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面對“以命換子”的選擇 醫生是“弱勢群體”

接受“修心換肺”手術278天后,2019年4月1日下午,吳夢去世了。

吳夢是一位肺動脈高壓患者。在藥物的維持下,她可以正常生活,唯獨懷孕除外——這是所有肺動脈病人都不可逾越的紅線。

但重組家庭後,年逾四旬的吳夢不顧醫生的強烈反對,還是決定要個孩子。在生產11天后,吳夢被迫接受了“修心換肺”手術。她的選擇是否“合情”,引發了輿論的持續關注以及部分網友的非議。

她的主治醫生、國內頂級肺移植專家陳靜瑜教授,曾親自撰文,明確表達對吳夢選擇的不認同。在吳夢去世後,陳靜瑜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惋惜:“醫生可以救人的身體,但救不了心靈。”

主治醫生:我不想有這種突破

面對勸阻她生產的醫生,吳夢似乎準備的很充分,2018年4月,她不僅事先寫好免責聲明,甚至還安排好了身後事。

在我國,對醫院的孕產婦死亡制定了嚴格的考核制度,產婦若在產後42天內死亡,醫院要接受調查。

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著名胸外科專家,被譽為“中國肺移植第一人”的陳靜瑜醫生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我們不想有這種突破”。

在經歷剖宮產及“修心換肺”兩臺手術後,吳夢成功生下孩子並奇蹟般活了下來。她似乎贏了,但卻付出巨大的身體代價。醫生們強調:吳夢的“奇蹟”是個例,不能複製。“就算這項手術是個突破,也是一個無奈的、糾結的突破”。

更讓醫護人員生氣的是,吳夢剖宮產前錄製的一段視頻。其中有鼓勵其他肺動脈高壓病人像她一樣結婚、懷孕、生孩子的內容。

陳靜瑜急切地希望打消其他肺動脈高壓患者懷孕、生子的念頭,他聯繫了媒體,8月初還自己寫了一篇題為《沉重揪心的世界首例產婦肺移植》的文章,敘述吳夢的經歷,著重強調了 肺動脈高壓病人懷孕的風險。

面对“以命换子”的选择 医生是“弱势群体”

他覺得醫院和醫生,被產婦以愛的名義綁架了,在文章的末尾,他寫著:“這類世界第一的手術我希望到此為止僅此一例,今後永遠不再有。”

“以命換子”大有人在

在我國,像吳夢這樣以命為賭注生孩子的人並非少數。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以高危產婦人數與活產數之比來計算,近年來我國高危產婦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從1996年的7.3%到2016年的24.7%,20年間增長到原先的3倍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院長嚴松彪曾在節目中透露,2017年北京婦產醫院分娩的孕產婦中,有超過80%屬於高危人群。

口碑醫療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生日”一集講述了一群高危產婦以命換子的故事。這些特殊的母親,患有不同的疾病,她們本不該懷孕,卻因為種種原因躺在了產科的重症監護室裡。

最令人唏噓的,是其中一位25歲的產婦吳瑩的故事。這位產婦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伴重度肺動脈高壓。懷孕生子有可能會讓她心臟大大超出負荷。結婚兩年,兩次流產,這是第三次懷孕。丈夫、父母、公婆都反對她生孩子,但“人生要圓滿,就是要有個孩子”成為她的執念,她不顧勸阻,堅持要生下這個孩子。生下孩子第八天,她因肺部嚴重感染,不幸離世……

節目播出後,這場以“母愛的偉大”押注的賭局,引發巨大爭議。網友質疑為何時代發展的當下,還有這種老舊觀念存在。

面对“以命换子”的选择 医生是“弱势群体”

除了吳瑩外,該集紀錄片還講述了四次嘗試試管嬰兒均失敗仍再次嘗試的高齡孕婦、腦積水佔據大腦三分之一分娩前需先做開顱手術的孕婦、患有嚴重心臟病的孕婦為了生孩子不惜一切、鍥而不捨的故事。

該集紀錄片拍攝所在醫院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該院副院長張繼東坦言:生命權最重要,活著才有生育的可能。

陳靜瑜:醫生可以救身體,救不了心靈

吳夢生產後曾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段話回應大家的質疑:“無數的人問我,為什麼要冒死生這個孩子?我的回答是,愛……”

但吳夢的主治醫師陳靜瑜教授在她去世後,談到吳夢的死因時這樣寫道:吳夢術後享受了很短暫的母子快樂時光,但肺移植術後免疫抑制容易誘發感染,所以受者必須遵守醫囑加強隨訪,但吳夢是位極度“作”而“自信”的女人。她對醫生抗感染用藥不信任,覺得術後花費多(客觀上第一次肺移植費用多,許多費用無法報銷),她拒絕必須的用藥治療,導致雙肺反覆感染,誘發慢性排斥,她甚至不遵醫囑不吃排異藥。請精神科醫生會診有性格分裂,她在我決定二次移植時寫給我的信中也覺得只有神能救她,而不是醫生。我最後也很無奈,覺得自己一心赴救只能救她身體的疾病,但救不了她的心靈。順便提一下從科學角度,產婦先心伴肺動脈高壓修心換肺本身的移植手術沒有錯,吳夢以後的第二例同樣病情的產婦術後生存質量很好。唉!願吳夢安息願她兒子健康快樂成長。

陳靜瑜還說,肺移植術前受者必須有心理醫生的評估,在國外如果心理醫生評估不達標,是不能做肺移植的。但吳夢第一次手術是一個非常緊急的情況下做,我希望她術後身心都得到康復。但面對再次移植手術,我猶豫了……

寫在後面

社會學家費孝通曾經說過中國的家庭是個延續性的事業社群。在傳統觀念當中,一個家庭要有孩子才圓滿,而且一定要生到男孩為止。這就是紀錄片裡那位高齡產婦的選擇,他已經剖腹生產了兩個女孩,還要再剖腹生產一個男孩。最後她的手術共出了10000ml的血,相當於她體內的血換了三遍,切掉了子宮才保住了她的性命。

這樣的觀念當然是荒謬的,人們是因為相愛才結婚,而不是為了生孩子才結婚。孩子應該是婚姻愛情的延續,而不是拿來做婚姻的維繫品。有多少人的確是愛孩子的,但是在這種愛裡,也包含著太多自私、慾望和佔有。

如果真的愛一個人不會因為她是否生育而決定是否愛她。當然如果兩個人真心相愛,也都有生育的慾望,擁有愛的結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愛優先於生育,妻子優先於孩子。沒有愛情孩子也只是讓婚姻撐下去,一個女性如果用命去換了孩子,自己不在了,這個家庭裡的父母、丈夫、孩子都會因為她的離去而悲痛,怎麼稱得上圓滿呢。

但是很顯然,樹立女性獨立思考的能力,或推廣更加包容的家庭觀和生育觀在當下中國依舊任重而道遠……

我們希望吳夢的離世和這集紀錄片衍生出的全民討論,能讓搏命求子的賭局再少一點。我們也希望女性能得到真正的生育選擇權,生或不生都出自本心。我們更希望整個社會能多一些寬容,沒有兒子或者沒有孩子都依舊能夠活得漂亮!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