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同樣是種植大戶,為什麼有的成功緻富,有的卻退租跑路了?


重慶市大足區國樑鎮農民-付成華,2015年,流轉土地500多畝、年產約47萬斤稻穀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種糧大戶”今年,嚐到了租地好處的付成華再次出手,在本村以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100畝,專門用來種藕。頭年,藕田即刻獲得豐收。 付成華因為準確的找到了自己創業的發展方向,並且為之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雖然很辛苦但是還是快樂的,現在月收入能達到3萬元。

王爭林是河南商水縣平店鄉周王村村民,早年在北京從普通保安幹起,空閒時間不斷了解學習蔬菜批發管理經營之道,從保安隊長到經理助理,再到副總經理,‘門外漢’逐漸變成了‘行內通’ 2011年6月,他返鄉投資創業,註冊成立“商水縣鑫園種養合作社”。四年來,他圍繞特色葉菜種植,跨村跨鄉流轉土地3000多畝,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5個,建造各類溫棚、冷棚、小拱棚1200多個,年創經濟效益300多萬元。

陶素英是江蘇省如東縣新豐村的一位家庭農場主。幾年前,她從村民那轉租了幾百畝土地種植玉米和小麥,今年小麥價格下跌,陶素英的家庭農場出現了嚴重虧損。前段時間,陶素英有時候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前往村民家裡商量退租土地的事情。除了在本村跑,陶素英還要去幾里外鄰村,不停地跟租田村民說好話,看人家的臉色,懇求把田退掉。雖然好話說盡,但村民就是不同意退田。


有些人搶著承包土地成為種植大戶,有一些人卻在想著退租。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

1、種植成本上漲 前幾年土地流轉一片火熱,因競爭抬價的原因,致使土地租金節節攀升。而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價格連年上漲,人工費用也在不斷上漲,種地成本變得越來越大。種地的投資變得越來越大,農作物價格卻停滯不前,因此依靠種地很難賺到錢,甚至還會拉饑荒。

2、種植經驗匱乏 種地可是一門技術活,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民都不一定能種好,更何況是沒有規模化種植經驗,只是看到別人種地賺錢就進的人。再者規模化種植與傳統種植的管理方式也是千差萬別。


3、盲目種植 相當一部分種植大戶對於該種植什麼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更不知種植什麼可以賺錢, 只能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別人去年種西瓜賺到了錢今年便種西瓜,別人去年種大蒜賺到了錢今年便種大蒜…… 而今年自己種植了西瓜、大蒜卻不一定能賣上一個好價格,到了下年種植其他農作物還是賠錢,後年再換一種農作物發現還是賠錢!

4、缺乏銷路 一些種植大戶對於該種植什麼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 只是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再者種植經濟作物市場銷路則至關重要。不少種植者本沒有市場銷路只是跟風種植,行情好的時候或許能賺到錢,若是行情差只能爛到自己手中。

5、騙取補貼 國家對農業的補助有很多,對於種植大戶更是有高額的補助,有些人就在這方面動起來歪腦筋。 因為國家規定,承包土地的前3年才有經濟補貼。所以有人專門去大量包地,然後隨便扯個幌子去領取補助。 等3年時間一到,就大量退租,甚至直接跑路,坑害把地租出去的農民。


農業要想良好發展,規模化是個捷徑,只有懂得精細化的管理又對農業抱有熱情的人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