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老照片:一百年前的武漢


一百年前,武漢的一處棚戶區。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照片中的景象似乎並不十分陌生,也並覺得這樣的棚戶區有多麼破舊和久遠。相信現在在極少部分地區,還能見到這樣令人唏噓的圖景。

被燒燬的房屋,房主人無奈地坐在火災後的廢墟中,照片近處的孩子對於在火災現場的拍攝者充滿了好奇。

中國中部地區典型的夯土牆民居和簡易磚瓦房。過去由於家境不濟,無力置造磚瓦房,絕大多數窮苦人家只能用最原始最廉價的泥土和茅草來建造房屋。情況有所改善後便會建造磚瓦房。這裡的三間房,真實地反映了百年前中下層民眾的居住水平。

正在翻修路面上的獨輪車。照片中的場景是某個高檔住宅區的內部主幹道。過去武漢常遭受雨水侵害,所以本地居家進門都會留出幾十公分的臺階,甚至再設立一尺多高的門檻。照片中的建築較為考究,中西合璧,應該是所謂中上層人家的居所。

百年前的漢口江灘,其神韻和現在的江灘似有一比。樹木很多,也很規整,有幾顆樹還加上了保護架。地面沒有做過多的鋪裝,但看上起還是非常平整乾淨。照片中的人應該是在附近租界做工的人,服飾自然講究一些。還有一位保安模樣的人,露出怯怯的眼神看著拍照的外國人。


舊時武漢一條普通的街道,商住混雜的街巷。街道並不太寬,正好容納一來一去兩股人流。街面由條石鋪就,耐久性好且容易翻修疏浚。路中間上方寫著英文廣告招牌:CANTON FANCY GOODS,看來那個時候就時興買廣東貨了。

長江岸邊,集家嘴一帶。岸邊建築大多是交易市場、客棧、飯館及各種各樣的雜貨鋪。由於房屋上下層的使用功能經常發生改變,所以這些中心區域的多層建築許多是底層磚混,上面磚木甚至全木結構,這樣便於上面的房間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樓梯或靈活分隔。很顯然,這種結構一旦失火,損失將相當慘重。據說,經年日久中漢正街一帶幾乎找不到沒有經歷火災的屋基。

這大概是江漢路水塔附近的佛寺天一閣前面的配樓——東嶽行宮,此外配樓還有關帝廟。其建築形式為江南大部分地區小型宗教寺廟建築的典型樣式。天一閣建築群大體上毀於武漢解放前後。


一座城門,只是不知道這是漢口、漢陽或者武昌的哪一座城門。

典型的近代建築。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廷被迫簽訂《天津條約》,開闢漢口等十個通商口岸並在內劃出租界,租界內的建築以西方建築造型為主體風格。迄今漢口沿江大道一帶,還可以看到大量與照片中類似的建築,這些建築多始建於1861-1900年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