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技術創新與非技術從成本降低雙管齊下,拉近光伏平價上網腳步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後,中國光伏產業因為“531”新政的發佈迎來轉折,新政雖然放緩了光伏市場的增長速度,但是卻同時加速了光伏行業邁向平價上網的腳步。平價上網就意味著光伏發電的成本已經追平甚至低於傳統火電成本;平價上網就意味著光伏行業不再需要依靠補貼,可以憑藉自身優勢參與電力市場競爭。但是我國的光伏產業離平價上網依然有一段距離,成本還需要進一步下降。而在新政的引導之下,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已經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無法實現成本管控的企業將面臨淘汰的命運。

所以在離平價上網就差臨門一腳的關鍵階段,我國光伏產業還需要怎樣的改變來實現成本下降?

目前,行業內實現成本管控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提升光伏各產業鏈技術,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以及光伏發電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將光伏發電系統之外的非技術成本進行降低。近年來,光伏行業各類技術蓬勃發展,推動了黑硅、PERC、雙面、雙玻、IBC等各類高效產品的發展,極大的提升了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而金剛線切割等生產加工工藝的發展也極大的降低了光伏產品的生產成本。但是在光伏技術成本不斷降低的情況下,非技術成本的居高不下成為了行業的痛點。

不久之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等一眾光伏大佬曾分析表示,光伏產業面臨“補貼拖欠、電網接入難、融資難、土地亂收費、棄光限電”五座大山,只有移除這五座大山才能實現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而這五座大山,就是非技術成本的集中體現。

在這些非技術成本之中,土地成本的居高不下尤為突出。

一個光伏項目常常面臨建設用地土地出讓費、耕地佔用稅、土地使用稅、屋面租賃費等等費用,其所造成的額外支出極大的降低了光伏項目的收益率。這些非技術成本的束縛已經嚴重阻礙了光伏行業的發展。

綜上,光伏行業要實現平價上網,一方面要在光伏發電技術方面持續創新升級,提高系統發電效率;另一方面要實現土地等非技術成本的降低。

從技術角度來看,從黑硅到PERC、從P型到N型、從單面發電到雙面發電,現在各類高效組件已經開始成為市場的主流,光伏組件在成本降低的同時,其轉換效率一直在穩步提升之中。

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發揮高效組件的性能,提升發電系統的發電量成為了行業需要考慮的問題。眾所周知,當太陽光垂直照射光伏組件時,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最高,而由於反射、散射等原因,斜射的時候其發電效率明顯更低。目前我國大多數光伏項目採用的都是固定的支架,組件無法轉換角度,因此支架的靈活度也是未來設計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從另一方面來看,光伏電站運維對於提高電站整體發電量至關重要。目前,隨著電站建設規模不斷增多,電站的運維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大大提高了發電量。

從非技術成本的角度來看,補貼拖欠、棄光限電、融資、接網等問題都不是光伏行業人士所能控制的領域,其中只有土地成本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來進行降低。而降低土地成本主要依賴於三個方面:一是儘量佔用更小的土地面積;二是儘量不影響土地的其他使用價值;三是儘量實現一地多用。而對於光伏項目來說,為了實現土地成本的降低,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將電站進行架高處理。架高之後,項目對土地的佔用面積降到了最低,而且不影響土地的其他使用,可以實現一地多用,從而降低土地成本。

近幾年,“光伏+農業”模式在各地應用較為廣泛,這種模式既可以保證發電量,又可以充分利用組件下方的土地資源。用戶在獲得收益的同時,進行農業種植和養殖,可謂是一舉多得,有效降低了土地成本。

目前,我國光伏行業離平價上網只差最後一公里。但是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最後一公里並沒有那麼容易走完。行業仍然需要付諸120%的努力,去實現技術迭代,提升光伏系統發電效率,降低各類成本,從而推動光伏發電徹底擺脫補貼,成為最有競爭力的電力能源。

文章部分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原標題:後補貼時代“架高、一地多用”助力光伏平價上網

國能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