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隋朝皇帝楊堅給後世留下哪些好事?

綠嘉


第一,楊堅結束了中華自西晉滅亡以後近三百年分裂,統一了江山,使華夏百姓安居樂業。第二,他開創了三省六部的雛形,分化了宰相的權利,提升了中央權力。這客觀上有利於國家,避免分裂,走向穩定。北平突厥,保證北方安定。輕徭薄賦,把均田制進一步擴大,(古代均田制,就是從國家掌握的土地裡面,平均給百姓按家裡人口數授田。讓百姓去種,只向國家交稅,不向地主交租。)興修水利,進一步擴大王朝的人心基礎,緩和了封建階級的矛盾,鞏固了王朝的江山。

第二,這個皇帝是一個愛老婆的典範。在位的大半時間。獨孤皇后專寵後宮。皇帝是六宮不立啊!能做到這個事的皇帝只有兩個,一個是明朝弘治皇帝,第二個就是他。這一點可謂後世男人的典範。

第三,他是少有的沒有殺了前朝皇室的皇帝。我們都知道新舊王朝交替的時候,新王朝的統治者會殺掉前朝的皇室。這叫斬草除根,可是楊堅沒有這麼幹。第一個,他是前朝的皇帝的外公。有血緣親情。第二個也是因為他是一個仁慈之人。這樣的人也是千秋少有。

總之 如果讓我給他下一個評論的話。我認為他配得上千古明君這個稱號。他在位的時候,王朝的農業和手工業,都非常的發達。稅負也很低。在對外方面,在位的時候,通過戰爭和和親的手段。暫時解除了突厥人對王朝的威脅。留下了後人千古傳誦的開皇之治。





楚之南風繁花盛開1


隋文帝楊堅,是我國曆史最有作為的帝王之一,也是被世界史學家譽為“世界上最偉大帝王”之一。他以漢人身份,從鮮卑貴族手中接過中國北方的疆域,以席捲天下之勢將南方的陳朝滅亡,統一了中國版圖,使中國繼西晉的五胡亂華後,南北分裂的中國版圖再一次完整,堪稱千古一帝!

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歷史貢獻:

一、統一中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二、政治、經濟制度大改革

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三、文化的救贖

隋的統一標誌著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燬、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裡,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四、統一幣制

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齊、周之故老,梁、陳之舊臣,鹹薈粹一朝,成文章之總彙。”

五、廢除酷吏制度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人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六、集中權利,建立三省六部制

楊堅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秘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七、兵農合一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八、整頓戶籍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 共計 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九、改革仁政

隋文帝還曾頒佈“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十、修建糧倉、城市、開槽渠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佈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這就是隋書裡的“開皇之治”。

綜上,隋文帝楊堅的功勞是很大的,他結束了我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40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歸於一統,其歷史意義不遜於秦始皇統一六國。並且把政權從少數民族手中重新奪回到漢族手中,避免漢人胡化,拯救了漢族,居功至偉!



當代曹植


感謝悟空問答,我來回答,隋文帝楊堅結束了自西晉“永嘉之亂”之後三百年的亂世。實現了國家民族的大一統,是世界認可的中國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間做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功業,我總結有以下幾點:

實現中華一統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隋文帝楊堅畫像

創建三省六部制

被中國封建社會使用了上千年的三省六部制就是隋文帝首創。在隋朝掌握政權的是五省,即秘書省、內侍省、內史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秘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起主要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隋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圖

確立完善州縣兩級制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

統一幣制

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

隋朝疆域圖

封建五刑制

《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唐律》基本上都是沿襲了《開皇律》。

興建糧倉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常平倉、興洛倉,黎陽倉、回洛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由此可見的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洛陽回洛倉遺址

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總結為破舊立新,垂法後世。

《中國通史》第三卷


公子靈均


隋文帝楊堅,是我國曆史最有作為的帝王之一,也是被世界史學家譽為“世界上最偉大帝王”之一。他以漢人身份,從鮮卑貴族手中接過中國北方的疆域,以席捲天下之勢將南方的陳朝滅亡,統一了中國版圖,使中國繼西晉的五胡亂華後,南北分裂的中國版圖再一次完整。

楊堅在位期間,開科舉先河,使平民百姓終於有機會可以步入朝堂,他廣開言路,勤於納諫,任人唯賢,良臣將相在隋朝匯聚一時。制定三省六部制,楊堅和獨孤皇后的太子楊勇被廢,取而代之的楊廣繼承皇位,楊廣首先推廣父親楊堅創立的人才選拔制度,隋文帝期間,每州歲貢三人,主要是明經與秀才兩科,時稱貢舉,正式確立了後世所謂的科舉制;大業初年,楊廣創立了進士科(文學課目),形成了秀才、明經和進士三科並列的常貢。

政治方面,隋文帝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 複姓,代表之前的鮮卑化結束,漢化進程重新開始。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軍隊,而是一支名副其實漢人或者夏人的軍隊。軍與民的胡漢之分,至此消除。也表明關隴貴族集團事實上名義上都是關隴地區的一個漢人集團。

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中書、門下兩省負責詔令的起草和封駁,尚書省負責政務的管理。尚書省又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軍事上,隋文帝改變府兵制初設時,兵農分離情況。轉變為和平時期府兵耕地種田,並在折衝將軍領導下進行日常訓練;戰爭發生時,由朝廷另派將領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農合一”的制度。

楊堅十分留意民間疾苦,他外出時,每逢有人攔路上表,他總要停下來,親自接見詢問。594年。關中大早,百姓饑荒,他派人去了解百姓所吃的食物,得知他們吃的竟是豆粉拌糠,楊堅心裡非常沉痛。他將這些食物出示給群臣,流著眼淚責備自己的無能,命令撤銷自己日常的膳食,一年之內,不飲酒,不吃肉。

公元600年,齊州(今山東濟南)有個小官叫王伽,押送李參等七十多個犯人去京城,走到河南榮陽時,王伽對李參等人說:“你們犯了國法,受罪是應當的,但看看護送你們的民夫,一路上多麼辛苦,你們於心能安嗎?”李參等人謝罪,王伽就遣散民夫,釋放李參等犯人,約定日期到京城主動會齊,說道:“如果你們失約,我只有代你們去受死了。”

到了限期,七十多人竟一個不少。楊堅聽了後很讚賞,召李參等人攜帶妻子入宮賜宴,宣佈赦免了他們,並且下了一道詔書,說只要 官吏有慈愛之心,至誠待民,百姓並非難教,要官吏向王伽學習。楊堅留意民間疾苦的行為,在歷代帝王中是少見的。

楊堅還注意減輕刑罰。北周的法律既混亂又殘酷,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但不徹底。隋朝建立後,他在下令制訂《開皇律》的時候,就將原來的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眾)、車裂(五馬分屍)等殘酷刑罰予以廢除,保留了律令五百條。而刑罰則分為死、流、徙、杖、答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到了唐朝,基本上繼承下來,沿用不變。

楊堅開創的隋朝儘管只有37年,但對後世中國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隋朝的軍隊拖延阻止了周圍異族的強大與崛起,為盛唐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唐太宗繼承了隋文帝創立的國家體制以及政治經濟制度,接過隨文帝的火炬,終於造就了中華盛世。


歷史的波瀾壯闊


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歷史貢獻:

一、統一中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二、政治、經濟制度大改革

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三、文化的救贖

隋的統一標誌著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燬、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裡,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四、統一幣制

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齊、周之故老,梁、陳之舊臣,鹹薈粹一朝,成文章之總彙。”

五、廢除酷吏制度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人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六、集中權利,建立三省六部制

楊堅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秘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七、兵農合一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八、整頓戶籍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 共計 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九、改革仁政

隋文帝還曾頒佈“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十、修建糧倉、城市、開槽渠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佈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這就是隋書裡的“開皇之治”。


乙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


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歷史貢獻:

一、統一中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二、政治、經濟制度大改革

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三、文化的救贖

隋的統一標誌著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燬、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裡,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四、統一幣制

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齊、周之故老,梁、陳之舊臣,鹹薈粹一朝,成文章之總彙。”

五、廢除酷吏制度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人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六、集中權利,建立三省六部制

楊堅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秘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七、兵農合一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八、整頓戶籍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 共計 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九、改革仁政

隋文帝還曾頒佈“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十、修建糧倉、城市、開槽渠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佈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這就是隋書裡的“開皇之治”。


小玻璃愛讀書


隋文帝給後世留下的遺產太多了。

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政治方面,楊堅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複姓,代表漢化的主流,終究戰勝了鮮卑化的逆流。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軍隊,而是一支名副其實漢人或者夏人的軍隊。軍與民的胡漢之分,至此消除。也表明關隴貴族集團事實上名義上都是關隴地區的一個漢人集團。

另外,楊堅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中書、門下兩省負責詔令的起草和封駁,尚書省負責政務的管理。尚書省又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楊堅開了科舉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後,廢除了以前選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選官不問門第。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明經等科的考試,合格者錄用為官。

軍事上,楊堅改變府兵制初設時,兵農分離情況。轉變為和平時期府兵耕地種田,並在折衝將軍領導下進行日常訓練;戰爭發生時,由朝廷另派將領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農合一”的制度。打字不易,請給個贊。


Wo柒茹


楊堅雖然很多時候被國人忽略,但卻受到許多西方人的崇拜和讚揚,就將他視為偶像。而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入榜,排行第八十二位。楊堅有以下貢獻:

  1、楊堅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在統一全國之後,他勵精圖治,使得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經濟迅猛發展,開創輝煌的“開皇之治”

  2、政治上,楊堅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使得以往鮮卑姓的漢人恢復漢姓,漢化成為主流戰勝鮮卑化的逆流。

  3、楊堅廢除九品中正制,創五省六部制,為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藍圖。楊堅鑑於南北朝政區劃分繁雜隨意,盡罷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

  4、楊堅首創科舉制度,廢除了以往憑門第取仕的九品中正制,選官不問門第,使得寒門士子有了出頭之日,更多人才能有機會施展才華,報效國家。

  5、經濟上,隋文帝考慮到多年國家分裂戰亂,百姓生活艱難,經濟遭受巨大損失,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他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因為在全國推行均田制,不僅保證國庫的充盈,也保證了百姓的富庶。

  6、軍事上,改府兵制兵農分離現狀,讓士兵農忙之時照樣耕地種田,平日卻也要在將軍帶領下練兵,實現了“兵農合一”。

  楊堅是一位偉大的帝王,在位之時,施行了不少有利國家發展的政策。不過晚年之時猜忌苛察,聽信讒言。在一干兒子中,選擇了楊廣繼位,最終敗了自己的江山。

  雖然隋朝是短命的王朝,但是正如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所說:“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了隋文帝的貢獻。


陽高快樂


一、統一中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二、政治、經濟制度大改革

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三、文化的救贖

隋的統一標誌著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燬、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裡,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四、統一幣制

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齊、周之故老,梁、陳之舊臣,鹹薈粹一朝,成文章之總彙。”

五、廢除酷吏制度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人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六、集中權利,建立三省六部制

楊堅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秘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七、兵農合一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八、整頓戶籍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 共計 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九、改革仁政

隋文帝還曾頒佈“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十、修建糧倉、城市、開槽渠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佈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這就是隋書裡的“開皇之治”。


水珍泉天然蘇打水


隋文帝楊堅也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和大多數偉人一樣,繼位之初,勵精圖治,晚年政治混亂,猜疑心重,對後宮言聽計從,做了很多錯誤的事情。

那麼隋文帝有哪些功績是留給後世的呢?

  • 統一全國,開創太平盛世,結束三百多年的戰亂時代
  • 改革政府機構,實行三省六部制
  • 對周邊民族採取招撫,有利的維護了民族團結
  • 鑄造五銖錢,結束錢幣不一,人民購買不方便的問題。
  • 採用銅鬥鐵尺,規定古尺一尺二寸為一尺,以古鬥三升為一升,以古秤三斤為一斤
  • 修建廣通渠,關中漕運便利起來
  • 建立義倉,號召人們捐獻糧食,防備災年
  • 推行均田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