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李叔同皈依佛門後,2位淚灑西湖傷心離去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半世繁華半世僧,人間再無李叔同。

在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李叔同是所有人公認的奇才。

在38歲的黃金年齡,他放下一切塵緣,拋下西湖邊痛哭挽留的2位夫人,毅然皈依佛門,從此再未踏足紅塵。

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不見了父親,亂世之中,那2位傷心離去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我們從李叔同其人其事說起。

01

整個文化界神一般的存在

李叔同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最早將音樂、鋼琴、油畫、話劇引入國內,在音樂、書法、美術、戲劇、話劇、佛法等方面造詣深厚,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

仰慕者、追求者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

李叔同皈依佛門後,2位淚灑西湖傷心離去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林語堂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

魯迅在得到李叔同的題字後說: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解放之初,總理對曹禺說: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

02

生而為人,絕世而立

19世紀末,在津門鉅富李家,李叔同呱呱墜地,從此落入凡間。

他的父親李世珍,樂善好施,極愛佛禪,有李善人之名,對幼年的李叔同影響很大。小小年紀便跟著誦讀《金剛經》,佛根深埋於心。

21歲那年,李叔同考進南洋公學,師從蔡元培。那時的他,早已飽讀詩書,才華橫溢,鋒芒畢露。

精通書法篆刻,就聯合上海書畫界名家,成立書畫公會;畫技高超,就和好友合辦《書畫報》;酷愛聽戲,就親自粉墨登臺高唱《黃天霸》。

詩酒癲狂,少年得意,非常孤傲。

03

反思人生,東渡扶桑

25歲那年,李叔同的母親突然病逝,猶如當頭一棒,對他打擊甚大。失落之下,李叔同開始反思人生。

維新之際,激情四射的行為並不能救國救民,唯有以藝術開啟民智,或許才是真正救國救民之道。

完成激烈的思想碰撞,李叔同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輪渡。

李叔同皈依佛門後,2位淚灑西湖傷心離去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在日本讀書時,他極為勤奮,惜時如金。

有一次,李叔同與友人相約8點會面。對方只遲到了5分鐘,他便拒絕開門,打開窗戶說:今天你遲到了5分鐘,現在我已沒有空餘的時間了,改天再約吧。

正是在這種近乎嚴苛的自律下,李叔同各項修為日漸精進。

04

一曲《送別歌》傳唱至今

1911年,李叔同學成歸國。

他深刻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認為只有用藝術之美,才能革除封建的糟粕,為國民開啟新生活。

為此,李叔同先後輾轉於天津、上海、浙江等地任教,悉心向學生傳授知識,並創作了大量書畫、音樂作品,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人不知,無人不會的《送別歌》便誕於此間。

《送別歌》的曲調取自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傳到日本後,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以原曲調填上日文,作成《旅愁》。在日本留學期間,李叔同非常喜歡《旅愁》這首歌曲,經常不自覺地哼唱。

在送別友人許幻園時,李叔同百感交集,含著熱淚,以捷克作曲家改編的原曲調為基礎,一氣呵成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傳世佳作。

這首歌被數代中國人傳唱至今。

多年後,朴樹在翻唱《送別歌》時說:如果這是我寫出來的歌詞,讓我當場死在這兒都行……

05

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佛說:放下紅塵之事得人間大道,好淬鍊舍利子得正菩提!

幼年積攢下的佛法淵源,讓李叔同的皈依之心日盛。

李叔同皈依佛門後,2位淚灑西湖傷心離去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1918年6月末的一天晚上,38歲的李叔同將門生豐子愷等人叫到身邊說:我要入山出家。

學生問他:老師出家何為?

李叔同淡淡地說:無所為。

學生再問:忍拋骨肉乎?

他說:人事無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拋又安可得?

從此,滾滾紅塵裡少了一位翩翩公子,佛門裡,多了一位“弘一法師”。

他從絢爛至極歸於平淡。

剃度之後,李叔同苦心研習佛法,鑽研《四分律》和南山律,花4年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此書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弘揚佛法,合為精心撰述的兩大名著。

自始至終,弘一法師以戒為師,每日只吃兩餐,過午不食。他衣不過三,寒冬也只一件百衲衣,一雙僧鞋,穿了幾十年。

在當時,只要提到弘一法師的大名,再是狂狷疏傲之人,也只能靜目仰視。

一代嬌子化身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被佛教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06

不負如來卻負卿

李叔同的皈依之念,源於根起於興,對萬般紅塵之事均提前無所安排。

本是塵世人,又如何了無牽掛?

李叔同皈依佛門後,2位淚灑西湖傷心離去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18歲那年,李叔同由母親做主,娶了經營茶葉生意的俞家之女為妻。之後,他和俞氏有3個兒子。除大兒子不幸夭折,李叔同出家時,兩個孩子都尚未成年。

此外,在日留學期間,李叔同專門僱了一名日本女孩做畫室模特。這個溫良謙恭的女子,關於她的文字記載很少,有人猜她叫福基,也有人叫她雪子,更多人則是叫她誠子。

火熱的青春年華,無數個日子的相陪相伴,李叔同和誠子不出意外地相愛了。

李叔同回國後,誠子不遠千里追隨而至。李叔同先是把她安置在了上海。後來,他南下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就職繪畫及音樂老師,每週能與誠子相聚一次,她的笑容裡盡是滿足。

就這樣相續了6年。

當李叔同義無反顧地走入杭州虎跑定慧寺時,誠子還在上海期盼著週末相聚。

相見時難別亦難,或許不告而別才最難忘。

07

放下你,非我薄情

李叔同皈依前,託老友楊白民轉交給誠子一封信。

原文摘錄如下:

……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意,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的。……人生短暫數十載,大限總是要來,如今不過是將它提前罷了,我們是早晚要分別的,願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禱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唸佛的洪名。

關於誠子前往杭州尋找李叔同的情節,楊白民曾有一段描述:他帶著誠子來到了杭州虎跑寺。會面的地點在西湖邊的某家旅館裡。交談中,李叔同送給誠子一塊手錶,並勸她回日本去。

之後,李叔同就僱了一葉輕舟,離岸而去。誠子望著漸漸遠去的小船失聲痛哭。

關於俞氏尋找李叔同的情節,他的另一好友黃炎培在一篇文章中也有一段描述:叔同的夫人到上海,……要求叔同到岳廟前臨湖素食店共餐。終席,叔同從不自動發一言。

飯罷,叔同即告辭歸廟。船開行了,叔同最後依然不一顧,叔同夫人大哭而歸。

08

悲欣交集,各自安好

1942年10月,63歲的弘一法師在經文佛號中圓寂。

過七之後,靈龕在承天寺化盡,留下了一千八百多枚舍利。

圓寂前三天,弘一法師提筆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大字,題完這四個字後,又補題了“見觀經”三字,至今仍令世人悵然。

李叔同皈依佛門後,2位淚灑西湖傷心離去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菩薩度生,中流兩岸不居,弘一大師以身示範,攝唸佛人歸於淨土,“悲欣交集”正體現了他度生的本懷。

大師走了,帶著世人無限敬仰終成正果,而他未了的塵緣—兩位夫人和兩個兒子後來怎麼樣了?

在李叔同出家4年後,他的中國妻子俞氏即病逝天津。當時他的長子李準22歲,次子李端18歲。

據李端晚年回憶:李叔同出家後,俞氏學習了兩年繡花,意在排遣寂寞,自食其力。以後,又在家中辦了一個繡花補習班。但時間不長,學生們畢業後陸續離去。她沒有再招生,不久便病逝。

此後,李端和哥哥李準分了家,並遷居北京,一走幾十年,至今沒有音信聯繫。他先後做過圖書管理員、出納、服裝廠工人,解放後留用轉到化工站工作,直到1970年退休。

至於李叔同的日本夫人誠子,與李叔同傷心分手後,不久後離開上海返回日本,再無絲毫消息。

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