可以和日本前後夾擊,讓蘇聯瞻前顧後,最後土崩瓦解。

但是遺憾的是,日本並不準備幫他的盟友德國,德軍在莫斯科陷入苦戰之時,日本好似沒事人一樣看戲,時不時還“拍手叫絕”。至於為什麼日本人不幫?很多人都說是諾門坎戰役,日本人被打怕。

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畢竟那是日本的慘敗。不過他不應該是核心觀點,德國打莫斯科之時,不用日本打到莫斯科,只要他在西伯利亞發動個攻勢,就算不攻下版圖,也足夠蘇聯分心,而這個分心極有可能莫斯科局勢失控。

最核心的點應該是,日本和德國並不是“鐵哥們”,只是因為利益而抱團的“狐朋狗友”,在二者的關係之間,只要利益足夠大,拋棄對方是理所當然的。

不光是日本對莫斯科戰役時的德軍冷眼旁觀,德國看到日本和蘇聯起衝突時,態度也沒有2樣。1939年5月11日,圍繞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利益分配,日本跟蘇聯兵戎相見,打了一場舉世聞名的諾門坎戰役

戰役中,日本軍隊被蘇聯鋪天蓋地的飛機大炮給打蒙,於是很多人都說,就因此戰日本失去了挑戰蘇聯的勇氣。

而就在日本感到被欺負時,德國作為日本“盟友”。卻做了一件傷透人心的事,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此時此刻蘇聯、日本還在交戰,一打就打到了1939年9月16日。

除了德蘇只是“狐朋狗友”外,日本也有自己的小利益,德國快速拿下蘇聯,在日本工業差於德國的情況下,日本極有可能將是德國下一步目標。

從長遠生存角度來說,日本希望德國贏,但不想他贏得過快,自己沒什麼消耗,兩敗俱傷最好。


袁載譽


這個問題說起來很斷章取義,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上帝視角在看歷史。此外,還有一堆言論認為日德沒有合力攻擊蘇聯是愚蠢的。另外,日本之所以不敢進攻蘇聯,是因為日蘇諾門坎之戰中,日本因為失利,害怕了蘇聯,後來不敢進攻。

這些看似正確的說法,很多都是胡說八道,

首先要明白一個前提,日本準備對蘇作戰前,還對哪國作戰?毫無疑問的就是,日本已經對華作戰長達四年以上,在華投入的各種人力,物力不可計數。對於日本來說,在華作戰已經把日本打的是山窮水盡、臺兒莊大戰後,日本資源已經逐步匱乏。在汪精衛的偽政權上臺以前,日本海軍對於陸軍的作戰戰略自然是心知肚明。

日本陸軍的作戰方針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是就只有對華作戰。而是在中國關內作戰的同時,會在中國東北以及朝鮮地方留有很大的一部分兵力。按照後來東北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簡稱管特演)的內容,在演習前,在中國東北一共有三十五萬日軍。

知道了日本陸軍的這個心思後,日本海軍一直就要求陸軍別做夢對兩國作戰。集合全部兵力南下解決蔣介石政權。

從結果來推理的話,如果關東軍沒有對蘇作戰的準備,關東軍怎麼會想在諾門坎大打出手呢?其實原因就一個,關東軍一直蘇聯,想要再和蘇軍一決雌雄。

就是說如果按照當時日本人的設想,並不是說不能對蘇作戰,而是如果要對蘇作戰的話,在作戰準備的兵力上首先要解決問題,那就是從中國關內戰場全部撤軍,然後集中全部兵力對蘇作戰。而這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大魔頭畑俊六在1941年3月1日的日記當中就記錄這樣的內容,他在和另一個魔頭杉山元談話中就提到,“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處理中國事變。其次是,就算是最美作戰,也不要從現在的中國派遣軍中抽調兵力”。此時,畑俊六是中國派遣軍的總司令官。他的這個態度,毫無疑問的就表明,就算自己願意支持日本對美國(也可以看做對蘇聯)作戰。中國派遣軍士兵也絕不能用於對美作戰的用途上。後來日本舉行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的時候,老賊就在日記中,對於日本要對蘇作戰的計劃十分不滿。

除了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之外,支持日本在別處發動一場大規模,對別國作戰時候的後勤物資問題上,此時的日本可是毫無疑問的無計可施。當時的日本戰爭資源可謂是消耗殆盡,除了後來人知道的日本因為石油發動了對美作戰之外,就一個運輸的問題上,日本陸軍也很難和海軍達成共識。在當時的日本,主要的海外交通運輸工具就是船舶,除此之外,海軍自然要擔負護送船舶的任務。而在這裡,日本陸軍的一個短肋被日本海軍給死死抓住,日本海軍代表富岡定俊(就是山本五十六身邊那條走狗)就向日本陸軍表示,如果對蘇作戰開始後,日本海軍的飛機絕不會用於對蘇作戰的戰場上。日本陸軍的飛機一直就無法達到陸軍的期望。早在中國戰場之時,就出現過日本陸軍求由日本海軍的飛機來執行轟炸等任務。富岡定俊的這句話無疑在說日本海軍不支持日本陸軍的對蘇作戰。

從後來的歷史來看,日軍對於英美作戰時候的南方軍隊,總人數在80萬以上。而且因為戰爭開始後的人數不足,還不停地從當時中國東北調兵遣將。再後來的歷史中,幾乎將一個原本蘇作戰的關東軍集團是抽調一空。

在兵力不足,資源又短缺的情況下,日本高層其實是很難同意對蘇作戰的持久問題。在當時日本人的計劃中,日本人心目中的最初的時間是在兩個月之內就能解決。

1941年8月8日,大魔頭杉山元和後來命喪中國的日軍第11軍司令官冢田攻等人商談。談話內容就是關於對蘇作戰和未來的日本戰略進攻方向。會議認為,如果在半年之內無法解決到北方作戰,也就是日本對蘇戰爭不能在短期內收尾,那接下來的南方作戰和對美作戰就會非常危險。換句話說,這幾個人腦子很清楚,按照日本的國力,不可能將軍隊用於四面出擊。

8月9日,日本高層放棄了年內解決對蘇聯戰爭的計劃(雖然在後來的歷史當中,德軍於1941年10月發動了莫斯科會戰),但是這不代表日本不會在以後的時間再次發動對於蘇聯的進攻,只是在當年內停止,明年春季來到之後依然可以實施對蘇作戰方案。而且在日本人預想中,當日本把南方問題解決掉之後,就調轉兵力,殺向北方。

此外,還可以再插一個內容,說明日本不是不願意對蘇作戰。大魔頭東條英機當時是日本的陸軍大臣,他就指示關東軍:“今年的只要不發生蘇軍主動進攻,挑釁等特殊情況,所以不開戰為原則實行各種政策。”

後面的歷史中,日本雖然沒有發動對蘇聯進攻,但是,在南方作戰日本軍隊陷入了又一個泥潭,從兵力到運輸力都已經不可能再支持日本發動對蘇聯的作戰。日本人的對蘇作戰至此,可謂是泡湯。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其實,日本不協助德國徹底擊敗蘇聯,原因有很多。

那麼我們今天就先來了解其中一個。

諾門坎戰役兩國軍事力量的差距

當時日本是有北進計劃的,大體思想是先佔領外蒙古,然後以外蒙古為跳板,全力進攻蘇聯,試圖佔領蘇聯整個遠東地區,而且軸心國有過一次密會,日本佔領遠東地區,這也是德國進攻蘇聯計劃的一部分。

只是沒等德國動手呢,野心極大的日本就先動手了。

1935年,日本就已經開始藉著邊境爭議問題不停騷擾外蒙古。


接下來的幾年,一直到1939年,日軍就沒有閒著過,不是今天打一槍就是明天放一炮。

看著外蒙古和蘇聯根本沒什麼反應,日本人就膽子大了起來。

就在1939年5月,日本集結重兵直接發起了侵略戰爭。

同年6月,蘇聯出兵進入外蒙古開始對日作戰。

老牌工業強國可不是說出來的,蘇聯為了諾門坎戰役,總共集結了一千輛坦克裝甲車,五百多架飛機,五百門重火炮。

反觀日軍,除了人多,重武器也就只有裝甲車十輛,坦克四輛,兩個重炮團,也就這麼多了。

兩邊打起來之後,日軍才感覺不對,軍事裝備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上,面對蘇聯鋼鐵洪流,日軍除了讓士兵抱著炸藥包鑽坦克,根本沒有別的辦法。

雖然戰爭結果兩國傷亡人數差不多,但想一想,如果蘇聯準備和日本全面開戰,那麼會有多少日本兵願意抱著炸藥包去鑽坦克?


軍事實力的差距讓日本明白了,戰爭並不是靠著“板栽”就能取勝的。

面對工業化強大的國家,只有同等級別的工業基礎才能支持戰爭的持續性。

日軍大本營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日軍停止了入侵,轉而開始與蘇聯求和。

在實力面前,就算你有在大的膽子,也要衡量一下自身的實力。

而且這一戰之後,日本全是徹底被蘇聯嚇到了,1939年諾門坎之戰兩國總兵力投入將近20萬,最後不出意外的蘇聯獲勝了,雙方傷亡人員雖然相差不大,但蘇軍強大的鋼鐵洪流徹底震懾住了日本人!

可以說,諾門坎戰役以後,日本不得不同蘇聯簽署了互不侵犯合約,直到二戰後期,日本被原子彈炸傻了,戰爭主動權也就徹底喪失了,蘇聯也不出意外的在這個時候對日本宣戰了,而這次宣戰,蘇聯紅軍一口氣就吃掉了日本在滿洲最後的本錢,八十萬日本關東軍!



所以,日本自1939年諾門坎戰役直到1945年宣佈投降,它也沒能追上蘇聯這個工業強國。


縹緲峰下一粒沙


莫斯科戰役是1941年10月開始,到1942年1月結束,這一起減日本不配合德國進攻蘇聯,一是因為日本沒能力北上,二是因為北上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所在。

在二戰裡,日德之間的聯盟多少有些有名無實,大家都是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德國在進攻蘇聯以前,壓根就沒想到要通知日本一聲,所以等蘇德戰爭爆發以後,日本才知道德國的打算。應該說日本是願意借這個機會教訓一下蘇聯的,但是因為事先並不知情,因此日軍的準備嚴重不足。

諾門坎戰役蘇軍繳獲的日軍坦克

諾門坎戰役以後日軍確實開始採取措施加強關東軍,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這一進程也加快了。然而真實的戰爭並不是遊戲,把部隊圈中用鼠標點一下就會自動過去,需要安排船隻運輸,需要調集物資供他們使用,如果要投入戰鬥,那麼物資還得成倍增加。

而且蘇軍雖然從遠東抽調了一些部隊去蘇德戰場,但是卻沒有放棄警惕,一些新成立的部隊被調到遠東,這使得遠東蘇軍的數量反而大幅度增加,從戰前的70多萬激增到134萬,而且他們還有工事可以據守。要擊敗這樣一隻大軍,這一切的準備工作不是幾個月時間能完成的,因此在莫斯科戰役期間,日軍是根本不可能發動一次規模最夠大的攻勢。

諾門坎戰役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

而更重要的是北上對於日本來說無利可圖,蘇聯的遠東地區在二戰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區,人口不足百萬,而西伯利亞更是貧瘠。日本人曾經自嘲北上唯一的好處是天皇有一個巨大的獵熊場了。而且因為長期陷於中國戰場,日本的物資和外匯儲備日益枯竭,此時日本迫切需要東南亞的大米和戰略物資來維持它的戰爭需要。諾門坎戰役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

在這種情況下,南下無疑比北上誘人的多,日本也不想犧牲自己成就德國,所以最終沒有對蘇聯發起進攻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經遠


德蘇莫斯科會戰起止時間是1941年10月到1942年1月,一方面此時日本被美國禁運封鎖物資,日本需要對東南亞發起進攻以掠奪石油和橡膠,另一方面諾門坎一役,日本陸軍傾其所有打造的戰車師團也回了東洋老家。

二戰中,日本和德國基本沒什麼合作,有限的幾次合作也是也只是共享下圖紙,根本不可能為了對方犧牲自己的利益(還真是紙糊的盟友)。對於日本來說,南下有石油、橡膠錫、等戰略資源,而北上是去西伯利亞給天皇找獵熊的牧場嗎?

還有日本和德國條約中寫明瞭拿下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三座蘇聯主城其中一座才出兵,要不咋說這小鬼子狗呢,這三座主城一丟蘇聯也就死了一半了。

西伯利亞的蘇聯紅軍

日蘇互補侵犯條約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蘇日簽署相互中立即‘’互不侵犯條約‘’

四一年9月3日,在日美談判無望成功的情況下,日本聯席會議通過了《帝國國策施行要領》草案。9月5日,日本天皇批閱了近衛文麿。9月6日,日本天皇召開了御前會議,對該草案進行最後審議。

日本面對即將偷襲珍珠港的局面只能孤注一擲,和蘇聯簽署條約,把寶壓在這上面,即使日後戰敗了也能有中間國調停,

可惜小日本的願望那就只能是願望。

日本原想通過蘇聯有條件投降,哪裡想到蘇聯這狗日的更混蛋,撕毀條約直接出兵。

韃靼人守衛的西伯利亞

莫斯科會戰之時,遠東的蘇軍多達134萬大軍,擁有各種火炮8777門,2124輛各種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飛機3193架。雖有其中有些部隊是新組建的,戰鬥力不強,但是依託邊境的地堡加上西伯利亞的莽荒之地進行防禦日本人也是佔不到便宜的。

而此時日本引以為傲關東軍不過70多萬,坦克、大炮數量那就不要說了,那就是成人和孩子的體量級。最重要的是日本嚴重缺乏卡車,難以保證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後勤,拿諾門坎為例,一個諾門坎戰役消耗的彈藥相當於整個抗日戰爭的一半。

實際上在抗日戰場,日軍的攻擊行動也因為只能靠人扛馬拉所以隨軍物資為限,難以持久。在諾門坎戰役時日軍已經飽嘗苦頭,哪能再犯傻冒險北上招惹蘇軍。

莫斯科戰役時的紅場閱兵

莫斯科戰役時德國士兵看到那些韃靼面孔的蘇聯紅軍時估計已經明白,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是永恆的!


這裡有個候鳥


拿什麼打嘛,日本1939年在諾門罕吃了苦頭之後一度放下了北進的想法.雖然說到了1941年上半年,德軍一路順風順水的平推蘇聯讓日本人一度重燃了北進和德國一起夾擊蘇聯的想法,但打仗也是一門經濟學啊。


蘇聯的遠東駐軍70萬。炮更多,裝甲皮更厚,日本人拿頭去打啊。而且在日本應德國要求,於1941年7月開始搞關東軍特種軍演之後,毛子把遠東部隊人數增加到100多萬,而且即使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撤下來過。從某種程度來說,日本人至少做到了一點牽制。


而日本人想過去打蘇聯嗎?不會,他們有腦子的。當時日本的戰略物資進口已經被美國掐鎖喉了,而且自己還被陷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人不夠、物資更不夠。去打鳥不拉屎的西伯利亞是不是傻,而且西伯利亞那麼大片地方,日本人一路上吃啥...


而南邊的話有油田,又有橡膠,當時美國人也沒準備好太平洋戰爭,英國已經半殘,法國已掛。這時候不去東南亞搶東西更待何時。再說日本海軍那麼強,放著不用是不是傻。


所以說,日本其實幫還是幫了的。在關東軍演就是一種威懾,讓毛子抽調更多的兵力來遠東駐防。但真要打呢?本子是絕對沒這麼腦殘的,之前已經吃過虧。而且當時既沒有餘力去打,也沒有餘糧去打。


瘋狗的輕武


因為那會兒日軍正忙著南下東南亞,已經準備和美國開戰了。

很多人眼裡呢,日本和德國是盟友,日本理所應當就要幫德國,但是很多人從來沒想過,日本該怎麼幫德國。出兵蘇聯的話,要派多少軍隊,需要多少後勤,出兵能夠打到哪裡,他要面對的是多少蘇軍,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這些都是應該考慮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都考慮好了,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北上蘇聯根本就行不通。

從滿洲里到莫斯科,大概五千多公里的距離,這五千多公里,日軍咋過去?也許日軍只需要在遠東地區牽制蘇軍兵力,但是隻要蘇聯收縮防禦,日本基本就沒什麼辦法繼續前進。深入蘇聯遠東,路遠不說,還是大片無人區,尤其西伯利亞那片天寒地凍的,日本補給都是個問題,你說日本去了幹嘛?難不成去西伯利亞免費做義工,還是啃雪?

日軍關於北上還是南下這個問題上有很長時間的爭論,但是南下派是佔了上風,他之所以能佔上風,也是日本高層認識到了北上無利可圖,而南下則可以快速緩解自己的燃眉之急。他去北上,那邊基本沒什麼希望,且不說蘇聯陳兵百萬,又有上千輛坦克,就算是突破進去了,也很難繼續前進。而南邊的東南亞不同,馬來西亞那邊山下奉文騎自行車就來了個閃電戰。

莫斯科戰役,蘇聯確定了日本不會出兵,放心大膽的抽調了遠東的部隊馳援莫斯科,但是別看他抽調了,立馬又補充進去新兵,蘇聯自己也是時時刻刻提防著蘇聯的,隨著戰爭不斷進行,蘇聯這邊用於防禦日本入侵的兵力從來就沒沒減少過,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軍武文齋


這個問題屬於想象了吧,在當時的情況下,日本有進攻蘇聯的打算,既便在此之前蘇聯與日本已經簽訂了條約,保證在戰爭中持中立政策,1941年7月的時候,也就是蘇德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提出了一個叫關特演的計劃,試圖擺出向北進攻之勢,打算集齊70萬的兵力,但是這個集結的速度並不是很理想,直到9月份時,日本才真正的做好了參戰的打算,下定決心開始進行總動員。

日本人本身就採用的是一種摘桃子的心理,認為,在蘇聯即將戰敗的時候才會去動手,當時認為蘇聯會把遠東的部隊全部西調,在無抵抗的情況下侵佔遠東地區,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在開戰之後,蘇聯沒有急於抽調遠東,相反兵力從70萬增加到了100萬以上,讓日本不好下手了。

從時間上說,基本9月份以後的事情,日軍要北上的時間季節已過,在9月份之後就已經沒有條件了,尤其像是莫斯科戰役實際上是10月份,在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法發動進攻,

更為重要的是,1941年7月的時候,美英對日本經濟封鎖,態度已經非常明顯,造成日本內部在到底是南進,還是北上的問題分歧,最終南下的政策得到了支持,這才放棄了北上。


雷神之錘


日本人不協助德國進攻蘇聯說明:

1.日本政客的國際政治水平遠高於現在充斥於網絡的噴子!

2.日本政客清楚的知道:一旦共同敵人不存在了,原來的盟友很可能就是敵人!二戰後同盟國的敵對化故事就是很好的證明。

3.日本政客知道:過早擊敗蘇聯,則德國受益更多!

4.日本政客知道:一旦共同敵人沒有了,而日德之間又反目成仇,日本根本就沒有勝算!

5.日本政客清楚:最佳策略是--向南發展壯大自己,坐等蘇德互耗,伺機收拾殘局!

綜上所述,那些認為日本沒有大局觀的噴子應該清醒了!

日本之所以不配合德國進攻蘇聯是由其侵略戰爭的自私性決定的!

就算侵略戰爭一時得逞,最後仍然難免失敗!

而且無論他們怎樣預防,也是防不住失敗命運的!


管欽政


早在二戰爆發前的1936年11月,德國和日本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日三國侵略軸心正式形成。其侵略矛頭在稱霸世界的同時,直指當時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攻蘇聯,蘇聯衛國戰爭爆發。1941年10月德軍開始進攻蘇聯首都——莫斯科,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率領軍民頑強抗擊,堅守不退。至1942年1月,粉碎了德軍攻佔莫斯科的計劃。

在德國進攻莫斯科時,作為德國盟國的日本,沒有出兵幫助德國,有如下原因。一、早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建立偽滿洲國後,日本就有進一步擴大侵略是“北攻蘇聯”還是“南下太平洋”與美國爭奪的選擇,其實力只能選其一。

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日軍和偽滿洲國軍與蘇聯紅軍和蒙古國軍隊在諾門罕(現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西南部的新巴爾虎右旗)爆發邊境軍事衝突,最終日軍和偽滿洲國軍隊慘敗,這使日本放棄“北進策略”而選擇“南下太平洋策略”。

二、1941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為了各自利益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條約規定兩國友好、互不侵犯。條約中,也涉及中國東北和外蒙事宜,損害了中國的權益,是蘇日兩大帝國主義的分贓條約。 由此,蘇聯與日本分別得到了對方安全承諾。

三、德軍進攻莫斯科是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而日本此時已在準備太平洋戰爭,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綜上,日本這個時候是不會去幫助德國進攻蘇聯的!因為: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是永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