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80後小夥愛上核雕:一個桃核賣8千


核雕是中國漢族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旭,遼寧省朝陽市一名80後大男孩,愛上了純手工核雕工藝,多年的業精於勤的鑽研,刻刀隨意在手裡轉動,達到了隨心創作的能力。在一元硬幣大小的桃核上,一幅幅生動的人物造像呈現在大家面前,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造像表情豐富,個性鮮明,髮絲皺紋衣褶指甲等清晰可見,令人歎為觀止。

圖為拍攝楊旭的核雕作品,作品栩栩如生,美輪美奐。楊旭說,之所以喜歡核雕,愛上核雕,是因為受祖父的影響,楊旭的祖父曾是雕花大師,年輕時經常來往於北京瀋陽之間,楊旭參軍退伍後就把主要精力撲在了核雕工藝上。

據瞭解,一個好的核雕要經過選料,清洗,開坯,細修,精雕,拋光等環節。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的核雕技法就盛行天下。楊旭說,他的作品大多采用本地的桃核,一般的野生的比較多,桃樹都是沒有經過嫁接的,桃核的種子都非常堅硬,而且盤出來的效果也接近瑪瑙化,非常堅硬。


楊旭展示經典作品,名為“一念之間”。楊旭說,這是他的桃核作品,其價格為8千元人民幣售出被買家收藏。楊旭說,核雕作品的成功率非常低,一百斤的桃核最終只能有斤能用上,十個桃核,最終雕刻成成品的寥寥無幾。

楊旭從事的是純手工雕刻,從來不借助放大鏡等輔助工具,一氣呵成。有時一坐就是一整天。據楊旭介紹,目前,核雕有的已進入了機制生產流水線中,但機制的作品死板,線條也特別硬。手工雕刻的每一刀都非常傳神,仔細觀看是有刀痕的,機器雕刻,它是有滑線的線痕,手工雕出作品是不可複製的。

雖然受到當下環境的影響,楊旭依然在堅守著他的手工雕刻工藝。掌握好核雕技藝,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楊旭的核雕主要以佛經造像為主,為此,他涉獵大量的有關佛像的書籍,有時人體解剖學也拿來讀一讀。


這是楊旭最小的核雕作品,材質為山棗核,是羅漢系列的作品之一,精細的刀工和麵部表情只能在放大鏡下才能看到,可見其功夫非同尋常。

形神兼備,活靈活現。這是楊旭的核雕作品鍾馗。楊旭說,每個作品都融入了個人的思想,也是獨一無二的。

核雕,刀很重要。楊旭說,作為一個好的工匠,必須自己得會做刀,甚至有一些雕一些細微的,得用上針,開刃得在放大鏡底下開,因為買來的工具,雕一些小細節有侷限性。所以,楊旭使用的100多把刀具中,很多刀具都是他自己研究製作。

因為喜歡才愛上了核雕,這是一生的選擇。楊旭一邊畫稿一邊介紹說,從喜歡到傾心鑽研,核雕已成為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雖然有時很孤獨,但看到自己精心創作的作品,心裡總是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楊旭的作品既有北方的粗獷,又有南方的細膩,在全國核雕界已小有名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2017年,在全國“匠心杯”文玩雕刻大賽中,楊旭憑著作品“一念之間”榮獲大賽銅獎。隨之而來,他的作品也陸續進入公眾視線之中。

藝術的背後是付出,詩行是汗水的澆築。核雕,要在燈光下完成,多年來,楊旭的視力也在經受著考驗,用眼過度致使視力下降。楊旭說,除了上班,休息時間都給了自己喜歡的核雕,不管未來怎樣,會把核雕作為一生的選擇,堅持走下去。視覺朝陽版權作品,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