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棗強縣探索建立“互聯網+督查”新模式

近年來,棗強縣以互聯網思維創新督查手段,著力在推進高效能督查上下功夫,探索建立了“電子督查管理系統”,實現了督查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和無紙化網絡督查,形成了督查有力、監管有序的“互聯網+督查”新模式。

聚焦“全過程”,建立“網絡化”清單。電子督查管理平臺將所有督查事項以臺賬形式“掛”到網上,把各單位抓改革、謀發展、促落實的力量有機聯通,形成合力,確保推進政策落地和工作落實全程聯動、同頻共振。一是建立電子臺賬。將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項工作、亮點工作、改革工作等方面的重點任務,逐一按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具體責任人以及工作目標、時間節點、完成期限等事項,全部納入電子督查系統管理,對工作進度進行實時“直播”。二是構建立體管理。縣委督查室對電子督查系統進行直接管理,構成第一級管理層面;將縣內83個單位劃分為“黨群部門、政府部門、鄉鎮及開發區、企事業單位”4個序列,每序列分別由1名督查人員負責聯絡,構成第二級管理層面;藉助電子督查系統短信功能與全縣各單位83名督查聯絡員建立點對面傘狀銜接,如遇緊急情況可直接聯繫相關單位一把手,構成第三級管理層面。這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模式,為確保督辦事項落實打下了堅實基礎。三是定期催報進展。每週電子督查系統自動將各鄉鎮、部門上週所上報工作進展情況字體統一變更為灰色,提醒一線督查聯絡員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更新單位承辦事項的本週進展情況,工作進展上報後字體由灰色變為常規黑色。四是嚴格審核把關。由督查室負責對各單位上報情況進行審核,各責任單位每週上報狀態,分別用綠色標識、紅色標識進行標註,綠色標識表示審核通過,紅色標識表示未審核通過。未通過審核的單位說明其上報進展情況與督查部門掌握的實際情況不一致,督查人員將立即與承擔任務的直接責任人進行反饋、溝通,直至核准通過。

聚焦“全時段”,強化“快反應”機制。為從根本上解決傳統督查反饋速度慢、形式單、表述難、內容繁的問題,電子督查管理系統對不能按時完成的,自動以短信、彈窗、圖標等形式進行提醒與預警,被提醒預警的事項還分別設置了黃燈、橙燈、紅燈閃爍,使相關責任單位時刻懸上警示鐘,一舉扭轉了“領導催一催、部門動一動,領導不催、部門不動”的工作疲態。一是自動提醒。按照時間節點,對工作推進遲緩、完成進度在60%以上的,系統自動提醒分管縣領導、責任單位及具體責任人,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採取強力舉措,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並給予黃燈標識,直至跟上時間進度。二是及時預警。對工作進度完成在60%以下的,系統自動對責任單位啟動一級預警,並給予橙燈標識;對一級預警後1個月,仍然沒有跟上時間進度,自動啟動二級預警並給予紅燈標識,由紀委書記對單位一把手和分管負責人進行約談,要求限期整改到位。三是適時問責。對於二級預警兩個月整改期限內,仍然沒有跟上時間進度要求的,啟動巡察問責機制,由縣委巡察辦組成巡察組,進駐責任單位進行問責。每次巡察必須問責單位一把手和1名以上主管人員。

聚焦“全方位”,形成“大督查”格局。為打破傳統督查工作“事不清”、“責不明”、“落不實”辦理效率不高的瓶頸,對落實情況實行全方位實時督查督辦網絡監管模式,有效擴大了督查事項的覆蓋面,激發了推動工作務求實效的活力。一是當好“千里眼”。在藉助電子督查系統梳理督辦事項的同時,可隨時將領導會議部署、批辦意見以及關注熱點和落實難點問題,在“信息發佈”欄將具體督查情況以通知通報形式進行發佈,直接準確地反映工作推進落實實際情況,實現時時督辦、時時通報。縣級領導可通過移動終端實時查看工作推進情況,點選圖影鏈接,查看相關數據、圖片、佐證材料,並對存在問題進行批示、指導,有效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整改落實。二是當好“聽診器”。電子督查系統本著快捷、高效的原則,要求各單位隨時將工作推進落實情況上傳電子督查系統,第一時間將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難點、痛點、堵點反映給領導,為領導及時掌握工作推進落實情況及最終決策提供最真實的依據。三是當好“小鬧鐘”。督查室通過電子督查系統,對各類工作動態信息進行電子審核、評分、反饋、提醒、預警等快捷管理,在各責任單位所負責工作出現進展緩慢或接近完成時限等情況時,系統會自動以短信形式向牽頭縣領導、責任單位一把手、具體責任人發送提醒類、預警類、催辦類等信息,確保各項按時按計劃有序推進,有效地規避了人為督查的隨意性,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今年以來,棗強縣委通過“互聯網+督查”方式共發出督查任務800餘項,收到進展情況6000餘條,發送短信1200餘條,先後有45個單位87項工作被提醒預警,為全縣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