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白素平:憶生產隊陳年舊事


白素平:憶生產隊陳年舊事



白素平:憶生產隊陳年舊事


憶生產隊陳年舊事

作者;白素平 河北正定

我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家裡兄弟姐妹眾多。打從記事起,就常聽母親‘痛說革命家史’。母親說,我們小姐弟三個沒有趕上捱餓,出生時生活條件好多了,至少能填飽肚子。母親講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困難時期,我大姐逃過飯,大哥喝過食堂的‘照影子粥’,還有二姐三姐餓得沒力氣玩耍,只好靠著牆根發呆,一根手指頭就能把她們捅倒下……母親講著話,總是辛酸的落淚,擦了一把又一把!

我覺得自己童年很幸運,雖然生活不富裕,但有父母的疼愛,姐姐們的呵護,我過的無憂無慮,天真爛漫。記得生產隊裡分糧食,都是按人頭和勞力合理分配。那時,我大姐已經出嫁,大哥參軍走了,家裡有父親和二姐、三姐、四姐好幾個勞力參加隊裡勞動,我們小孩子家也有口糧的。據說是毛主席老人家說的,不讓餓死一個人。尤其是分山藥和瓜菜等,最大的堆兒是我家的。隊裡有一對中年夫妻,兩人都出工,一輩子沒兒沒女,每到分糧分菜時,意見很大,氣得鼻子都歪了,恨不得掐死我們。忿忿不平抱怨;“緊幹慢幹,不如生個肉蛋!”有別人就搶白說;“人家是半路捉蝨子—--有!受不得你也生幾個唄!”一句話噎得兩口子翻白眼兒,不再吭氣。貧困的年代,我們農村的孩子都會念大人教給的順口溜;“牛奶麵包,吃了發燒!麻糖麻花,吃成黃蝦兒!菜粥菜飯,吃個肉蛋!”……

一直到初中畢業,我也沒趕上參加生產隊勞動。倒是給澆莊稼地的三姐、四姐往地裡送過飯菜!一根扁擔,一頭挑著盛飯的罐子,一頭挑著盛乾糧菜和碗筷的竹籃子,顫顫悠悠,兩根大辮子在身後一甩一晃的覺得挺美的!

暑假裡,跟著小姐姐給生產隊看穀子地,很有趣!會計分給每人一把小鞭炮兒,幾個和小姐姐一樣大的姑娘,坐在木頭搭的窩棚裡,有的納鞋底,有的繡枕頭。等到麻雀一大群落在穀穗兒上開始啄食穀粒兒時,立刻點燃一根香,引燃一根兒小鞭炮,只聽“啪”地一聲,麻雀“轟”地全飛走了!這方法用了多次後,也就不靈了。只好再換別的法!有個叫芝兒的姑娘,因為沒來得及扔出鞭炮兒,把手崩了一塊兒黑,好在無大礙。芝兒小題大做,哭喪著臉,非要去找會計要‘磨損費’、‘歇工傷’!把我們一群姑娘逗得前仰後合的笑,笑得岔氣,笑得肚子疼,笑得流出眼淚!幾個人一合計,給芝兒編排了一段河北梆子唱詞,大家你唱我唱,把芝兒氣得哭了,然後,又都安慰她,給她瓜果吃!……

時光飛逝,歲月如流。一晃到了八十年代,農村實行了大包乾,分產到戶責任制,農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芝麻開花節節高!

不知為什麼,也許是到了懷舊的年齡。現在衣食無憂的我卻常常懷念生產隊時的集體生活。腦子裡裝了很多陳年舊事,很想講給子孫後代聽。好為人師的我,就想教育他們不要忘記過去的歲月,火紅的年代----毛澤東時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白素平:憶生產隊陳年舊事


作者簡歷;白素平,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西平樂村人,1967年出生,中師文化,做過十多年小學教師。是市民間文學研究協會會員。發表過小說,散文,民間故事,民謠等。獲得過蒐集整理二等獎,徵文三等獎,新農村大喇叭熱心聽眾獎。曾經在《北方農村報》、《農家女雜誌》、《中國當代優秀作家散文選》、《作家美文》、《中國視窗》等十幾家紙媒網刊發表過作品近百篇。其作品風格;淳樸、純淨、文筆流暢、情感細膩,刻畫人物生動鮮明,鄉土氣息濃厚,有一種自然之美。現為正定民俗散文學會會員、河北名人名企文學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