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如果你對犯罪和歷史感興趣,那麼這部2019年意大利最新的犯罪電影《叛徒》是絕對不能錯過了。

《叛徒》由意大利大導演馬克·貝洛奇奧導演,在今年入圍了戛納電影主競賽單元節金棕櫚獎。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叛徒


本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而來,原型是上世紀80年代對黑手黨的世紀審判。主角多瑪索·布希達有著“兩個世界的教父”之稱。他是第一個打破“沉默之牆”,與警察合作的黑手黨頭目。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外界甚至都無法確定黑手黨是不是真的存在。警方對黑手黨也所知甚少。直到布希達開口,這個神秘的黑幫組織才真正浮出水面。而布希達出人意料的合作,也掀開了意大利警方對黑手黨的全面清剿。光是圍繞布希達指證展開的審判,就將400多人關進了監獄。這次清剿,實實在在讓意大利黑手黨元氣大傷。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真實的庭審畫面


影片片名“叛徒”,看上去最直接指的,就是背叛了“我們的事業”的多瑪索·布希達。可誰是“叛徒”並不是那麼簡單明瞭。

和《教父》相似,《叛徒》以一場盛大的家族聚會開篇。 這場華麗的舞會表面其樂融融,為了慶祝黑手黨兩大家族邦塔德家族和科里昂家族就毒品“事業”達成一致, 實際卻暗流湧動,殺機四伏。邦塔德家族首領斯特凡諾·邦塔德計劃先下手為強。但科里昂家族的里納早已經準備好大開殺戒。

隨後,影片又以交叉剪輯的方式,一邊是布希達遠走里約熱內盧之後的“退隱生活”, 另一邊展現黑幫間的火併屠殺。如果大家還記得《教父》裡邁克爾·科里昂的復仇,對這段蒙太奇震撼的效果應該也不會太驚訝。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叛徒》的這一段開場,相當具有宏大敘事的氣勢。不過,影片的重點,並不是在黑幫的火併復仇,而是在庭審。《叛徒》的法庭戲非常精彩。通過法庭上布希達和其他黑手黨成員的對峙,影片才逐漸引出了對於“叛徒”的定義。

關於多瑪索·布希達,《叛徒》也不是唯一再現他的電影,今年一部名為《我們的教父》的紀錄片同樣呈現了布希達的人生和這場世紀審判,兩部電影非常適合對照來看。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我們的教父


電影和紀錄片都提到了布希達在黑手黨中屬於傳統一派,嚴格遵守規則,不會越界行事。但是規矩隨著毒品犯罪的興起而被打破。規則不值一提,金錢和權力壟斷一切。某種程度上說,布希達這樣冥頑不靈的老一派也就成為了犧牲品。

其實《教父》的設定也是如此。毒品走私犯索羅佐找到老科里昂希望能行個方便。守舊的老科里昂拒絕後,索羅佐起了殺心,發動刺殺,也才有了後面邁克爾復仇,遠走西西里避難,最後回來接班的故事。不過邁克爾成為新教父,並不意味著他是新的維託·科里昂。他的上臺仍然是改朝換代。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教父


《叛徒》裡的布希達作為老大,也已經看清了當時黑手黨的狀況。人心已散,今不如朝。於是他選擇提早退出。在影片開場的聚會里,布希達就已經準備離開不幹,當所有人都身著黑色西服時,也只有他穿著一身白衣。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離開沒有什麼好下場。吞併地盤也好,示威也好,當時掌權的黑手黨老大薩爾瓦託雷·里納在意大利發動黑幫戰爭,特別是對沒有離開的布希達親人動下殺手。這也再次遵循了所有金盆洗手最後都是大禍臨頭的模式。

在《我們的教父》裡,我們知道了外號“野獸”的里納對布希達親人的屠殺有多瘋狂:他殺死了布希達兩個兒子,一個哥哥,一個妹夫,一個女婿還有四個侄子。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這最終逼迫布希達向警方指證黑手黨,以此完成他的復仇。對布希達來說,他恪守了黑手黨的準則,里納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叛徒,背叛幫派,背叛朋友。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對黑手黨世紀審判的勝利不等同於關於誰是叛徒就此塵埃落定。在電影的後半段,布希達又將“槍口”對準了意大利政壇的風雲人物,朱利奧·安德烈奧蒂。

安德烈奧蒂曾7次出任意大利總理,在意大利政壇的王者。但在90年代因為給黑手黨提供政治保護傘而被調查。指控安德烈奧蒂的“始作俑者”,就是多瑪索·布希達。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關於安德烈奧蒂接受調查的故事,意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在2008年專門拍了一部名為《大牌明星》的電影細細說來他和黑手黨的秘聞。這部電影拍攝時安德烈奧蒂還在世,據說當時安德烈奧蒂還阻攔過影片的拍攝製作。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大牌明星


在《叛徒》裡,布希達把安德烈奧蒂送上了法庭,但是在面對安德烈奧蒂律師的步步緊逼時,布希達陷入了倉惶和窘迫。他無法否認自己撒過的謊,言行的前後不一,以及,一些明顯和正人君子有所距離的生活作風。他自己成了那個被審問的人。安德烈奧蒂從容不迫地讓布希達一敗塗地。

(朱里奧·安德烈奧蒂2013年逝世,終年94歲,雖多次面臨指控,但都化險為夷,毫髮無傷)

或許,和布希達相比,另外那些黑手黨是更糟糕的壞蛋。但這並不能說明布希達本人就有多好。在一種道德制高點面前,影片藉著安德烈奧蒂又做了一面布希達自己的鏡子,把“背叛”的探討又往前推了一點。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黑手黨題材一直是意大利電影主要表現的題材。有時候,黑手黨成了電影中的麥格芬,神龍見首不見尾,卻融入了所有人的言談行為之中。比如說上述提到的《大牌明星》。 更多的電影是對黑手黨進行直接呈現,近年來亮相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就有《叛徒》《少年黑手黨》《格莫拉》等一系列優秀作品。

不同於90年代那會意大利警匪片善惡分明的路數,現在的黑手黨電影主角善惡的不確定性越來越模糊。《格莫拉》裡的少年們無法定義,《叛徒》裡的多瑪索·布希達處在灰色地帶,更別說去界定安德烈奧蒂了。


《叛徒》:就算是“我們的事業”,又有何不可反骨?

格莫拉


從電影上說,這種形式的意大利黑手黨電影已經逐漸有了當年二戰後黑色電影的形態。那時的黑色電影以塑造有缺陷的主角,混亂失衡的世界著稱。而黑色電影的成形,也和二戰後的美國(包括戰前的法國)不穩定的社會結構有著緊密的聯繫,彼時國家人口流動劇烈,經濟不穩定,人心惶惶,這些都奠定了這種類型電影風格的基礎。

所以,電影形態的變化,實際上也隱含著外部社會態勢的變化。意大利宗教根基深厚,人們普遍有著很強的是非觀。但如今意大利社會動盪,經濟20年來沒有起色,債務問題嚴重,反映在文化上,就是一種意大利式的黑色電影開始抬頭:善惡難辨,人心難料。

電影如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