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大媽燒柴火煮玉米,一鍋煮四個,讓人看見就流口水


初秋時節,在河南義馬石門村一座農家院裡,今年64歲的張大媽正拿出剛剛煮好的玉米穗,招待幾位來村裡遊玩的客人。張大媽所在的山村自然環境很好,家家戶戶都養有幾十只柴雞,平時有不少人開著車來他們這裡玩,順便再買些雞蛋,所以這座只有十幾戶人家的村莊,偶爾也會熱鬧一番。

吃嫩玉米的季節剛剛過去,不過張大媽家有一片玉米長在樹底下,比陽光充足的那些要晚熟上幾天,所以她聽說客人想嚐嚐煮玉米,挎上籃子就下了地。

地塊離家不遠,是一處比較貧瘠的田地,“這種玉米叫二黃糙,玉米粒小,產量低,就是喝玉米糝好喝,所以都儘量種到不像樣兒的地塊,好地還不捨得種這品種,產量太低。”張大媽說到。

張大媽家的廚房,蓋有幾十年了,是當地典型的鄉村廚房,灶臺是單鍋單灶,右手邊還有一個如今已很少見的風箱,風箱的作用是加大火力,特別是在柴火潮溼的連陰天,更離不了這臺老風箱。櫥櫃和筷籠一看就很有年頭,在這間不大的廚房裡,很容易就能找到幾件經歷過幾十年煙火浸潤的老物件。

煮玉米用硬柴火,不一會兒就把水燒開了,在豫西地區,這種火道前端沒有封閉的灶臺,讓外地人看了很不解,這樣做的目的難道是為了填柴方便麼?

玉米正在鍋裡翻滾,我們在廚房門口的木棍上看到了這個提籃,這是張大媽平時下地摘菜用的,陪伴她至少有二十年了,提籃的提手是用鐵絲穿的,外面套上塑料管,所以特別耐用。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大火,玉米的香味早已飄滿了小院,張大媽拿起笊籬,把玉米撈進一盆涼水裡,這種過涼水的做法,很多人會表示不理解,張大媽說他們這裡一直都是這樣子做,看來同一種食物,各地的吃法還真不一樣。

在院子外面,有一個用石磙搭起來的小臺子,這是張大媽和老伴平常吃飯的飯桌,玉米雖經涼水冰過,但手拿著還是不方便,所以張大媽拿來四根筷子,給每根玉米穗紮了一個小尾巴。

依然冒著熱氣的嫩玉米,吃到嘴裡嬌嫩彈牙,有一種特有的玉米清香,這種香味是新鮮的味道,跟吃那種冷凍的完全不一樣的感覺,讓人不禁吃著手裡看著鍋裡。雖然素不相識,但張大媽煮的玉米並不收錢,算是作為買雞蛋的“贈品”吧,這種樸實的感覺,讓人覺得比吃玉米更暖心。攝影記錄|張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