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嘉時賽:MAMBA 永不 OUT

我的推送上一次寫有關科比·布萊恩特的文字,是去年他生日那天,2016年8月26日。里約奧運會開完了,洛杉磯把這一天命名為屬於他的日子,親朋好友觀禮見證,既像一種認可,也像是蓋棺論定。

不用看著不高興,因為按照唯心的說法,一個運動員一輩子要死三次,第一次是他退役那天,他的運動壽命劃上句號,等於一個身份的終結;第二次則是他的生命終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亡;而第三次則是他被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遺忘,也就是他所謂的影響力蕩然無存,能夠帶動的精神世界被時代前進的步伐無情地拋在身後。在前兩種死亡無可阻攔的前提下,大家都很抗拒第三種死亡方式,有點兒像沉船後的人抓住海上漂浮的一塊木板,並篤信這是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絲毫不管身後的滔天汪洋。創造的成績越出色,之後的落差就有可能越大。每個運動員都要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他所為之自豪的,註定會漸行漸遠。

嘉時賽:MAMBA 永不 OUT

比如你還記得科比那偉大而悲壯的“跟腱斷裂之戰”嗎?

我無意挑釁那所謂60億之巨的科比粉絲的忠誠度,也相信死忠們不會忘記那樣充滿悲情與轉折的時刻,但朋友,那是2013年4月13日的事兒了,庫裡和杜蘭特還沒拿過總冠軍,詹姆斯還沒有打破克利夫蘭的魔咒,哈登和威少還不算是聯盟裡最恐怖的引領者,偉大的鄧肯和加內特依然是科比的對手,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吉諾比利還沒禿……好吧,我承認他那時候已經禿了。真的,已經五年過去了。世界變了模樣,連傳播它的方式都顯得那麼不同。那個時候的事兒還有多少依舊清晰?

那個賽季本是湖人集合巨星雄心勃勃準備重新衝擊頂峰的賽季,但科比、納什、霍華德、加索爾、奧多姆和慈世平遲遲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已顯老態的球星們傷的傷病的病,眼瞅湖人就要和季後賽無緣。於是科比-布萊恩特開始了打著他標籤的發力狂奔,在對陣還沒有崛起的勇士之前的六場比賽裡,他的出場時間分別是48、47、43、47、41和48分鐘。而在那場決定了科比身體狀態的比賽裡,科比全場3次由於突破過程中製造犯規與防守隊員碰撞倒地,第三次倒地之後,他仍然掙扎起來要罰球,而在這之後全場比賽還有3分06秒時,示意保羅·加索爾故意犯規,並在球隊醫官加里·維蒂的陪伴下徑直走回更衣室。12小時後,湖人隊向外界宣佈診斷結果,跟腱斷裂。

你當然可以說科比的打法有著很強的“排他性”:持球時間長,進攻端自信到執拗,防守端拿出的是完全忽視自身狀態的投入——厭煩這些的人會說這一切都有可能傷害球隊的體系和化學反應,但你得承認,那個賽季的傷病,管理層的混亂,球員們沮喪而蔓延的情緒——這一切——假使你還想贏球,還想進入季後賽,還希望保持尊嚴與榮耀,就總要有個解決的辦法,或者是出口。

科比·布萊恩特就是那個辦法,那個出口。或者說,這是他長久以來作為很多人心目中聯盟招牌人物的原因。競技體育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戰爭,戰爭中的英雄就是堂吉訶德似的無論自己實力如何,也要相信自己打得贏對手與時間,對自己的信念甚至大過於對整個世界的信念。很多決定就是熱血上湧時那一瞬間的決定,那一瞬間的英雄氣概。每個人的榮耀時刻都不相同,而競技場上的英雄,那一瞬間所感覺的榮耀時刻,就只有現存現在。

嘉時賽:MAMBA 永不 OUT

坦桑尼亞長跑運動員阿赫瓦里在1968年奧運會帶傷跑完馬拉松全程後說的“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讓我完成比賽的。”姚明在已知骨裂的情況下堅持打完2009年西部半決賽第三場;劉玉棟膝含碎骨拿下2003年CBA總冠軍;馬躍南用硬幣頂住自己盲腸拿下關鍵比賽勝利……從旁觀者看來,他們沒必要這麼做。但如果競技參與者真都如此,競技會從第一分鐘消退對觀眾的吸引力。腎上腺素和荷爾蒙的上升與過度分泌,能導致的就是賽場上的英雄主義。你可以說這是極端,你可以說這是自我的極大化(我如果直接寫膨脹可能又有很多人產生不適感),但請相信我:越來越少的對抗,投籃盛行於各處,極度實際和功利主義成為主流的如今,科比代表著的,就是對過去時代的最極致的體現。

我不否認科比有天賦,但請相信我,比起他同時代的很多巨星級的球員,他的天賦並不那麼突出。科比之所以能夠成為領袖聯盟的人,就是因為他執拗的性格,對自己產生近乎苛刻的要求,併為之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 從他在高中的時候被戳中眼球還要堅持比賽最終帶領球隊獲勝,到去年4月14日他職業生涯最後一場比賽——對,“跟腱斷裂之戰”整整三年後——他瘋狂地出手50次砍下60分,這樣的狀態一直伴隨著他的名字,讓我們逐漸熟悉並植根於記憶里根深蒂固。

從科比1998年全明星和喬丹一對一單打,到這之後努力讓湖人成為自己的球隊不惜與奧尼爾為敵,再到希望球隊補強以致於和管理層破口大罵,直至帶著已經斷了的跟腱把球罰進金州勇士的籃筐,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科比表明態度的方式,為了能夠變得更好,他不惜讓自己變成矛盾的焦點核心。翻看2005-2006賽季前的各類論壇,爭議就由他的打法和行事方式而生。是不是很像現在?面對湖人一場又一場的敗績,科比究竟是該投還是該傳?

他的出手時機把握被名宿或者新銳說了個遍,但他依舊堅持自己的打法,毫無捨棄,無論他表現出對誰的尊敬或者謙恭。大家也許對他職業生涯最後那場對爵士的60分印象太深,不知道還能否想得起來之前最後一個客場對雷霆他的表現,面對羅伯森和維特斯的輪流盯防,科比鬥心大盛,單節就砍下了13分,而後雷霆切斷球路,放投不放突,科比命中率下滑體力也難以為繼,最終慘敗。

嘉時賽:MAMBA 永不 OUT

話說回來,前面為什麼說到2005-2006賽季?那個賽季之前,2004年兵敗總決賽導致豪華兵團解體,只剩他一人苦撐大局到2005年,球隊根本沒法進季後賽,似乎已經要重打鑼鼓之時,他突然就像被激怒了的綠巨人一樣,爆發得毫無徵兆:82場比賽出戰80場,場均得分暴增到35.4分,出手次數和命中個數都有了明顯變化,前一年還是霸王戰垓下,後一年就變成了青面與獠牙。從這之後一直到2010年七場大戰老冤家波士頓凱爾特人,科比的狀態似乎完全處在激發狀態。不管別人再說什麼,無論球隊面對什麼,他都衝在最前頭,把十八般武藝使得密不透風。那句著名的“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代表著他所面對的一切,和希望征服的狀態。

2005-2006賽季打完,科比27歲,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個人成就,還未年及而立。但經歷已經讓他變得足夠偏執:2004年的公案,無法與很多人和睦相處的性格,總會將自己的要求強加在隊友身上,以及隨著年齡增長而不失一絲一毫的好勝心……先不論你是否喜歡這個人,如果你在他身邊,很可能會抓狂或者崩潰。奪冠前那個賽季結束後,科比注意到關於他“應該提高自己防守”的論調,幾乎是第一時間給當時公認的防守專家加里·佩頓打電話討教,完全沒有任何放不下面子或架子的顧慮,佩頓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他的語氣似乎是要從我這裡拿到打開銀行金庫的鑰匙一樣。”如果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再想想他年屆三十的時候還要去找奧拉朱旺學習“夢幻舞步”,提升自己的同時不止是為了擊敗對手,更是相信自己能夠有力量抗衡命運。

所以即使他退出了幾乎整整一個賽季,一旦迴歸依然故我。舉手投足之間,盡是睥睨聯盟的風範,儘管他的球隊依舊在低谷中難以自拔,儘管他自己的狀態也已不付當年之勇。湖人之所以與他高價續約兩年,看中的也正是他的影響力和資歷。但由此引發的球隊資金限制,同樣也是導致湖人難以繼續補強的因素。科比註定活在種種矛盾的核心,這是最極致的性格決定命運。我倒是覺得,2013年12月9日之後的科比才是最像喬丹的時候。對,就是他重傷傷愈復出的首場,他覺得可以打個“F”來自我評價的那一場。當初喬丹為了將火炬傳承,毅然二次復出加盟奇才,於是才有這諸多後輩接過喬丹衣缽一說。而如今科比逆風而立,面對年輕人兇猛襲來,依舊保持他一貫的鬥志,這才是他心目中前輩對待晚輩對手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非常理解一直追隨科比的列位,在你們具備看球熱情的時代,有這樣一個科比,他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鬥志昂揚到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邊人的狀態,儘管這有些不合時宜,卻會讓你很輕鬆就想起他年輕時的模樣,如何和一干對手鬥得天昏地暗,即使腫了手指,扭了膝蓋,眼眶充血,肩膀脫臼,跟腱斷裂……也在所不惜。喬丹當年就是這樣,而科比·布萊恩特也是這樣,甚至那種不信命不惜命的狀態,比起喬丹有過之而無不及。

嘉時賽:MAMBA 永不 OUT

我也絕對相信,想起他年輕時的模樣,也就有很多人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模樣,稜角、敏感、熱血、青春……而如果這樣的一個個名詞遇到了同時代的科比布萊恩特,恭喜,就算是天作之合,夫妻般的默契。

所以在他巡迴告別賽季後585天——真是隔了好長的時間——他的球衣終將懸掛在斯臺普斯球館的頂棚,代表著球隊和球迷對他的認可,更是對他因籃球產生的熱愛而激發出的偏執與能量的認可。

我們所熟悉的成功者多在自己成功的領域極為偏執,他們崇尚自己能力所帶來的影響,長期沉浸於此以致忽略能力減弱產生的變化。倏而發覺便不甘心地想要留住最後一絲希望,與其說是希望,不如說是對自己的過往角色的留戀與寄託。真實與現實之中,就是偏執的成功者們與無物之陣鏖戰的空間。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超脫於現實世界的人情冷暖煙火氣,醉心於眼前周遭的爭鬥與喧囂。為了更進一步也好,為了保持不滑落也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都會是一個值得記憶的艱苦的奮鬥過程。當然,結果又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失敗者自然會加速被遺忘的過程,但由於他們同樣努力同樣投入,付出同樣到位,所以更難以接受落差與失敗;而成功者也理所當然會被銘記,比如科比。他會被失敗者的失敗過程襯托得更為強大和無與倫比。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這個道理。而科比-布萊恩特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切,是因為他用20個賽季證明了自己對籃球那偏執的愛。

嘉時賽:MAMBA 永不 OUT

就像《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漫步》裡,富商馬奇·哈維對大兵比利·林恩說的:“如果你想賺錢,就找個你喜歡的事情,然後拼命幹好它。”

是的,科比·布萊恩特,用這三十年的時光,充分做到了這一切,也贏得了屬於他的今天。當他面對自己的球衣在球館頂棚高高懸掛,也就接受了自己真正從運動員身份抽身剝離的結果。每個運動員都要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他所為之自豪的,註定會漸行漸遠。幾乎每個人都會試圖挽留,但只有其中極小一部分會在挽留的過程中拼盡全力並終有小成。

沒錯,科比·布萊恩特,一定是極小一部分中之一,憑著他那對籃球登峰造極的,偏執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