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石柱“重拳”治河治庫展露出生態美景

石柱“重拳”治河治庫展露出生態美景

石柱縣龍河流域棲息的白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一連數日,記者在人流如織的石柱縣城濱河公園人行大道上,看到龍河流域有了一道道這樣的流動風景。這是我縣在2017年5月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多管齊下,“重拳”治河治庫展露出的生態美景。

切入:“五個一工程”實現河庫管治全覆蓋

石柱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一個生態與農業並重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境內有29條縣級河流、38座水庫、528條鄉鎮(街道)河流和570條村級河流,發達的水系已成為我縣綠色發展戰略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對此,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將河長制與“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高度統一,同時與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線,以強化和落實河庫長制責任體系、突出問題治理和強化整治措施為抓手,逐步改善水生態環境,促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

早在2017年4月26日,我縣召開河長制會議後,推行“河長制”戰役便全面打響,一場史無前例的治河治庫行動隨即展開。

縣委書記、縣總河長蹇澤西強調,確保全縣每條河流、每座水庫都有河長,做到河庫管理責任全覆蓋、無死角,切實把全縣河庫治理好、保護好、管理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自精準發力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五個一工程”成為我縣治河治庫工作的有效載體。即建立一個管理體系——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構建縣、鄉(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簽訂一份目標責任書——全縣縣級河長30名、鄉鎮(街道)河長295名,村(社區)河長346名及相關責任單位,層層簽訂了428份目標責任書;設立一塊公示牌——在河流流經的每個村(社區)河岸和水庫的醒目位置設立公示牌,接受群眾監督和舉報;完善一套制度——建立健全河長制工作會議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縣級責任單位聯動工作制度和縣級考核管理制度;開展一系列行動——按照因河施策、多規統籌原則,編制和完善一河(庫)一策綜合方案,加強對工礦企業汙染、生活汙水汙染、畜禽養殖汙染、化肥農藥汙染、港口船舶汙染、岸線侵佔的專項整治。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五個一工程”的出臺,悄然承載起了我縣治河治庫歷史責任,一張張責任網撒向全縣河流水庫,實現河庫管理全覆蓋。

蛻變:“一河一策”吹響根治汙染源號角

河庫汙染表象在水裡,尋根究底汙染源頭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從汙染源頭進行根治。

“必須杜絕‘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否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治理效果。”2017年12月18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縣總河長左軍在全縣河長制工作會議上指出 ,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汙染防治攻堅戰。

一年來,我縣以“更加務實的舉措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著力構築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嚴格生態空間管控,加強生態修復保護,推進國土綠化美化,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美景永存”為要求,於今年2月出臺《石柱縣整治河庫突出問題三年攻堅計劃》,按照“統一領導、鎖定目標、突出重點、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多方參與、抓實責任”方案,擬定出“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汙、治汙先治人、治人先治官”原則,以“不讓一滴汙水進入河道”的決心,實施“河外截汙、河內清淤、清水補給、生態修復”四項措施,切除“生活汙染源、畜禽養殖汙染源”兩大源頭,以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為突破口,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完善汙水處理及配套基礎設施,切實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

與此同時,《石柱縣2018年河庫長制工作要點》明確,各級河長制負責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執法監管六大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實行一河一策、一庫一策管理制度,大刀闊斧從源頭對河庫汙染進行根治。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按照三年攻堅計劃,去年以來我縣投資10億元,對1097個汙染源進行有效治理,完成生活汙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550.7公里,完成266個20戶以上居民點和1825個化糞池的建設,散戶6340個衛生廁所和5588個三格式化糞池的建設;對黃水鎮第三汙水處理廠和悅崍、冷水、臨溪、萬朝、橋頭、沙子6個鎮級和21個村級汙水項目實施技,其他鄉鎮汙水處理廠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完成全縣17家醫療機構醫療廢水治理;對水產養殖完成技改排汙2家、引導轉產2家;水土流失完成坡地耕地治理1.2平方公里,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16平方公里;山坪塘整治1378 口。

一系列務實之舉,把影響河流生態建設的汙染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朝著“濁水變清水、死水變活水、水體變水景”的總目標節節邁進。

提升 :“聯合戰隊”引領河長制工作縱深推進

縣河長辦公室分為綜合組、督導組和宣傳組。“對河長工作進行量化考核是督導組的主要工作之一。”縣河長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縣河長辦公室的應運而生,形成了“河長+警長+河長辦+牽頭部門”的河流水庫治理“聯合戰隊”。

與此同時,我縣建立健全了河長會議制度、部門聯動工作制度、河長巡查制度、考核問責制度、工作監督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推行量化考核,建立推動河長制落實的長效機制,要求每一位河長務必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確保河長制工作落地見效、漸次開花。

今年,蹇澤西前往馬武鎮普子河流域等多地開展巡河工作。據統計,在近一年的時間裡,蹇澤西和左軍兩位總河長以及其他領導擔任的河長先後開展巡河行動60餘次。如此高密度、高規格的巡河行動,彰顯出不達目的誓不收兵的堅強意志和加強“康養石柱”建設的強大執行力。

“一張小小的河長公示牌,既是河道的管護責任人,又是河流的形象代言人。”記者在河嘴鄉銀杏堂村採訪時,村黨支部書記李昌介紹說,該村8個保潔員,對全村河流溪流進行全覆蓋管理,管護質量好不好,通過檢查和比對就一目瞭然。

覃宇洪是銀杏堂村的一個貧困戶,也是該村的一個河道保潔員,負責官渡河和江山洞溪流各2公里長的河道保潔工作,由於工作出色,今年5月11日在全縣召開的2017年度河長制工作會議上,被授予“最美護河人”榮譽稱號。

“清河行動開展以來,往河內亂扔亂倒垃圾和排汙的現象沒有了,兒時清澈透底的官渡河又回來了……”河嘴鄉銀杏堂村年過古稀的張大爺如是說。

“河長上崗後,築河堤,挖淤泥,水質變了樣,家鄉的‘母親河’更顯清亮了……”家住南賓街道雙慶社區的李大媽在晨練中指著靜靜流淌的龍河河水開心說道。

嚴格考核,剛性凸顯。隨著河長制制度的剛性考核,我縣各地河流汙染整治由過去階段式治理變成常規的行政行為,激發了各地治河治庫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生態文明建設的藍圖上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者: 隆太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