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康熙時期瓷器的歷史概括:

清初,經過順治時期的過渡,到康熙時政權已趨穩固,社會經濟逐漸恢復發展,呈現出全面繁榮景象。清政府對內,除繼續以高壓手段加強專制統治外,也實行了一些安撫民心的新政策,如一六九九年實行的“更名田”及以萬實行的“攤丁入畝”,特別是廢除了明代以來的“匠籍”制度,相對地減輕了對農民和手工業工匠的盤剝和束縛。康熙,是我國曆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其六十一年的統治中,總結並借鑑明代興亡的歷史教訓,潛心研習漢文化,並善於引進和探用西洋先進科技和工藝,使社會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進步和成就,制瓷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在線,鑑定藏品 176---888---895---03 同微號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自左向右:長勁瓶、梅瓶(1)、長頸葫蘆瓶、梅瓶(2)、梅瓶(3)、搖鈴樽、梅瓶(4)、葫蘆瓶、大口樽、柢槌瓶。

江西處於南明抗清鬥爭的拉鋸戰地帶,戰亂延續至康熙初期,民眾飽受清軍蹂躪和鎮壓,景德鎮的制瓷業因之一度衰落; 直到康熙十年,才有景德鎮奉造祭器的記載。康熙十三年,在吳三桂戰亂的影響下,景德鎮掣瓷業再度受到破壞。康熙十九年和四十四年,朝廷先後派內務府廣儲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喜、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選、筆帖式車爾德、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制瓷, 從此官窖開創了以督窯官姓氏稱窯的先例。歷史上所稱的“臧窯’,即指康熙十九年九月到二十七年臧應選督駐景德鎮時奉旨督燒的各種單色釉品種,它代表了康熙前期景德鎮瓷器製作的水平。“郎窖’是指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主持景德鎮窯事時所燒的瓷器;其中著名的有:仿明宣德紅釉的“郎窯紅”、“豇豆紅”色釉及仿宣德的青花,仿成化的青花鬥彩和仿永樂的白釉脫胎器等。在線,鑑定藏品 176---888---895---03 同微號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自左向右:油槌瓶、觀音樽、蒜頭口瓶、梅瓶(5)、長頸葫蘆瓶、長頸荸齊扁瓶、羅蔔樗、蟋螭耳蒜頭口瓶、觀音尊、蒜 頭版頭口荸齊扁瓶

造型特徵:

康熙時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質樸。此時,儘管胎土精細,瓷質堅密,但在明末器型敦厚的遺習影響下,早期的胎體,仍未能擺脫前朝胎體厚重的特徵,這在康熙前期尤為突出。至中、晚期,胎體才逐漸變薄,但又有別於雍正時期的輕薄雋秀。從現有傳世的官、民窯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燒裂得很精緻,這首先應歸功於胎體的精良和裂坯成型技術的純熟。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自左向右:長頸瓶、觀音樽、綬帶葫蘆瓶、羅蔔樗、長頸瓶、撇口瓶、玉壺春瓶、荸齊扁瓶、撇口樽、長頸起弦荸齊扁瓶

此時瓷器造型之眾,規格品種之多,難以數計,與明代宣德、嘉靖、萬曆三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開清一代造型的先河。琢器中的大件,如樽、觚、魚缸等,式樣之多,尺寸之大,製作之規範,更勝於明代嘉靖、萬曆時期。常見的青花、五彩、粉彩、琺琅彩、三彩、郎窯紅釉等品種,均燒契出許多新穎器型,並多有模仿古銅器的型制。順治以來出現的新型將軍罐、花觚、香爐、筆筒等,此時更為普遍。在清代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史中佔重要地位的康熙外銷瓷,造型新穎,千姿百態,至今仍廣見於西歐各團。在線,鑑定藏品 176---888---895---03 同微號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自左向右:瞻瓶、直口瓶、撇口、漢壺樽、琵琶樽、錐把瓶、琵琶樽、蟋螭耳樽、瞻瓶、膽瓶


梅瓶

口部有大小之分,短頸,豐肩(也有平肩或溜肩的),腹下收,造型穩重敦厚。器型雖多樣,但大同小異後仿器較多,大都依照真器樣式製作,但僅形似而失其古拙風貌。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霽紅釉梅瓶

高24.2cm,口徑3.4cm,足徑7.8cm


膽式瓶

造型仍顯敦厚,細長頸,圓腹下垂,圈足。見有青花、孔雀綠釉、白釉、烏金釉、藍釉、郎窯紅釉等品種。在郎窯紅釉器中,又有一種頸較短粗,長圓垂腹,假圈足的器型。清末及民國仿郎窯的膽式瓶數量雖多,卻均顯稚拙。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仿定窯白釉劃花龍鳳紋膽式瓶

高18.1cm,口徑3.5cm,底徑6.3cm


筒瓶

筒瓶一又稱“象腿瓶”,與順治時的器型基本相同,只是更為多見。器型莊重,製作工細。有青花、五彩、青花加五彩、冬青釉、藍釉、灑藍釉等品種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五彩竹紋筆筒

高14.2cm,口徑18.4cm,底徑18cm


錐把瓶

小敘口,細長頸,溜肩,圓腹,圈足。康熙時的樽、瓶類,多有頸部修長的特點,此器型尤為突出。有青花、郎窯紅釉、霽紅釉、豆青釉、孔雀藍、孔雀綠釉、霽藍釉描金等品種。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 釉裡紅描金三獅圖錐把瓶

尺寸24.8cm

香港蘇富比


蒜頭瓶

蒜頭瓶一型制多樣,除小蒜頭口的一類外,又有蒜頭口較大而頸粗的一類,腹部扁圓。青花器多繪蕉葉、獸面、纏枝蓮。“壽”字紋以及人物等。豆青釉器常暗刻獸面夔鳳牡丹、蟠螭靈芝等紋飾。也有五彩和孔雀綠釉、茄皮紫釉等品種。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 孔雀藍釉菊瓣蒜頭瓶

尺寸高20.1cm

北京保利

天球瓶

直口, 頸部粗短,豐腹,平砂底有旋紋。造型、紋飾與體重多摹擬明代宣德天球瓶,有的遺仿寫宣德款。青花器多繪雲龍或纏枝蓮紋,其風格與雍正時仿宣德青花器相近,但掣作數量少於雍正官窯器。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 祭紅釉小天球瓶

尺寸高18cm

北京匡時


玉壺春壺

大撇口,頸部短粗,垂腹,圈足。造型矮粗而顯敦厚,胎體較重。有青花釉裡紅器,繪枝果紋飾;也有豆青釉青花釉裡紅品種。另一類青花玉壺春瓶,頸部細長,多數仿明宣德的器型和團景圖紋飾。也有繪人物的鬥彩和各色釉地的五彩及仿元、明的釉裡紅品種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仿定窯白釉劃花纏枝花紋玉壺春瓶

清康熙,高14.2cm,口徑4cm,足徑5cm

故宮博物院藏


葫蘆瓶

器形葫蘆狀,直口略高於明代一般葫蘆瓶器口,上下圓腹亦較高。另有一種三節葫蘆瓶,器型新穎,前所未見;此造型是受當時外銷瓷的影響。青花五彩品種較多。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 釉裡紅「纏枝葫蘆花果」圖葫蘆瓶

尺寸18cm

香港蘇富比


方棒槌瓶

撇口,短頸,平肩微折呈四方直筒形,長腹直簡形,長腹上寬下窄,底為方形寬足,凹底施釉,今又稱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後者居多。見有康熙二十九年干支紀年款的青花器,繪山水漁家樂圖案,款為“庚午秋月寫於嗇雲居玩”。此為方棒槌瓶的代表器型。光緒、民國時,對此類中的三彩、色地五彩和青花器多有仿裂; 但仿品多是胎厚體重,口邊較薄且不規整,露胎底足也顯粗糙。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 青花赤壁賦方棒槌瓶

尺寸高53cm

北京保利


油槌瓶

形似軋油作坊所用的匏梨工具,小口圓唇,細長頸,圓腹,無釉平底或有釉圈足。其平底的胎釉交接處,微削一圈露胎。胎體有厚重感。器有大小,通常高約在15至42釐米之間。常見有青花、釉裡紅、五彩、素三彩、紅綠彩描金、灑藍釉、烏金釉等品種。後仿器中多見青花和釉裡紅三獸紋品種。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 白釉模印螭龍花卉紋油槌瓶

尺寸高43cm

中國嘉德


荸薺瓶

又稱直頸瓶,康熙時出現的新造型。器型古拙,風格獨特。器早撇口或直口,長頸或粗長頸,扁腹,圈足。有青花、黃釉青花、豆青釉、郎窯紅及各色釉品種。日常習見的仿郎窯器,多為光緒或民國時的仿品,其胎體往往非輕即重,器足處理粗糙,有垂釉磨痕,釉面與胎質均無堅硬細密感。青花器仿品,色澤大都淺而漂浮。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 仿汝天藍釉荸薺瓶

尺寸高22.8cm

北京中漢


柳葉瓶

俗稱“美人肩瓶”或“車油瓶”器型線條優美,撇口,短頸,溜肩,器身細長,腹下削瘦至足,足底內凹,深淺不等,多數較深。足邊外圈星一圈寬窄不等的無釉露胎。見有豇豆紅釉、豆青釉、天藍釉品種。清末及民國時,豇豆紅釉仿品最多,但器型往往大小不一。

胎體較輕;足底內凹過深,內圈較真品非人即小,足邊外圈露胎處較寬,並常塗色作舊,予以偽裝;底釉色聲,無光澤;所署康熙款識多呈黑褐色,字賾不清或有漂浮感。景德鎖和毫灣近年的仿品頗能亂員,但器足較員品略大,款識結構鬆散,青花色澤過豔。

在線,鑑定藏品 176---888---895---03 同微號

清康熙時期瓷器造型特徵認識大全

清康熙 天藍釉柳葉瓶

尺寸高15.8cm

北京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