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精準扶貧還需“志智雙扶”

我以前以為,捨得錢和物,扶貧沒啥難度,現在才知道,扶貧不僅是送羊送牛,而是幹部群眾一起幹事業、謀發展。貧困群眾最缺的,是致富的希望和理念——扶貧得先扶志和智。(9月11日《人民日報》)

當前,精準扶貧已經入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除了受到生存環境惡劣、自然災害多發等客觀因素制約外,個別地方還因為少數群眾自身觀念影響,過度依賴政府給政策、給扶持、給資金,甚至把黨的扶貧好政策錯誤地當成了養懶人的政策,爭著當貧困戶、低保戶;再加上少數扶貧幹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只會做表面功夫,治標不治本,既不能從根本上拔除窮根,相反還會讓少數貧困群眾產生依賴思想。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至關重要。有些貧困村、貧困戶扶不起、窮依舊,不是他們不能致富,而是他們缺乏脫貧致富的勇氣,缺乏勤勞實幹的精神,缺乏人窮志不窮的理念,這其實就是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問題。對於個別存在“等、靠、要”思想的“精神貧困戶”,除了需要政策、資金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扶志”和“扶智”,給貧困群眾帶來致富的希望和理念,進而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精準扶貧更需要的是從思想上、技術上進行“志智雙扶”。一方面,要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我要脫貧”的信心和決心,通過鼓舞脫貧鬥志,激發致富熱情,讓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的錯誤認識中走出來;另一方面,要通過指引致富路徑和提供技能培訓,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掙取財富,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樹立勤勞致富的典範。

不得不說,精神上的貧窮才是真的貧窮。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別人為你提供一根柺杖,或是給你指明道路,能夠方便你走路,還能讓你少走彎路,但要想到達終點還要靠自己的雙腳,如果你止步不前,就永遠無法到達終點。“凡人之情,窮則思變。”相信沒有人願意終身與貧窮為伍,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戰勝貧窮的信心與勇氣,要真正實現脫貧致富,根本上要靠個人“造血”,只有首先擁有戰勝貧困的鬥志,以自強不息的奮鬥和拼搏精神激發自身脫貧的內動力,才能徹底消滅貧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