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新城再無“南北”,這條路將奠定臨平新格局


新城再無“南北”,這條路將奠定臨平新格局


昨天,臨平新城“滬杭高速公路臨平段改建工程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項目”公示期正式結束,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牽頭人)、浙江交工宏途交通建設有限公司、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三方聯合體,作為中標單位,正式啟動工程建設。


消息傳來,標誌著臨平新城7年謀劃,今朝終得迴響。


無論是工程量——高速路、地面道路、橋樑等總長度還不到7公里,還是項目金額——18億多,在眾多招投標信息中,這個項目工程量雖不大,但對於臨平新城來說含義深遠。

新城再無“南北”,這條路將奠定臨平新格局

項目打破南北割據,實現與東湖快速路網貫通,地面道路迎賓路、南大街是拉通南北通道,地面道路浦運路與海寧連杭大道聯通,拉近杭寧距離。


為此,很多臨平人說,這會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臨平就此迎來了全新的城市格局”。


南北分界線


攤開臨平新城地圖,細心一點,會發現某些不同,一條高速路橫亙東西,並以此為分界線:北面是新城目前的行政、經濟的核心區,高樓林立、璀璨繁華;而南面的喬司區塊,卻還有著成片的田野。

如果在夜間駕車行駛穿越新城南北,這種感受會更直接——從閃亮到暗淡的突然轉換。


臨平本地人會以房價直觀形容南北差異,2012年後,房產商先後進駐臨平新城南北,但至今日,北面樓盤均價已直逼3萬,而南面則仍在2萬以下徘徊。


1998年,橫貫臨平東西向的滬杭高速通車,這是餘杭史上第一條高速路。當時,臨平還是個鎮街範疇,今日新城概念還只是概念,高速兩側,均是大片大片的農田、鄉村。

新城再無“南北”,這條路將奠定臨平新格局


之後21年,餘杭社會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其中一項突出成果便是臨平新城的崛地而起,很多人曾形容臨平新城建設之快,“突然就冒出來的一座新城”。


長期關注臨平新城規劃建設人士曾評價,“臨平新城之所以崛起,宏觀背景當然是國家到地方整個經濟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餘杭,在2005年後,表現尤為突出”,但就個性而言,“滬杭高速路等交通設施,對餘杭、臨平的發展,也功不可沒”。


共有的期盼


對於今天普通臨平人而言,橫貫東西的滬杭高速路臨平段約7公里的長度,阻隔了新城南北,但二地往來並說不上麻煩——從喬司集鎮到新城管委會約8公里,經高速路下設的幾處小型的通道,無需長距離繞行,駕車時間在合理範圍內。

新城再無“南北”,這條路將奠定臨平新格局


然而,南北這種割裂式發展,受影響更多的是城市規劃建設、產業拓展布局上的,或者說是區域協同發展上的,長期經商的吳先生說,北面產業要延伸到南面來,“總不能依靠這幾個小通道吧”,而將發展定位於長三角同城示範區的臨平新城“就更不能了”。


正如吳先生說的,這不僅造成了臨平新城南北發展不均衡,而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面的發展”,畢竟歷經十餘年建設,“物理空間有限了”。


由此,無縫對接式的暢通往來,進而完善臨平新城的城市功能、交通網絡佈局等,成為南北臨平人共有的期盼。


新城再無“南北”,這條路將奠定臨平新格局


實際上,餘杭、臨平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早在2012年起,臨平新城開始籌劃滬杭高速及餘杭互通的遷改,多方徵求意見,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並在之後的數年間,多次向上級部門爭取,借省市多項重大項目工程建設為契機,持續的一點一滴推進滬杭高速公路臨平段改建工程建設。


未來可期


歷經多年論證、研究、調整,在充分吸取各方意見建議基礎上,滬杭高速公路臨平段改建工程的設想已日益成熟。


2018年底,餘杭區四套班子聽完項目彙報後,認為餘杭互通在增設東湖路出入口的基礎上,保留迎賓路出入口是必要的。

新城再無“南北”,這條路將奠定臨平新格局


“改建高速公路總長約3.04公里,同步建設地面道路3.87 公里/3條,以及設置高架橋、橋樑、互通等”的最終方案得以明確後,並於2019年11月完成初步設計批覆,由此進入實施階段。


眾人齊心合力之下,最終以超出常規的速度,在今年12月11日,正式公開招投標。


項目計劃於2022年亞運會前完工。

新城再無“南北”,這條路將奠定臨平新格局


這將會是臨平新城規劃建設、南北協調發展的節點性成果,新近公佈的《臨平新城南融主城板塊發展戰略規劃項目招標公告》中,“南面是新一輪規劃重點”——在約25.2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間裡,依託迎賓路、喬司港、良熟路南延共築南北城市活力複合功能發展帶,融合站前商務中心、科創總部中心、文體會展中心等構築橋頭堡核心,打造臨平站前商務綜合片、翁梅文體會展片、喬司產業生活提升片、喬司西田園生態片。


臨平新城再無“南北”,只有共有的“新城”概念。



打破南北概念 臨平新城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