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優化“評優”制度正當時

謝林娟

眼看著,2019年就到年底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評優選先”季。如何“優中選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過去,評優選先主要靠牆上的幾塊“牌子”,桌上的幾個“本子”,結果“紙面功夫”大行其道,一到年終,各行各業、各行幹部都在“足不出戶”忙著杜撰總結材料,結果失了評優選先的真正意義,反而導致“假把式”越來越多,“真內容”越來越少。

評優選先既是對“快牛”工作的肯定,也是對“蝸牛”的鞭策,營造爭先恐後的幹事、創業氛圍。如果僅靠粉飾一新的紙面材料,就會誤導黨員幹部的價值觀,偏離真抓實幹的軌跡。因此,如何評選出真優秀至關重要。

首先,評優不能看錶象。一些幹部平時工作不努力,甚至慵懶散浮拖,但喜歡“臨時抱佛腳”。組織安排的工作,領導分配的任務,總是幹得馬馬虎虎。但,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混跡於幹部隊伍,卻有一番“紙上功夫”,別看他們做具體工作不咋樣,要說造材料,迎檢,那還真有一套,可能一晚上,甚至幾小時就能夠整出一個季度、半年的工作總結來。靠翻資料,就會被“表”象迷惑。因此,評優需要“望聞問切”,既看材料,又走訪群眾,逼乾材料裡面的水分。

年終評優應該由若干小優組成。結果固然能夠反映幹部工作成績,但工作過程也非常重要。同一部門,因為分工不同,工作壓力有大有小,工作難度有高有低,即使同樣的努力,完成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評優要結合工作實際,不能搞一刀切。否則,“硬骨頭”的工作就沒有人願意做了。

隨著十九大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走在嶄新的征途就要有新思維。評優選先也應該除弊革新,升級換代了。評優選先的目的是充分調動每一位黨員幹部工作的積極性,以此為圓心,創新出新的評價制度,才有生命力。(謝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