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一樂也-精神

一樂也-精神

走過一條街,看到了一間新開的麵包店。

生意滔滔,擠滿了年輕人,嘗核桃麵包、肉鬆麵包和蘋果麵包。

我對面包一點興趣也沒有,要吃包,叉燒包、豆沙包,好過鬼佬包。但各有所好,不勉強。

跑進去看,哇,不得了。店後有一個開放式的廚房,隔著破璃看見師傅們在製作,那架烘包機價值不菲,投資可不少。

這種經營模式很相熟,哪裡看過?對了,完全是模仿日本的店鋪。

當今的日本青年也不吃納豆白飯當早餐,流行吃起麵包來。這一類的麵包店開得成行成市,連百貨公司食品部,和鄉下的大型 Shopping Mall中,都設有一個精美的烤爐,烘出最新鮮的產品。

他們的麵包做得出色,是下過一番功夫的。在歐美旅行時,看到一家烹飪學院,裡面的機器是日本人捐獻的。

也不是慈善機構,為甚麼那麼大手筆?

日本人想知道洋人做麵包的秘密,就那麼去學人家不一定肯教,先送機器,等到洋人感激流涕時,當然甚麼寶都獻了出來。

香港人急功就利,功夫不肯花,人家成功的,照抄可也。甚麼?麵包賣得?就開幾間分行吧!

麵包是利錢最大的一種行業,買些麵粉,加些水,放進焗爐就發脹,和錢包一樣。

香港人腦筋靈活,抄襲也無可厚非,但抄的是表面,不學習人家的精神。

看這家麵包店的烤爐,雖然簇新,已積了一層洗不掉的油汙,人家下班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工具洗得乾乾淨淨,從不談甚麼額外津貼。我們做得到嗎?好好一架機器,才幾個月就變成那麼一個樣子,再下去還得了?老闆不心痛,我們看了也覺得可惜。

專請一個清潔工人也值得,連這個也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