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越合群,越無能

維小維 MBA

越合群,越無能

越合群,越無能

我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曾經一度為一個問題深感疑惑:為什麼身邊的女同事都非得一起去上廁所?

當時苦思冥想得出來的答案是:因為一起去會顯得比較合群。

我清楚地記得當時進入了一個項目組,女經理跟我說:

看見那些老闆們每天中午自己一個人去吃飯,深夜加班獨自一人離開,就覺得他們很孤單。我真的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正是因為大部分人都追求著“和大家一樣”,所以那個項目組出現了一種怪異的現象:

明明工作加班到晚8點就可以完成,大家非要拖延。

寧願6點出去吃飯到9點回來,也要拖到12點才疲憊不堪地回家。

工作效率高的早一點走,就被視為“工作態度太差”。

越合群,越無能

極度拖延,極度疲勞,也毫無意義。但卻一直持續著,沒有一個人敢發聲。

當一個群體以埋沒個性為榮,評價績效不以結果而是以大部分人所認定的加班為標準,這個群體必然漸漸地淪為平庸。

事實上,那個害怕孤獨午飯的女經理,一直都沒有升遷。這個項目也一直沒做成功。

我想起了美國人詹姆斯. 瑟伯寫過一段十分形象的文字,來描述這種“羊群效應”

“突然,一個人跑了起來。也許是他猛然想起了與情人的約會,雖然已經遲到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麼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來。

另一個人也跑了起來,第三個人,一個有急事的紳士,也小跑起來……十分鐘之內,這條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來。

“決堤了!”這充滿恐怖的聲音,可能是一位婦人喊的,或許是一個交通警說的,也可能是一個男孩子說的。沒有人知道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

但是兩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來。”

你看,人在一個群體中就是那麼容易迷失,人云亦云反而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而學會不做一隻只曉得跟從的羊,是我們一生必修的功課。

越合群,越無能

不久前看了一則新聞,非常有趣,也覺得挺受啟發的。

江蘇淮安有一個高校裡面的宿管阿姨趙藝,非常喜歡把小黑板的通知用段子的形式呈現出來,你們看看她都寫了什麼:

  • 天將降大任也,我卻要靠英語四六級——記得帶“三證”+收音機+腦子
  • 樓內監控已啟動運行:1)保證同學們物品安全;2)不要再企圖帶女生混進去;3)著裝不要太露,免得現場直播。
  • 清明節和情人節是一樣的,都是送花。然後說一堆騙鬼的話。
越合群,越無能

原來,這個宿管阿姨發現學生都不看小黑板通知,每次都是匆匆而過,靈機一動就想起寫小段子來吸引大家。

每次看見這些幽默精靈話,學生很自然就駐足記住了公告的內容。

網友們紛紛說:為什麼這是別人家的宿管阿姨!而我家的阿姨只會催電費?!

是啊,本來一個宿管員,按大多數普通阿姨的工作標準,把電費催到手,把學生哄上樓,準時11點拆散情侶關門大吉就已經是把工作做完做夠。

這個宿管阿姨獨闢蹊蹺做的不過就是:把一件平凡的事情也做出閃光點。

乍一看她的行為是蠻不合群的,甚至顯得特別想紅,特別來事兒,說不定也被人揹後說特別的“有心計”。

但是我相信,大部分老闆要都會pick這個不一樣的她。

這年頭誰都愛寫月薪五千和月薪五萬的差別。很明顯,差別到底在哪,這個阿姨給我們最好的示範。

越合群,越無能

大家還記得不久前同樣紅遍網絡的唐山收費站阿姨嗎?

她的確夠合群的。哪個收費站阿姨不是安安穩穩坐在收費室,禮貌客氣地遞過每一張收費單,兢兢業業地收錢,然後到了35歲“除了收費啥都不會?”。

因為身邊的人都這樣,世界就成了這樣。一切,都成了理所當然。

然而,她沒想到還有一個“理所當然”——就是老闆在你35歲之後就偏好清退一切大齡員工。

誰越和大家一樣,誰就越沒有價值,越該清退誰。

喬布斯曾經在演講中提過:

“過去我認為一個出色的員工能頂2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個!”

所以,出色的老闆其實都鼓勵你要做一個出色的人。只有平庸的老闆才鼓勵大家一直默默無聞。

盲目的所謂“合群”,不但抹殺你所有的創造力,還讓本應閃閃發光的你,變得泯然眾人。

曾經有一個段子刷爆了朋友圈:

一個老朋友想到我公司上班,讓我幫忙推薦一下。

我去跟老闆說:“老闆,我的這位老朋友工作能力很強。”

老闆:“有多強?”

我:“對工作認真負責,比我還厲害。”

老闆:“我知道了。”

第二天,我朋友來上班了。

第三天,我被老闆炒魷魚了......

這個段子說明了啥?

說明了世界上所有的老闆都是精明的主兒。誰厲害就留下誰,這叫物競天擇,還連抱歉都不跟你說。

什麼叫做所謂“核心競爭力”?簡而言之,就是“我不一樣”

如果沒有過硬的本事,天天想著“隔壁老王不是跟我一樣差勁嗎,我也隨便完事兒就好",估計很大可能是和這個段子裡的主人公的結局一模一樣。

越合群,越無能

中國人常常不喜歡出頭,喜歡同化在所處的一個群體當中。

甚至很多人會認為,假如自己和這個群體有什麼價值觀的出入,那就是自己錯了,絕不是大家錯了。

比如,最近崔永元爆料范冰冰陰陽合同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大部分名人都保持沉默。只有袁立、黃毅清寥寥數人站出來表示支持。

整個娛樂圈都是沉默的味道,不是因為偷稅漏稅是對的,而是除了崔永元,沒有一個人敢於孤獨地敲碎了骨頭來跟行業潛規則抗爭。

再比如,我發現在國外絕對“紅燈停、綠燈行”非常守規矩的老外,來到中國也禁不住“誘惑”常常闖紅燈了,反而顯得我這個沒車經過也站在馬路邊等綠燈的人是傻X一樣。

殊不知,合群是需要成本的。

代價就是,你不但為了融入這個群體費盡了心思,別人省事你也縱容自己偷懶,別人不求上進你也不敢表現出半點野心,最終還失去了自己最值得炫耀的長板。

所以,大部分人,後來漸漸變成了自己年輕時最討厭的那種模樣:欺軟怕硬、油膩圓滑、但求安逸。甚至從來不去問一問,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只是知道,身邊人人都是這樣。

一個人要脫離大環境的影響到底有多難?真的很難!

但是,拼盡全力保衛自己向上生長的價值觀,卻是愈到人生後期,我們愈賴以自豪的地方。

沒有什麼“群”值得你“合”一輩子,反而是與眾不同的實力,會給你一生保駕護航。

越合群,越無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