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藺相如“完璧歸趙”,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還記得小學語文有一篇課文,叫《完璧歸趙》。

藺相如“完璧歸趙”,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完璧歸趙

  說的是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絕世珍寶“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想據為己有,便派遣使者去趙國,要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

  趙惠文王猶豫不決,既不敢拒絕秦國,又擔心秦國會不守信用,拿到了和氏璧,卻不交割城池。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英雄人物藺相如閃亮登場,然後就上演了一次神奇之旅。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達秦國後,要求秦王兌現承若,交割城池。秦王當然不肯,藺相如隨即演繹了一出“抱壁撞柱”的戲碼,“嚇”得秦王當場服軟。

  再然後,藺相如派遣隨從,喬裝打扮,悄悄帶著和氏璧逃回趙國,而自己則光棍一條地向秦王攤牌。秦王居然由於“理虧”,不敢懲罰藺相如,乖乖地放他回國。

  這就是歷史上所記載的故事,大英雄藺相如在暴秦面前,取得了“完璧歸趙”的偉大勝利。

藺相如“完璧歸趙”,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藺相如

  只是,這場秦國之旅實在過於神奇。

  首先,威震天下,諸侯膽寒的秦昭王突然變成了一隻小白鼠,被藺相如的三言兩語嚇得屁滾尿流。

  其次,法令森嚴的秦國突然變成了一個四面漏風的破篩子,藺相如的隨從只是喬裝打扮一下,就能輕輕鬆鬆逃出秦國。

  要知道,秦國對人口的流動控制極嚴,沒有驗、傳(身份證、通行證)根本寸步難行。

  最後,戰國時代已經不是一個講理的時代了,諸國兼併都是赤裸裸的,即使山東六國也根本不再講什麼道義。

  而我們虎狼一般的暴秦卻突然變成了一個翩翩有禮的君子,竟然擔心起“理虧”。

藺相如“完璧歸趙”,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秦昭王

  要解開這些疑惑,就需要看看當時的歷史環境。

  公元前283年,五國伐齊,與秦國併為東西兩強的齊國轟然倒塌,秦國從此一家獨大。而“胡服騎射”的趙國就成了唯一一個勉強能扛一扛秦國的國家。

  在新的國際形勢之下,秦國需要試探一下趙國的底線。

  我們有理由懷疑,“割地換壁”就是秦國對趙國的試探。

  如果趙國一口拒絕,就證明趙國是一塊硬骨頭,秦國必須優先重創趙國,然後再對付其他國家。

  如果趙國乖乖將和氏璧奉上,不要城池,則說明趙國君臣皆是一群怯懦鼠輩,趙國將不再是威脅。

  而如果趙國立場介於二者之間,則說明趙國有一定的想法,卻又底氣不足。秦國可以放心地將矛頭對準韓、魏兩國,對趙國只需要小規模地打擊,慢慢削弱它。

藺相如“完璧歸趙”,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事實上,秦國也正是這麼做的。“完璧歸趙”的第二年,秦軍攻趙國簡、祁兩城。第三年,又攻石城,斬首兩萬。

  可以說,這場藺相如心目中的“偉大勝利”,從他走出邯鄲城的那一刻起,實際上就已經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