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鎮江美食“京江臍”,傳統手藝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


今年63歲的趙抗美和丈夫竇桂保從小就跟隨母親學習製作京江臍,至今已有四十多個年頭。宋四英今年86歲的她在大運河邊做起了京江臍,這一做就是近六十年。但記者採訪中,竇桂保卻很是擔心這一傳統的糕點,將面臨沒有人可傳承的尷尬現狀。

京江臍是鎮江傳統茶食糕點中的名產,京江臍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說清初原為八角形狀,因為當時滿洲統治者忌諱,只好改成現在的六角形。

製作京江臍的訣竅全在手藝和火工上,前一天下午他先將加了油、鹽、食用鹼的麵粉和好讓它發酵一個晚上。

第二天早上5點左右,開始揉麵,把面揉成小團,呈饅頭樣,再用刀輕輕切成六角形,然後貼進爐壁烘烤,大約十五分鐘聞到香味就可以剷下了”, 竇桂保說。

才出爐的京江臍像立體雪花狀,六隻角稜角分明,吃起來鬆軟香脆。

現在他們夫妻倆每天將京江臍做好,由竇桂保的姐姐在辛豐鎮的菜場門口銷售,他的母親也會去幫忙。

現在有很多地方都是用機器製作京江臍,那樣做出來的口感和純手工製作的不好比,我們當地很多人特別愛吃我做的京江臍,甚至出國探親訪友都要來買上幾十個帶去呢”!竇桂保笑著告訴記者。

今年62歲的竇桂保,兒子在當地一家外資企業工作,每月工資有四五千,根本不願意接他的班繼續做京江臍,現在他們夫妻倆每天將京江臍做好,由竇桂保的姐姐在辛豐鎮的菜場門口銷售,他的母親也會去幫忙。隨著年齡的增長,竇桂保面臨著老手藝沒有人傳承下去。“我打算再做兩年就退休不做了”。竇桂保略顯難過的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