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村民扎300米竹竿給村裡通“腸道”,小孩搶著下井抓魚,500年未斷


每年的農曆的九月初六,篁村都會舉辦一次通暗渠的全村大掃除,每家每戶義務都出一個勞動力,在村中長者的安排下,按照不同的分工進行,有的負責挖開暗渠、有的負責水井清淤、有的負責製作工具,全村人一起努力用一天時間疏導村裡明代留下來的暗渠,讓水井和水塘的水更加清澈。

篁村是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的一個古村落,離縣城四十多公里,被群山環抱,是余姓家族的聚居地。篁村始建於南宋,現在村中的村落格局主要形成於明代,村中目前還保留著40多棟明清古建築。

徽派建築多木磚結構,為了防火,因此村中修了很多水井和水塘,它們彼此通過村裡的暗渠相連,形成流動的活水。村民先要一口井一口井的把水抽乾,以前這一天都是村裡很重要的日子,雖然一家義務出一個勞動力,但以前水井的水全靠人工一桶一桶抽乾,現在有了抽水機,抽完一口井的水只要十分鐘。


水井抽完水,就是清淤,這個得借用梯子,人工下去把泥土全部運出來,水井內空間狹小,多數情況下,靠一個人勺子或者手清理。

以前水井清淤的時候,小朋友都想爭先下井,村裡的整個暗渠與和相連,水井裡經常會有魚蝦,下井挖泥,其實就是下去抓魚,這個髒活其實是個很大的福利。

在水井清淤的同時,村中的老藝人準備著下午同暗渠的竹竿,把竹子削成扁狀的竹竿。

從村頭村外需要近百根竹竿,每根竹子的寬度都有一定要求,暗渠好比村中的“腸道”,這些竹杆就是疏通腸道的利器。

用麻繩把每個竹竿首尾捆紮一起,村民去村尾排隊,把竹子伸進暗渠,這個動作有點類似東北的冬天在冰面捕魚的情景。用竹竿疏通是一個力氣活,竿相連有300米長,也需要全村人的齊心協力。

從村尾開始,竹子伸進暗渠裡,然後借用人力一點一點向村口的暗渠出口前進,那個地方堵了,就挖開及時清理。

被清理出來的淤泥統一運出村倒到菜地裡,這是肥沃的土壤,村民用來種菜,也不浪費。

村裡清理後的水塘變得很乾淨,等過了一個晚上,村裡的水井和水塘都會恢復到原來的水位。村裡人很自豪的說整個婺源縣就只有他們村有這個傳統,五百年沒斷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