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閒談宋朝、明朝、清朝的王爺待遇

每個朝代都有王爺的存在,可以說宋朝明朝清朝三個朝代的王爺制度是非常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縱觀整個歷史,除宋明清三朝外,其他朝代的王爺要麼牛的不行,動不動起個兵造個反什麼的,要麼有實際封地權力的,稱霸一方。而這三個朝代,其中

宋朝是典型的窮、清朝是典型的富,明朝是待遇最好的。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後宮龐大,那麼皇帝的孩子也不少,皇位只有一個,其餘的子孫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開始了分封制,把其他的子孫都分成王爺,掌握一部分的領地,因為就是我們所說的藩王,在這些藩王之中,他們有的很強大,也有很弱小,分封制的初衷是為了讓藩王守護朝廷,共同抵禦外敵,但歷史證明藩王的權力過大,最終大都會起兵造反,攻打朝廷。所以不給權利限制王爺權力就是每個皇帝上臺的後的每日思考題以及必答題;另一方面,在一個號稱以孝治天下的國度,皇帝不可能公開自己對宗室的猜忌之心,他也沒那麼傻,不然怎麼說帝王心術呢,但是不給政治權力,那豐厚的待遇就是一定要給的。

閒談宋朝、明朝、清朝的王爺待遇

宋朝

宋朝的的第一個皇帝是趙匡胤,他是被自己的屬下強推到皇帝位置上的,黃袍加身迫不得已而造反。正是因為他當上皇帝的途徑不一樣,所以趙匡胤明白軍隊是強大的武器,不能讓別人掌握,歷史上著名的典故杯酒釋兵權就是說的趙匡胤讓以前自己的下屬,全部交出兵權,回家養老去了。換句話說,雖然他那些屬下們的功勞赫赫,但是應該封王拜侯,但是趙光胤只是給予他們封號,沒有一絲一毫的領地與軍隊。對於皇室也是如此,北宋實行限制宗室活動空間的政策,沒有領土與軍隊,宗室成員基本被侷限在開封城裡每月領,就是出個城也要提交申請備案,但是美其名曰保護安全!

趙匡胤這人還特別大方北宋對官員相當優厚的,官員俸祿之厚,在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中是數一數二的,所以可以想像王爺的待遇那也是相當可觀的;因此國家的財政負擔也是大的,到了宋英宗的時代,宗室每個月的開支是70000緡,而宋代的官員待遇雖然號稱優厚,但整個首都官員的開支,則不過40000緡而已,就這樣宗室人口不斷增加。但是耐不住國家花錢多啊,唉……

第一: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年代

,文人的地位那是相當高的,因此很少有人去選擇參軍,參軍這條道路因為在他們看來當兵是窮苦人家吃不飽飯才會去做的事情,而真正的高貴的人是不會去參軍的。所以宋朝就和周邊的金元夏打架都打不過,就簽訂了和平條約,花錢買和平。

第二:無用的兵多,養一群戰鬥力不強的,戰敗,就增兵,再戰敗,於是再增兵,就這樣軍餉就增加。

第三:為了防止朋黨,設的機構太多,無用的官太多,給這樣官員發俸祿的錢就增加了。

就這樣國家需要錢,那些文人就開始打這些宗室的主意了,於是王安石變法時,宗室的待遇進行了改革,王安石宣佈削減疏遠宗室的待遇,但允許他們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去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斷了生計了,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啊!

宋徽宗時代,失去皇糧的疏遠宗室的悲慘生活不斷傳到皇帝耳中,而且顯然,大批這樣的宗室滯留在京師,會引發無數的治安問題。最後,蔡京提議,在京師以外撥出土地,給予一定待遇,把孤苦無依的宗室遷過去居住。這算不算一個合理的政策難以判斷,因為不久之後,金人掃蕩了中原,數以千計的宗室死亡或者被擄往北方。這個悲慘的事實倒是令大宋主管財政的官員鬆了一口氣,因為一大筆開支從此省了下來。所以至此宋朝王爺的窮就蓋棺定論了。

閒談宋朝、明朝、清朝的王爺待遇

明朝一開始朱元璋為了防止驕兵悍將擁有太多權力,再加上天下初定,不安定因素存在,把兒子分封為王去鎮守四方,不但可以穩固統治,更加可以最快的把兵權進行集中。但是到了建文帝發生靖難之役,最後到明成祖朱棣時才裁撤分封,親王封國後到了一定年齡,必須出到封國,以後非奉詔不得進京。王爺只有封地,無實權,經濟上,藩王不僅終身有俸祿,而且待遇很優厚;明朝藩王待遇的最大特點就是世襲罔替,也就是說不降爵的傳遞,同時藩王還不需要承擔相應義務,又享有很大的經濟特權;但是藩王在封地也有許多限制,如不得相見;不得擅離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請,得到允許後才能成行;如無故出城遊玩,地方官要及時上奏,有關官員全部從重杖罪,文官直至罷官,武官降級調邊疆;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會有司飲酒;王府發放一應事務,地方官要立即奏聞,必待欽準,方許奉行,否則治以重罪。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舉人、落職知縣等擔任,成了位置閒散之地。

對宗室的約束還有:不得預四民之業,仕宦永絕,農商莫通。不得到京師,如有出城越關到京師的,即奏請先革為庶人,然後發往鳳陽高牆圈禁,同行之人,發往極邊的衛所永遠充軍。宗室不得擅離境外,有居住鄉村者,雖百里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畫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鎖,下審理所,定罪議罰。從郡王至儀賓以下,不得與文武官員往來交結及歲時宴會。請名、請婚也很嚴格,未經請準,只能呼乳名,不得婚嫁,以致走京遊棍以請名、請婚為由乘機勒索宗室錢財,導致許多宗室壯年以後都未能請到名字、成婚。

由於宗藩條例多,宗室動輒得咎,被廢為庶人的不少。藩王勢力經過多次、多方面的削奪之後,已絕對不能與皇權對抗,內部武力奪位的可能性在正德以後已經消失。那些好飲醇酒、近婦人的藩王,因其對朝廷沒有威脅而被稱為“賢王”,受到獎勵,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明朝在滅亡的時候,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宗室子弟數也數不清楚。宗室成了不農不仕、啖民脂膏、被軟禁於封地內的典型寄生階層;

但是終明一朝,王爺的待遇那也是相當好的。

閒談宋朝、明朝、清朝的王爺待遇

清朝的襲爵制度“遞降襲爵”,如果沒有特殊的功勞受到皇上的再次嘉獎,每傳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級,直到親王降到鎮國公、郡王降到輔國公為止不再下降。清朝除去蒙古世襲罔替的王爵外,清庭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也就是十二位,其中八位是依靠開國初期赫赫戰功而封的,還有四位是開國以後恩封的鐵帽子王。

而且清朝不論是世襲的鐵帽子王還是一般親王依次傳遞降爵,都是兒子中一個人繼承,其他兒子最多成為郡王下一等的貝勒。

像清朝歷史上也就是因為雍正帝對於十三弟胤祥特別恩寵,所以特地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給了胤祥,允許他在兒子中隨意指封一人,一般情況下親王的兒子是不會像明朝那樣嫡長子世襲,其他兒子成為郡王的。

而清朝對於王爺們的管理跟明朝也完全不同,他們是將王爺們都圈在北京城中,除非皇帝給某位王爺派任務,否則王爺們就只能待在北京城中。當時的北京城可沒現在這麼大,王爺們被圈在裡面很是不自由,而清朝的皇帝們基本都很勤政,很少需要王爺們幫忙處理朝政,所以這些王爺們也是閒得很。於是北京城中出現了大量提籠架鳥無所事事的八旗子弟。不能出門,這些有國家養著的王爺們就發明了各種好玩的事情,就整天把心思放在玩上了。

清王朝繁榮的時候,這些王爺的生活很瀟灑、滋潤的,一大堆的丫鬟喝太監伺候著,花不完的錢,時不時就出去玩一玩,吃的最好吃的美食,穿著最好的綾羅綢緞,住著裝修豪華的王府。在整個國家中,除了皇帝,他們應該就是最有錢的人了,他們拿著他們的俸祿來維持自己的日常的奢侈花費。

順治年間,規定親王每年的俸祿是一萬兩白銀,另外還有1萬石糧食。郡王是親王的一半,只有5000兩白銀,5000石糧食。除此之外如果王爺在朝中擔任官職,還有另外的補貼。但是與朝廷命官比起來,已經很好了。要知道當時的一品大員每年的俸祿只有一百八十兩白銀和180石米。可見王爺的待遇是多麼的優厚。。古代的一兩銀子在現在的話就是450元,一輛銀子等於1000文,乾隆年間,一斤魚20文,一斤豬肉35文,雞蛋30文一斤,這是物價水平較為穩定的時期。清王朝王爺一年的工資在現在摺合成人民幣也就是400萬到800萬的樣子,當然這筆數字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但是,王爺的錢財並不侷限於從國家發的俸祿中來。那些王爺一般都是皇帝的兒子或者是兄弟,因此皇帝並不會虧待他們;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都有豐厚的賞賜。他們本身就是家財萬貫的地主階級,僅僅依靠手中所有的田地就能取得鉅額的收入了。

再者我們都知道,清王朝的腐敗是出了名的,那麼作為一位王爺,可能勾勾手指就能擁有鉅額的不法收入。由於王爺都是皇帝的親家,一般不要太過分,都會裝作沒有發現。這樣又助長這些王爺的私慾,他們開始做起了官商勾結的勾當。他們開始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腰包裝滿,就這樣清朝的王爺成為了皇帝之下的做大地主,再加上地位也高,因為不管有沒有擔任官職,王爺身份都會得到百官的尊重。最好的例子就是乾隆的弟弟,號稱荒唐王爺的弘晝,和嘉慶的弟弟慶親王永璘。所以清朝的王爺也最瀟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