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大慧寺


大慧寺,俗稱大佛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大慧寺路11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廟。該寺始建於明朝正德八年,曾於萬曆二十年和清朝乾隆二十二年重修。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慧寺建於明正德八年,是時任司禮監太監張雄創建。因寺內大悲寶殿中有一座高10餘米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銅立像,故民間又俗稱大佛寺。嘉靖年間,該寺東側增建佑聖觀,大慧寺和佑聖觀共有183間房屋,佔地421畝。因明世宗崇尚道教,宦官們擔心大慧寺被毀,遂在大慧寺北側又增建了一座真武廟。萬曆二十年,大慧寺得以重修。

清末光緒年間以後,大慧寺逐漸荒廢。1937年,寺內的觀音立像不翼而飛,隨後寺內補塑了一座木胎瀝粉描彩立佛和兩尊脅侍菩薩。1949年時,大慧寺僅剩山門、門前照壁、東西配殿和一座大悲寶殿,此後由於年久失修,僅存大悲寶殿,其餘建築全部湮滅。1957年,大慧寺被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德國女攝影家赫達·莫里遜曾經拍攝了幾十張大慧寺的照片,是目前能見到的大慧寺原貌珍貴影像。大慧寺的雕塑主要以一尊高大的千手觀音立像及兩尊脅侍菩薩為主體,環襯二十八部眾,組合成一組完整的宗教人物群體。千手觀音立像,原是一尊高5丈的銅佛,日本侵華時期被毀。同時期又補塑了這尊木胎瀝粉描繪的千手觀音泥塑像,及兩尊脅侍菩薩。

28尊明代重彩裝鑾的彩塑造像環列於壁畫前的漢白玉雕刻的須彌座上。塑像皆高約3米,須彌座高1.1米。呈橫列陣容,拱立於大殿中央主尊周圍,氣勢宏偉,繪塑精美。50年代文物普查時定名其為“24諸天”。諸天起源於印度,到中國明代,增加4位,成為24諸天,而大慧寺竟有28諸天。

28尊彩色塑像的色彩、裝鑾濃重,以硃砂、黃丹、雄黃等礦物質原料為主,大量參用赤金、白銀,形成富麗輝煌、金彩璀璨的藝術效果。另外,“開臉”的成功不可低估,28尊彩色塑像尊尊個性鮮明的性格和生動豐富的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面部形象充分揭示的。形態生動逼真,充分顯示了明代彩塑的藝術魅力。


大慧寺的建築、彩塑、壁畫是明代三大藝術的傑出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