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什麼時候用”以及“怎麼用”很有講究

生薑治病 |“什麼時候用”以及“怎麼用”很有講究

生薑治病 |“什麼時候用”以及“怎麼用”很有講究

生薑治病 |“什麼時候用”以及“怎麼用”很有講究

生薑治病 |“什麼時候用”以及“怎麼用”很有講究

生薑能入藥, 當人們感冒、痛經時,平時做菜時用的生薑常被委以重任。事實上,生薑治病不像做菜那麼簡單,“什麼時候用”以及“怎麼用”是很有講究的。

治感冒,“薑湯”不如“蔥白湯”

人們最熟悉的就是生薑能治感冒,從過去的“紅糖姜水”到現在的“可樂薑湯”,不管是哪一種,它們治療的感冒,都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次感冒沒有嗓子疼,更不能有扁桃體的紅腫,如果在這兩種情況下喝了薑湯或者薑汁可樂,嗓子痛會加重,甚至掀起一場燎原之火。

因為姜是溫性的,而且比較燥,確實可以驅寒,但前提是這個受寒的人沒有內熱,否則姜就會助燃內熱,讓風寒感冒變成了“寒包火”。而且放的時間越長、越幹、越老的姜,上火的程度越大,因為變幹之後的姜,熱性增加了。

就是因為姜的這個特點,治療受寒的感冒,在古往今來的名方中,並沒有用“薑湯”治病的記錄,而是用的蔥白。《傷寒論》中就有個名方叫“蔥豉湯”,其中的蔥,就是普通大蔥的蔥白。如果是著涼,渾身發緊、頭疼鼻塞、流清鼻涕,即便有嗓子疼的症狀,也可以服用“蔥鼓湯”。

蔥白和姜都是溫性的,但蔥白是溫潤,而姜是溫燥,所以很少有人因為吃大蔥而上火,但一塊老薑就會讓人口乾舌燥。

治水腫,生薑一定要帶皮吃

我們做菜時用生薑一般都會刮皮,事實上講究的廚師多要求帶皮吃。在中醫裡,入藥治療水腫的時候,生薑也是一定要帶皮的,甚至是直接用生薑皮。

有個名方叫“五皮飲”,治療各種水腫,包括腎炎水腫、妊娠水腫、經期水腫甚至腹水,其中用到了陳皮9克、茯苓皮24克、生薑皮6克、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雖然組方簡單,沒有什麼昂貴的藥材,但確實可以通過健脾利水有效消腫。

中醫認為,這五種“皮”可以解決皮毛、體表的問題。除了浮腫,還有長在皮膚上的蕁麻疹,很多名醫也以此方為基礎。因此,如果想通過生薑透表發汗,特別是治療剛剛得的感冒,解決體表病患,生薑一定要帶著皮。

食療中,冬瓜湯經常被用來消腫,1到2斤冬瓜可以配上紅豆和薏米各20克,與此同時,最好放一大塊姜,其中冬瓜和生薑都是要帶皮的,這樣煮出來的冬瓜湯稍加調味,可以作為治療水腫時的輔助。包括慢性腎炎、慢性肝炎導致的水腫,也包括月經前雌激素紊亂導致的水腫,特別是晨起的眼皮腫、臉腫,都適合用食療。

治渾身疼,生薑必須用足量

《傷寒論》研究大家劉渡舟先生,曾治療過一個分娩20多天、因為受涼而渾身疼痛的產婦。劉老認為其是產後氣血虛,寒氣乘虛而入。之前給產婦看病的醫生也清楚這點,也用到了補氣養血方,但均無效。劉老的學生遵劉老意,用到了《傷寒論》的“桂枝新加湯”,居然也無效。

劉老問:方子裡的生薑用了多少?學生回答說,因為擔心姜多了太辣,所以只用了3小片。劉老更方時,其他藥都不變,只是將生薑加到了15克。結果病人吃了兩服藥,疼痛就大減,三服藥後,徹底痊癒。

這就是生薑的功勞。因為補氣養血的藥物,必須由生薑來推動才能達到體表,如果生薑的用量不夠,補氣養血的藥物不能抵達病所,疼痛自然難消,而張仲景的原方中,生薑的用量是最多的。

因此,生薑適用於治療渾身疼,如果因為感冒而渾身疼痛,但本身體質很壯實,這個時候最好用老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薑母”。因為老薑生長時間長,發散之力比生薑強,這與增加生薑的用量是一個原理;如果體質本身偏弱, 老薑就不適合,因為偏弱的體質承受不住過度的發散。

被人小看的生薑之所以有如此療效,因為它是溫性的,醫生就是藉助其辛溫走竄之力,將其他藥物帶到導致渾身疼痛的肌肉甚至體表,如果生薑用少了,藥力帶不到,止痛效果就要打折扣。

只可惜這個湯藥沒有相應的中成藥,如果除了渾身疼痛,舌頭顏色還很淡,舌苔也不厚膩,由裡而外都是明顯的虛相,可以用帶皮的姜15-20克,煎薑湯後,送服中成藥“十全大補丸”或者“八珍丸”,這兩個藥都是補氣養血的,只是其中沒有生薑, 所以用薑湯幫助其藥力抵達病所。 文/佟彤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